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小学四年级为例浅谈如何提升小学生语文素养
2013-04-29李成权
李成权
摘 要:语文素养是语言学习及运用等综合能力的概括,小学阶段是夯实基础、迁移知识、培养良好习惯、生成语文素养的关键时期,这就要求务必要立足学生的实际学情,认真分析他们的认知规律,设置符合他们认知发展的教学方式,这样才能将他们打造成基础扎实、技能过硬的具有独立个性和完美人格的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素养;发散思维;自主探究
语文素养概括地指以语文综合能力为核心的素养,它涵盖了诸如基础词汇、语言表达、思维逻辑以及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等。小学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初期,也是夯实知识基础、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初级阶段。所以,一线语文教师一定要摒弃传统的照本宣科的抽象理论说教,要认真学习新课改精神新理念,从学生的实际认知规律出发,设置符合他们认知发展的教学方式,这样才能将他们打造成基础扎实、技能过硬的具有独立个性和完美人格的高素质人才。鉴于此,笔者结合近几年的一线教学实践,以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为例,对提升小学生语文素养进行探索与研究。
一、充分挖掘教材,引导自主品味
教材是我们学习语文知识的突破口和切入点。小学生语文知识毕竟有限,所以我们不能盲目地东拼西凑,也不能狂妄地旁征博引,我们需要立足教材先帮学生夯实薄嫩的基础。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根据该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知识结构,收集了许多富有语言韵律和美感的名家小文,让学生在品读中体味语文知识生成和发展的过程。所以,提升语文素养首先要立足挖掘教材,引导学生品味和探索。
譬如,在教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雅鲁藏布大峡谷》时,笔者就先引导学生通过文字走进那“云遮雾涌”的大峡谷,然后顺着雪山溶水的“涓涓细流”想象着一路优美的自然风景。教学过程中我们最好先饱含激情地给学生们师范朗读,让美的旋律激荡在学生的耳边,渲染出美的语言情境。这样教学,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描物达情技巧,让同学们学习和掌握教材中独特的状景手法和情感表达方式,能够运用文中描写景物的优美字词,将教材的知识性和人文性有机统一起来,从而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为提升语文素养奠定基础。
二、设置开放问题,牵引思维发散
问题是探索的引擎,知识和技能肇始于问题的驱动与探索。客观地说迁移知识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所以,我们就要在教学实践中适时抓住学生认知与教学内容的结合点,有针对性地设计充满探索兴趣的开放性问题来刺激学生发散思维,进而在问题的驱动下探索、研究,最后达到厚积薄发,阐发创新的境界。小学语文教学中设计开放性问题,不仅能帮学生更好地理解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验知识生成和发展的全过程。
如,教学四年级上册《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时,我就抓住文章的关键点,设计几个开放问题,牵引学生发散思维进行深入探索:①看到题目中“桥”这个关键词,我们在阅读之前想象这可能是怎样的一篇文章?②阅读中哪些情境和词句最让你感动?③读完课文,大家说一说是怎样的“桥”将他们联系到一起的呢?现在想一想文章用这样的题目合适吗?这样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根据自己对文章的理解联系上文,牵引学生展开充分的讨论、学习与交流,培养了他们发散思维、开拓创新的良好学习习惯,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完善口语训练,提升表达能力
古人语:学以致用。语言是我们交流的工具,如果没有很好的口语表达能力,那学习语言就丧失了绝大部分功能,尤其针对小学生来说,口语交际更是我们要着重训练的能力目标。这就要求我们在一线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抓住阅读文本的机会,通过朗读和诵记来进行有效的训练。
在学习了人教版四年级《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后,就组织学生展开自主讨论:这封信对你有帮助吗?你妒嫉过别人吗?别人妒嫉过你吗?通过学习柯岩老师的回信你有什么想法?同学们通过阅读、分析和总结,结合自己的看法各抒己见,一时间亦轩亦轾,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明白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养成正确看待自己和他人的良好处世习惯。这样的焦点讨论,能有效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同时也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对全面提升语文素养大有裨益。
本文是笔者结合多年的一线教学经验,以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为例,对全面提升小学生语文素养进行的讨论与研究。总而言之,要想引导小学生积极高效地学习,就必须发散思维、革新理念,努力摒弃传统的字词句识记的单层面知识理解和技能掌握的桎梏,将语文课堂打造成学生竞相探索知识和展示自我能力的舞台。引导学生在活泼生动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掘自己的潜能,自由探索,培养自己的创造力与想象力,最终达成教学目标,提升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1]杨玲菲.提升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几点探索[J].新课程学习:下,2013(05).
[2]陈霞.浅谈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J].甘肃教育,2006(11).
(作者单位 重庆市巫山县红椿土家族乡中心小学)
编辑 王旭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