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时间管理课程开发

2013-04-29孙艳姜涛杨颖刘燕飞

新课程·中旬 2013年9期
关键词:时间管理课程开发能力培养

孙艳 姜涛 杨颖 刘燕飞

摘 要:对国内外时间管理的研究进行了简要综述,发现专门针对大学生的时间管理培训课程几乎没有,基于大学生时间管理的现状进行了原因分析,进而从需求评估、目标定位、组织实施、课程评估讲述了我校大学生时间管理能力课程的开发过程和实践。

关键词:时间管理;能力培养;课程开发

一、关于时间管理的相关研究

关于时间管理的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企业管理和行政管理方面,且都有专门的研究及专著,20世纪80年代,时间管理成为心理学家关注的一个研究对象,国内外的学者深入研究心理学与时间管理的关系,不断地设计编制了时间管理的行为量表、时间管理倾向量表等。关于时间管理的实证研究,国内学者研究主要体现在对学业成绩的相关研究,与自我概念相关的实证研究,

与其他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国外学者也关注与学业成绩的研究,同时也开展了与心理健康和人格等其他方面的相关研究。通过国内外研究的简要综述,我们不难发现国内目前关于时间管理的培训很匮乏,一些时间管理的培训课程主要是针对企业和行政管理人员的,专门针对大学生的时间管理培训课程几乎没有。

开展大学生时间管理能力的培训课程填补了国内高校大学生时间管理培训课程的空白,而且进行这种实践有利于增强大学生时间管理的意识,有目的地训练和强化大学生的时间管理能力。

二、大学生时间管理的现状和原因分析

我们在开发时间管理课程之前,参照北京师范大学2006年对本校本科生时间管理现状调查问卷,调查了我校大学生的时间观念、时间管理的计划性、时间管理效率、大学生对时间安排现状的认识、时间管理自我满意度等5个方面。随机抽取了7个学部(相当于公办院校的二级学院)约20多个不同专业近300名学生,

回收问卷300份,有效问卷276份,调查结果如下:(1)大学生的时间计划性普遍较弱,有56%学生对时间没有计划性,有63%的学生有计划性但是执行力差。(2)有83%的学生有时间管理的意识,但是不能有效利用时间,时间浪费现象严重。(3)时间管理效率较低,有30%的学生认为自己能够较好地安排自己的时间,超过半数的学生没有很强的时间观念,他们认为:时间有的是,不必太急促。(4)大学生时间管理过程中受干扰因素较多,自控力较差。他们中有40%的学生有拖延症,不会拒绝别人,抵挡不住诱惑,生活规律不正常等。(5)大学生时间管理自我满意度低,有30%的学生对提升自己的时间管理能力非常不自信。

我校深入分析了造成学生时间管理现状的原因,发现主要有以下几点:(1)没有明确的目标。很多学生没有完成从高中(中专)到大学的转变,放松了对自我的要求,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对时间没有紧迫感。(2)没有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有些学生入学分数偏低,很多学生从小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3)严重缺乏自制力。抵制外界诱惑,抗干扰能力比较差,上课精力很难集中,喜欢开展一些社团活动,不能很好地、自主地安排学习、生活和工作的关系。有些学生干部因忙于工作还出现挂科现象。我校调查所得数据,也比较过其他高校学生时间管理现状,发现我校学生时间管理的现状不是很理想,也不容乐观,因此增强大学生时间管理意识,提升大学生时间管理能力刻不容缓,时间管理课程开发迫在眉睫。

三、时间管理课程的开发

1.需求评估

时间管理课程为我校的公选课,面向所有大一至大四年级的学生开展。由学生自由选择,占1个学分,共20学时。开展选修课就是为了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在学生有需求的基础上开设课程。课程开课前期印制调查问卷,进一步了解学生时间管理能力的现状及学生时间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有的放矢,为学生提供有效的、有针对性的课程训练。

2.目标定位

时间管理课程不同于其他理论课程的地方是,课程的着眼点在于提高或强化学生时间管理的意识,通过课程的讲授和训练,能够强化自己的时间管理意识,提高良好的时间管理能力。基于这样的一个课程设计总目标,细化为几个分目标为:(1)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一些时间管理的方法,并习惯使用时间管理的工具。(2)能力目标。通过课程活动和课外实践活动的开展,训练学生的时间管理意识,提升学生时间管理的能力。(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养成时间管理的良好习惯,树立时间管理的良好意识,从而促进学生提高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工作效率。

3.组织实施

(1)组建专业的教学团队

教学团队成员的学历背景多为具有管理学背景,来自学工系统的一线教师。这样的教学团队具有以下几个优势:一是专业性强,时间管理是管理学的内容,有管理学的背景为内容的整体设计,为讲授提供良好的理论依托;二是学工系统的教师,与学生交往比较多,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行为,具有丰富的学生管理的实践和课堂讲授的经验。

(2)开发撰写校本教材

针对我校学生的具体情况,开发通俗易懂,灵活性、可读性强的校本教材。教材在吸纳国内外时间管理经典的理论外,增设案例库,案例资源尽量取材于在校学生工作、学习、生活的实际生活,教学内容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贴近实际,有利于学生接受、学习、消化和吸收。

(3)自成体系的教学内容

我们主要设计了两个篇章:理论和实训篇。理论篇主要有三章:时间管理的概述(讲授时间管理的基本知识),时间管理的影响因素(主观和可观),时间管理的法则和方法(如何提高学生的时间管理能力)。自2012年研发课程以来,我们已经进行了三轮教学实践,并不断进行调整修改,课时的大体安排如下表:

(4)参与式教育方法为主的授课模式

课程教授过程中,重视学生主体的地位,采用小组讨论、头脑风暴、案例分析等参与式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参与中理解知识,强化所学内容,启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融入课程的学习,增强他们学习的效果。

(5)课程团队的管理

课程团队成员集中备课,编写教材,分章节承担教学任务,上课由团队成员分模块教学,原则上承担教材撰写部分与授课的内容是一致的,便于教师深入研究一个模块的内容,做到专业、

精通。

(6)课程的考核

课程考核校外的实训活动作为最后的结课成绩,通过多任务目标的设定,学生通过个人和团队的努力,完成任务。例如,设定真实的任务,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多项任务,最后根据完成的时间和效果进行评价。学生需要提交一份自评报告,要体现出运用时间管理的理论知识,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和自评报告,给予学生成绩评定。教师还会通过实训过程的跟踪给每个学生提出建议。

4.课程评估

时间管理的课程开了三轮,我们非常重视教学效果的反馈,

每次课程完毕后我们都请学生对教师、课程、教材进行评价,并作为我们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参考。这样一种课前调查、课后评估,促成了课程“升级”的良性循环。

时间管理课程是一门以能力训练为主的课程,可借鉴的高校课程开发经验几乎没有,因此北京城市学院进行这样的一种尝试和探索,过程中有收获,也有很多的不足。只有不断地进行课程的研磨,实践的总结,切实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着眼于学生的需求,切实解决学生的根本问题,以真正地让这个课程落实,让学生从中受益。

参考文献:

[1]曹雯.时间管理研究综述[J].社会心理学,2009.

[2]杨华,杨雪.想知道你的时间是怎样流走的吗[N].北京师范大学校报,2006.

注:北京城市学院2011~2012学年度教育科学研究课题重大课题:北京城市学院学生公共能力培养总体方案研究,项目编号JYA201103。

北京市财政项目:其他项目——北京城市学院民办高校学生通用能力培养体系建设,项目编号PXM2012_014202_000197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孙艳(1983-)女,山东济南人,行政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北京城市学院讲师。

姜涛(1981-)男,辽宁沈阳人,政治学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北京城市学院讲师。

(作者单位 北京城市学院)

猜你喜欢

时间管理课程开发能力培养
浅谈秘书工作的时间管理艺术
时间管理研究
《电子商务网站实务》精品课程建设探讨
基于专业核心能力的机械类课程开发
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工学结合课程开发
基于项目管理的企业年度重点工作管理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探析
基于CDIO的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