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学生物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2013-04-29赵继霞吴明江
赵继霞 吴明江
摘 要:我国对新世纪的中学生提出的“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审美、学会创造、学会发展”的素质要求中,其核心是新时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成了当今教育的首要任务。求异思维是创新思维的核心,主要结合求异思维的特点,介绍了为什么在生物实验教学中学生的求异思维可以得到培养,以及在生物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求异思维的方法和应用。
关键词:求异思维;特征;方法
一、求异思维的概念和特征
求异思维又叫发散思维、扩散思维、分散思维、辐射思维、多向思维,是指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不同途径去思考,或是从事物的相反方向进行思考,探求多种答案,寻求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的思维。这种思维是没有一定方向和范围由己知探索未知的思维。求异思维并非主观思想、标新立异、荒诞之说,而是指在认识过程中着力于发掘客观事物间的差异性、现象与本质的不一致性和
己有知识的局限性。对惯见的现象和己有的权威理论持分析的、怀疑的、批判的态度。
求异思维本质上是一种非逻辑的思维形式。求异思维因其创新与求异的特点使其成为创造性思维中的主要心理成分。根据不同学者对求异思维特征的不同认识,我将求异思维的特征总结为:
敏捷性、深刻性、创造性、假设性和反问性。
二、中学生物实验教学中求异思维的体现
1.生物实验中思维的敏捷性
思维的敏捷性也就是思维的速度。它是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经过短时间的思考迅速做出反应,也就是快速地抓住问题的本质,迅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整个生物实验过程中,思维的敏捷性自始至终贯穿其中,从实验的原理、选材、设计、过程到结果都需要敏捷的思维方式来建构整个实验操作。
2.生物实验中思维的深刻性
深刻性是求异思维一个明显的特征也就是思维的深度。由于求异思维常常是打破思维定式的,具有独特性,所以其往往是深刻的。生物实验不管是验证性的实验还是探究性的实验,都是在了解了实验原理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只有在了解实验原理以及相关生物学知识的基础上,才能进行实验,才能分析实验现象,进而深入到生物知识的本质上来,才能将生物知识真正应用到解决问题上来。生物实验是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一个很好的途径。在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好实验,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知识,同时还有助于学生对生物学科思想的理解。
3.生物实验中思维的创造性
创造性是求异思维最大的特征,正因为其创造性和独特性,求异思维才成为了创造性思维的核心。也就是在思维过程中要全面地思考问题,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打破思维定式从不同的角度甚至于相反的角度去思考和看待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形成不同于其他人的独特性的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生物实验是一个寻求创造性的过程,其实验的灵活性决定了它的创造性。不论是演示性实验、探究性实验还是验证性实验,不同的实验仅仅提供一种实验研究的方法或是给出了一个示范,实验教学需要达到的目的就是能够根据已知的模型或是方法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也
可以说是生物实验为创造性提供了一个很大的平台。
4.生物实验中思维的假设性
求异思维的假设性就是通过假设的途径,从不同的方向探索问题,它是以假设来解决某个问题可能有几种方法作为基础的一种思维方式。它要求人们在思维的过程中,运用假设作为思维的先导,对同一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去进行超乎寻常的推测和想象,从而获得对某一事物的不同认识,在这种以假设为前提的推测和想象中,往往能够发现他人所未发现过的新性质、新特征、新功能。这一点在生物实验中也有体现。生物实验首先必须是建立在假设的前提下,然后通过实验检验假设是否正确,最后得到一个结论。在探究性实验中这一特点尤为突出。探究性实验就需要对同一事物用不同的假设作为先导,然后对其一步步探究,最终找到答案或是了解事物的本质。同样,演示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过程中假设性也是必要的。
三、生物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求异思维的方法
1.营造气氛,集思广益,设问诱发求异思维
在生物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营造一个松弛甚至娱乐的环境,利用头脑风暴的方法,让学生畅所欲言,针对实验内容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当所有可能的建议都已经提完,教师设问,帮助学生对自己所提出的观点进行评价、修改并产生一个具有创造性的建议。
2.选择典型的实验
可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学生实验等内容,通过多种实验方案的设计、讨论和辨析来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3.教师把某些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设计为探索性实验,使之达到不同层次的创新能力培养的目标
学生经过实验探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比较、概括,进行思维加工,从而总结出初步结论,然后对初步结论进行质疑、检查,并思考探究方案的严密性,证据收集的周密性以及所获结论的科学性,再利用已有知识和实验探究释疑,最后得出可靠结论,并用文字、图像、公式等方式表达出来。
4.多元化的反馈和评价
求异思维下,生物实验教学中教师的反馈和评价应该是多元化的,应当根据不同学生所创造的不同方法给予及时的评价。这种评价不光评价结果,主要的应当评价过程,评价学生不断实验以及修改的过程。这样才真正有助于学生求异思维的培养。
参考文献:
[1]童秀英,张艳莲,姜雅东,等.创造性思维的心理学研究:综述[J].河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17(1).
[2]刘本举.培养学生求异思维能力的尝试与研究[J].生物学通报,2004,39(8).
(作者单位 温州大学生命环境与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