浅谈劳动密集型企业开展EAP的必要性
2013-04-29杜敏
摘要:近年来,EAP作为企业的一种福利方案,用以帮助员工解决自身及其家庭成员各种心理和行为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在我国劳动密集型企业中推行却比较缓慢。然而构建劳动密集型企业EAP模式,通过压力评估、心理咨询等管理策略帮助劳动密集型企业员工摆脱压力困扰,有效进行劳动密集型企业员工的压力管理具有其必要性。
关键词:劳动密集型企业 EAP 必要性
1 概述
劳动密集型企业又称为劳动集约型企业,是指生产需要大量劳动力的企业,也就是说产品成本活劳动量消耗比重较大的企业[1]。这些企业一般劳动强度较大、工作简单机械,且吸纳劳动力相对较多,如商贸餐饮、运输通信、文教卫生等服务业和纺织、服装、食品加工、电子通信设备等制造业以及建筑业等都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我国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举足轻重,而劳动密集型企业在创造利益的同时,常常也让更多的员工失去了自由,只能盲目地、机械地进行各种机械式的操作。这种极具共性的企业生产特征,使劳动密集型企业员工产生各种心理不适,严重时发生重大的突然性事件,如富士康的“十四连跳”事件以及前几年发生在华为的多起员工自杀事件等就是这种现象的凸显。当前,员工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企业发展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压力管理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劳动密集型企业管理者必须重视和关注企业员工的心理健康状况,加大对员工心理问题的干预和引导,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员工与工作环境的适应。如何通过有效的途径帮助劳动密集型企业员工更好地应对各种压力,解决心理健康的问题正在成为企业以及社会需要重视的问题。而根据劳动密集型企业员工的心理现状,分析其心理特点,结合企业中的实际情况,研究有效的EAP,帮助劳动密集型企业更好地进行员工压力管理,不失为提高员工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方式。
2 EAP在国内外发展概况
EAP(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译为“员工帮助计划”是企业组织为员工提供的系统的、长期的援助与福利项目;通过专业人员对组织以及员工进行诊断和建议,提供专业指导、培训和咨询,帮助员工及其家庭成员解决心理和行为问题,提高绩效及改善组织气氛和管理[2]。最早起源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美国,自20世纪80年代起,EAP迅速发展普及。大量的事实证明有效的EAP能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有研究表明,企业为EAP投入1美元,可节省运营成本5美元到16美元。除了在美国之外,在英国、加拿大等西方发达国家都有长足发展和广泛应用。截止到20世纪90年代末,世界500强企业中,有90%以上建立了EAP项目。据统计,美国有1/4的企业常年为员工提供EAP服务,员工人数超过500人的企业大多数开展了EAP;英国有近10%员工中享受到EAP的服务;日本企业创造了一种类似于EAP的“爱抚管理”模式,可以有效缓解员工的压力。
EAP作为一种国际流行的缓解压力、提高员工身心健康的服务项目,通过跨国公司及学者引入中国大陆已近有十一二年的时间。在EAP应用方面,2001年我国国内第一个完整的EAP项目实施——联想客户服务部的EAP,由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的张西超主持完成[3]。2004年8月,上海市徐汇区实施EAP服务,这是国内首次由政府对公务员提供EAP服务。随后,中国移动、国家电网公司部分子公司等一些企业建立实施了EAP项目。与此同时,推进EAP发展的年会制度也初步建立,如2003年10月首届中国EAP年会在上海召开,到2013年4月已顺利召开了10次会议。这些年会及相关论坛的召开,对EAP在中国的发展起了不可或缺的推动作用。国内EAP研究者们在行业发展方向及服务模式等方面的探索,有效的推动了我国大陆EAP的发展,员工心理健康问题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管理者的关注和重视。
3 EAP在劳动密集型企业发展的必要性
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研究和阅读发现,国外的EAP实施已经比较广,理论研究已经趋于成熟,但国内的理论和实际推广时间年限短,国内学者对EAP的研究仍然处于起步阶段,综合说,国内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对国外文献的梳理,对我国EAP计划的概念界定、大型国有企业实施EAP的作用效果分析和EAP在我国应用模式初步探讨,劳动密集型企业EAP的研究和应用在国内尚属空白,可以借鉴的研究成果较少。虽然EAP在我国某些资源集约型企业已经开始应用,但劳动密集型企业具有自身的特点和特质,EAP的应用具有特殊性,因而不能照搬其应用模式。
具体来说,劳动密集型企业员工的EAP与资源集约型企业中EAP的应用在本质上是相同的,但是从针对性上来讲,劳动密集型企业员工的压力,与资本密集型或知识型企业员工相比,有其特殊性,而在这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理论还不成熟。由于我国企业多为劳动密集型企业,吸纳了大量的劳动力资源,所以有必要从劳动密集型企业员工的心理特征出发,对解决劳动密集型企业员工心理问题进行单独研究。例如,与技术集约型或知识性企业相比,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工作形式有固定的流程、步骤,显得刻板单调,极易导致烦躁、无奈、抑郁等负面情绪,使得员工多种负面情绪交织在一起,造成当事人问题解决系统的混乱而产生心理不适。因此,一般的EAP并不完全适用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员工的心理需求。从这个角度出发,研究劳动密集型企业员工的心理现状,根据他们的心理特性,来探索适合于解决其心理问题的EAP具有紧迫感和现实性。
总之,EAP相对于简单地从思想上开导劳动密集型企业员工的心理,或者是单纯地从形式上做些心理辅导培训而言,综合性强且效果更显著。从长远来看,无论对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发展还是对员工个人的成长,EAP的开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方面,EAP是劳动密集型企业“以人为本”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EAP在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的同时,还能带来许多的非财务收益,如提高留职率、提升员工士气、改善组织气氛;建立尊重员工价值、关心员工困境的文化;培养注重解决问题和个人发展的学习型文化;帮助企业更好地应对业务重组、并购、裁员等变革和危机,而这些正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渴望达到的目标[4]。另一方面,劳动密集型企业还可以通过EAP营造良好的氛围。在残酷的竞争和新人辈出的背景下,在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的情况下,众多员工面临着强烈的心理危机感和过重的心理压力。长期处于这种状态,劳动密集型企业员工容易失去工作热情,工作情绪低下,进而导致工作效率、工作满意度降低。而EAP的开展能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有利于整个企业组织营造和谐的氛围。但传统的EAP只具有普遍意义,并没有根据劳动密集型企业员工的特殊性设计专门针对劳动密集型企业员工的具体流程,故结合劳动密集型企业实际,推动EAP项目在劳动密集型企业员工中使用具有其现实意义和必要性。
参考文献:
[1]刘烜,雷新途.人力资本参与企业收益分配模式的创新[J].统计与决策,2004,06:7-9.
[2]王雁飞.国外员工援助计划相关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进展2005(02):219-226.
[3]张西超.员工帮助计划(EAP):提高企业绩效的有效途径[J].经济界,2003(03):57-59.
[4]龙晓凤.国有通信运营企业实施EAP之必要性浅论[J].通信与信息技术,2011,03:98-100.
作者简介:
杜敏(1989-),女,江西赣州人,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心理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