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七级浮屠

2013-04-29庄跃成

中国摄影 2013年9期
关键词:雷峰塔整组塔身

西湖文化景观的保护与维护,是各界始终关注的问题。1924年原雷峰塔轰然倒塌,那片废墟一直是国人与西湖的伤痛。2002年重建雷峰塔,用新塔保护遗址,再现了“一湖映双塔”和“雷峰夕照”的景观,也将宝石流霞、断桥残雪、三潭印月、雷峰夕照、南屏晚钟等著名景点,像珍珠链般串成一线,让西湖中轴线重放光彩,成为西湖文化景观保护与维护的一段佳话。

《七级浮屠》组照,呈现的是摄影人的用心观察与感悟思考。以“七级浮屠”作为主题,弘扬的是向善的精神。善男信女们相信,众生皆应以慈悲为怀,“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救湖一景,其理相同。值得一提的是,新雷峰塔本身就是七级浮屠,塔基两层保护遗址,塔身五层重现景观,这也是一种机缘巧合。就摄影创作而言,这组作品是在景观摄影理论指导下的一次艺术实践。景观摄影强调摄影人的观看,透过镜头既要看到具象的“七级浮屠”,更要看到意象的“七级浮屠”,以激发对雷峰塔历史、故事与传说的联想;同时还要通过作品的艺术表达,揭示重建的雷峰塔在西湖景观历史传承与现代延续中的珠联璧合,展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与维护中的一抹亮色,传导文明社会的理念、责任与使命。

为充分体现《七级浮屠》的主题,整组作品以神圣与神秘作为艺术表达的主线。方寸之地,不论是横构图还是竖构图,始终将雷峰塔置于水平线的中心点,用对仗工整与中规中矩来哄托神圣与神秘,表达心中的那份景仰和虔诚。同时,整组作品选择了夜景拍摄,既诠释人们口口相传的“晴湖不如雨湖,雨湖不如夜湖”,让习惯白天看湖的人分享夜景的美丽,也用夜幕、夜色与夜光渲染神圣与神秘的氛围,给人更多的庄重感和想象空间。在影调处理上,整组作品选择以黑白手法表现,以契合神圣与神秘的要求,使作品的主题内涵与艺术风格在整体上实现和谐统一。

作为组照,观察与拍摄的视角是创作的关键。为此,整组作品选择了十余个场景对新雷峰塔进行拍摄(发表时仅选六幅)。为选择好视角,拍摄过程历经一个半月,绕西湖跑了十多圈。这样,通过不同视角的观看,反映了雷峰塔的新生对西湖风景完整性的意义,也避免了组照作品形式感的雷同。

发现独特视角,是摄影创作的灵魂。对平时观看几率较多的视角,拍摄时采取了动静结合等处理方法,如作品二和五分别是从玉皇山和孤山观看的,拍摄时前者特意保留了风摆的树叶,后者保留了牌坊下的人影;作品一和三分别摄于南山路和北山路,是平时会路过走过的地方,前者选择了塔身倒影在水中拱桥下的正中位置拍摄,后者选择了大树做前景,都让人感觉既似曾相识又别具只眼。

视角不仅要独特,更要稀有。作品四拍摄的是雷峰塔的月夜,在月圆的日子里,圆月能正好升到塔尖之上,每月只有一两天,而这一两天还必须是晴天。作品四拍摄后的一个月,曾又去拍摄,以期拍到更好的作品,结果几天阴雨,均无功而返。对月夜的拍摄一往情深,不仅因为视角的稀有,还因为这个场景所展现的特殊内涵。天上的明月悬挂塔顶,圆月银光与塔身灯光一起倒映湖中,圆月在天堂,浮屠在人间,两者相互依存、相映成趣,那不就是天人合一吗?难怪乎西湖被称作人间天堂!如此,只有对作品四高看一眼了。

本次创作还尝试运用多种拍摄手法,得到全新的画面景观。作品六的画面上有七座雷峰塔,看过的大都以为是后期合成的,其实不然。真实的情况是,在拍摄过程中不小心碰到了脚架,结果画面上出现了叠影。由此想到,利用夜幕对塔身周围景致的掩盖,用长时间曝光移动机位拍出七座塔来,或许更能体现“七级浮屠”的创意。于是就有了这幅作品。为体现这张作品不是后期制作的,画面没有追求七座塔的等分,也保留了相机移动留下的光痕,就像新建的雷峰塔在最抢眼的位置安装了电梯,告诉人们这是新的。由此,也算是这组作品与原型的异曲同工和逻辑呼应。

庄跃成

1982年开始学习摄影,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

作品多次在全国性摄影大赛上获奖。

《七级浮屠》于2013年6月份在浙江美术馆展出。

使用器材:

佳能EOS 5DⅡ相机,

24-70mm f/2.8L II USM 、70-200mm f/2.8L IS II USM 镜头。

索尼NEX-7相机、18-200mm f/3.5-6.3 OSS lE 镜头。

猜你喜欢

雷峰塔整组塔身
移动式港口起重机塔身及拉杆设计分析
传奇佛塔
基于单元整组 用好习作支架 落实语文要素
论前置作业的目标性和实践性——以单元整组阅读教学和习作教学为例
透视:雪糕叠叠乐
一种顶升套架自升式的内爬塔机
浙江杭州雷峰塔
初为人师
青海某陆军预备役步兵旅严密组织整组工作检查验收
5012开关整组传动异常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