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审美建构的必要性及其特性
2013-04-29徐丹
徐丹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是最重要的教学内容,而小学是学生学习生涯中的启蒙阶段,对于这一阶段的学生,教育更多的是要关注其阅读习惯及审美心理,对于夯实学生的阅读基础来说,正确的审美建构是潜在的一部分。主要针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审美建构的必要性及特性展开讨论,探索审美思想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阅读教学;审美建构;小学语文
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据很大比重,阅读是一种能力,是一个人感应文章作者所表达内涵的本事,是接收文字美的信息的一项基础。在小学教材中许多课文也都在有意识地向这一方面引导,学生对文章的用词用句仔细斟酌,并能感受到文章所散发出的不同的文化气息,即使不能用准确的文学术语表达出来,也会在头脑中对文字、篇章、字词、句形成基本的认识。将小学的审美塑造纳入语文教学内容中来,其意义和影响十分巨大。
一、审美建构的必要性
1.加强学生对事物的认知
对学生的审美观念进行建构,能够有效地激发其对文字语言的感受力,形成对事物的认知,同时在审美观逐步成熟的过程中,对语言文字组合的优劣评价产生认知,能够提升学生的鉴赏力。在阅读中优秀作品的感染力是无穷的,尤其是课本中课文的选择都是有目的和针对性的,学生在进行阅读的同时,对文章的感触能够造就其人格、陶冶其情操,能增加学生的知识量,对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涯可谓意义深远。阅读篇目的内涵能够有效地对学生的审美心理进行构建,如,古体诗《悯农》,《悯农(其一)》首先塑造的是一片农业繁荣的景象,秋收硕果累累,然而话锋一转,农夫饱受苛税的摧残,虽然丰收,年复一年的辛勤劳作却换来饿死的悲惨结局,这先起兴后陈述使学生感受到古代农民生活的艰辛,以审美的观点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意图。《悯农(其二)》反映的人文审美内涵是劳动人民的辛勤劳作,在得到收获的同时,使学生明白珍惜的含义,“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类似谚语格言般的句子,使作者对农民真挚的怜悯之心呼之欲出,使读者深受感染。而以《悯农》为例的这些优秀作品,如果被没有审美或审美有偏差的人阅读,不但不会领悟作者的创作意图,而且读后效果适得其反,由此可以看出审美构建的重要性。在对学生进行审美构建的过程中,要从多个角度入手,如,抒情文叙事文的场景渲染,是什么、为什么,让学生头脑中自行产生对文章内容的审美想法。从基础出发对其以后向更高层次发展打造平台。此外,由于课本中课文的选取内容包罗万象,涉及各个方面,对这些内容都产生审美态度,对于学生的知识储量有很好的扩展,对教学目标的完成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2.产生美的触动
在学生阅读一篇美文的时候,文章中的词句表达手法的组合形式能够传递给学生美的感受,而这种感受在没树立成型的审美观时,只是一种原始的潜在的审美触动,通过教师及文章作者深入浅出的指导,学生对于一个个新接触的事物产生认知,对文章词句的韵律产生共鸣,逐步培养其进入审美的艺术境地,使学生头脑中形成美与丑、善与恶的概念。而语文阅读教学实际上是带领学生发现美、创造美、体会美的过程,以多角度结合文章内容激发学生潜能,最终使学生能够自主地对美产生深刻的认识。
二、审美建构的特性和方法
1.审美的特性
审美具有主观能动性和客观选择性,同时也具有情感性和形象性。对于一篇文章,多个人有多个见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每个人对事物的体会都是主观能动的,以自身的情感获得来定义文章的艺术手法,然而并不是因读者的想法不同文章的内涵就会产生变化,文章的内涵只有一个,不同的是读者的认识产生了偏差,其主动接受文章传递的信息,就是主观能动性,而其漏掉的内涵则属于客观选择性。审美是一种抽象的思想,它具有情感性完全是通过人来表现,人会由于看到感人的描写而流泪,也会因逼真的景物描写而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这一切都是因为情感在起作用。而读者对文章产生想象,这种事物在头脑中构造出来是立体形象的,因此,当作者将事物描绘得栩栩如生,我们会给予评价——形象生动。审美特性在横向纵向都有表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够使之对事物产生全方位的认识。
2.审美构建的方法
审美的作用巨大,构建的方法也多种多样,既可使用图画、音乐来催动审美的形成,也可以以课堂讨论的形式让学生互相交流最终对文章内涵给出确切的解释。揭示道理,寻找内涵关键点,集中探讨文章表达的艺术气息,但同时不要将学生的审美意识局限于一、两篇文章上,而是要发散思维,使审美意味得到延展。同时,教学中要注意处理好主题与内容、材料与材料、内容与表达方式、语言与材料四个关系,以感性的方式使学生在情感层面产生共鸣。
小学时期正值学生对事物产生认知的上升阶段,在这一时期将正确审美观念植入其头脑中,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而构建审美思想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通过阅读练习和课文赏析来逐步培养学生产生主观的审美意向才是小学语文阅读教育真正需要关注的事。
参考文献:
[1]曾繁仁.审美教育现代性初论[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2.
[2]巴瑶.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审美教育现状分析与应对策略[D].苏州大学,2008.
(作者单位 山东省泰安师范附属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