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中纪行——秦岭嘉午台

2013-04-29傅如明

文艺生活·上旬刊 2013年9期
关键词:老李老张

傅如明

早上接到常老师的电话,说去秦岭山里嘉午台看看。

最近一直呆在家里,也很想出去放松一下,于是我和妻子孙克玲就按约定的地方等常老师和冀老师。他们俩都会开车,我们只管坐车享受就行了。随行的还有老李,多少年没见到老李了,他还是那个样子,非常能说,天南海北似乎没有他不知道的事,自称是杂家,确实,他是个玩家,虽然今年已经六十多岁了,但是那玩起来真是年轻人不及。

八月初的早晨,有点闷热。今年的夏天,西安非常特殊,热得出奇,据说前几天外面达到四十多度,而且出现了像南方的所谓桑拿天气,身上黏黏糊糊的,真的很难受。按照常规,西安属于干热,太阳底下很晒人,呆在树荫下就不那么难受,只要没什么太大的运动,身上不黏糊,今年好像不这样了,连我这个来自苏北的海边的人也感觉到似乎有了回到了老家夏天的感觉,看来地球真是变了。

车从东二环出发,半个小时左右到了目的地——嘉午台。这个地方在秦岭的东部,西面就是著名的翠华山。接待我们的是老李的朋友,姓张,老李称作三弟,在山口开了个农家乐。我们到的时候,来的人不多,或者是因为这个地方没有开发,所以没那么热闹。老张家的房子面朝北依山而建,走廊是仿欧式的大圆柱子,看起来蛮有气派的,但是门口棚子没有弄好,左面有一颗老柿子树,已经结满了许多青柿子。前面一片空地,长满了青草,车就随便停在那里。老张两口子是当地的农民,他们非常热情地招呼我们,向我们炫耀他们家里种了那么多的蔬菜,各种各样,什么都有:大葱、黄瓜、苦瓜、茄子、西红柿、辣椒、豆角……这些全是绿色食品,没有任何化肥、农药,纯天然的,还养了鸡、鸭、兔等。是啊,现在很多农产品已经不让人放心了,那残留的农药真是让人防不胜防,要不现在的人怎会那么容易生各种怪病?

休息了一会之后,九点多钟,老张给我们做导游,我们开始爬山。山里就是凉快,山路没有修,我们就顺着老张的影子走,看起来昨天夜里刚下过雨,小路被冲刷得就像被梳理过。一进入山口,一股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青草的香味、蝉的鸣叫,一下子把我带到了童年。有山就有水,所谓山水相依,再高的山,都会有一股清泉汩汩而下,给人一种美妙的享受,在艺术家眼里,那就是画——一幅山水画!中国山水画别有一番韵味,素雅的水墨、简单的几笔将中国人特有的山水情韵表现出来。山里的路也是顺着山泉逆流而上,曲折蜿蜒。山泉非常的清澈,在石头缝间哗哗地流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老张一路上给我们讲解山里的事情,他说的是陕西方言,我听起来比较费劲,反正是在半明白半不明白中对这个地方有了解。

这个地方叫嘉午台。嘉午台由东西南北中五座山峰组成,它的中心最高点——岱顶,海拔1870余米,其形奇伟壮观:由东山底看,它像一只猛虎,正欲扑向秦岭;由西面看,它像一条巨龙,似在白云中腾空而起;由北面看,巍然屹立,高插云霄,形势险恶,峰峻景胜,大有华山气势。站在峰高千仞之巅,俯视天府关中,真是“上逼诸天方觉红日近,下观渭水缭绕长安城”,由山下到嘉午台,沿途有寺庙二十一座,有天然古洞八处。游人沿途行进,一路异景奇石、鸟语花香,使人目不暇接。有双凤朝阳、鱼龙腾越、金蟾戏彩云、关公刀劈石等,形态酷似,惟妙惟肖。“小梯子”和“朝天梯”是通往山上必经之路。“小梯子”是长约20米、80度的直立陡壁,数十级石阶凿在悬崖上。崖壁两侧是深不见底的沟谷。“朝天梯”是一个约50米高的崖壁,三面临空,上面凿有石阶,两侧有明万历十一年(1583)铸造的铁索链,可攀援而上。俯视,游人腾空,仰望,白云缭绕。岱顶,孤峰高耸入云,壁立千仞,薄雾之时俯瞰秦川,茫茫一片如大海;大小不一的村镇,就像大海中的大小舟船;纵横的河流、公路,好像飘在白云间的彩带,此时此刻,真令人心旷神怡,如入仙境。过岱顶,出南门,直下数丈,便是“龙脊”,此处,壁立过千仞,径宽仅三尺,中突而旁杀,两旁全是看不到底的深渊,令人心惊目眩,不敢俯视。站在“龙脊”南瞧,“龙头”“虎口”奇石妙绝。苍松翠柏和变幻无穷的远景,无不使人神往、陶醉和赞叹。嘉午台,从大的轮廓到局部小景,无论从那个角度去看,都给人以雄伟、险峻、神奇之感。远在唐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前,它就成为长安城佛教圣地,名闻天下,西藏的活佛达赖和班禅来京师长安城考试时,就曾住于喇嘛洞中。洞侧有唐贞观年间的摩崖石刻,还有浮雕佛像。唐宋以来,历代不少达官贵人、名人学士到此游玩,赋诗作画。

一路上,老张一直在给我们讲发生在这里的事情,其中比较多的是在这里“闭关”修炼的佛教徒,那个虔诚劲真是让我们感动。我们走到了半山,来到一个小院子门前,这里正有一位佛教徒在“闭关”修炼。院落的大门是用几根木柱子搭起来的,非常简单,颇有情趣,不由得让人想起古人所描写的柴扉。开门的是一位六十多岁的老大娘,看起来精神矍铄,把自己和小小的院落收拾得干干净净。打开木门,顺着院落来到院子的门前,大门往南开,东面是一排面朝西的大房子,西面是院墙,两者之间的距离不过三米,整个院子成狭窄的长条形。西墙角下栽了一些花,花开得正红。一进门的左侧跟院门连在一起是一间小房,门往北,里面堆的是劈好了的码得整整齐齐的木柴;正房面西,由三个部分组成,中间正屋摆放着几位菩萨坐像,供着香,前有蒲团,其中有普贤菩萨,那是我的本命佛,我恭敬地拜了拜。左面靠近进门的是厨房,这个厨房很特别,我是第一次见过,灶台和炕连在一起,前面是三口锅,中间砌有高出来的半截墙,后面是很大的一个炕,这个设计好,烧火做饭的余热通到炕底,冬天就解决了取暖问题,真是不错的构思。正房的右面又是一个非常小的院子,只见小门已经被砖封起来了,墙上挂着一个小纸牌上面写着“闭关”二字。老张说这位修炼者要在里面闭关三个月,跟任何人都不见面,也不出来,潜心修行,曾经闭关了三年,这次又来闭关。我听了非常感动,这就是信仰!我们小声地说这话,怕惊扰了这位修道者。再继续前行的路上我在设想这位修行者,幽静的山谷,静静一个人伴随着孤灯,打坐念经,那要有多大的耐力啊!于是我的脑海里出现了这么两句话“泉声鸣蝉和山翁,禅钟孤灯伴悟僧”,算是送给这位没曾谋面的修行者吧。

出了这个小院,我们继续往上走,路越来越难走,老李和老张路上再商量修路和修庙的的事,他们想把这里开发一下,让更多的人能够来这里。路过一个地方,老张告诉我们,对面的大平台在修路时曾经出土过很多大的长石条,后来据专家考证,此地是唐代一个著名的寺庙,当时香火很盛。附近至今还被称为西寺沟,今天的人不明白,后来才知道原来因为这个寺庙,此地在唐代据说是佛教圣地,地藏菩萨再此显过灵,许多修行的人得到超度,因此山上有修行的僧人。再往上走,又来到一个院落,据说也是庙,住在里面的是一位八十多岁的老太太,老太太是外地人,她儿子是个佛教徒,把她从外地带到这里,她儿子出去云游了,把她一个人扔在这里。我们到这里的时候,老太太没在,据说可能出去打柴或者转悠了,没缘见上一面。

走到这里,我们因为时间的关系,没在继续往上走,没能登顶嘉午台,留下了点遗憾,下次吧。

下山的路上,我一直在想,大自然造化弄人啊!外面的世界那么纷扰浮躁,这里这么清静,空气是新鲜的,山泉是甘洌的,树木浓森茂密,蝉声四起,时不时飞起一群野鸡,头顶上的天是蓝的,雨过天晴,白云飘过,一切都是那么原生态。如果生活在如此佳境,还会有那么多烦恼与斗争吗?现在科技发展了,所有的条件都好了,地球也就是个村,人与人之间的空间距离似乎非常的小了,但是古人的那种悠闲与情趣还有多少呢?那份要经过几个月甚至几年的徒步跋涉、千里迢迢见上一面的真实的情感还有多少呢?我们还有多少佛教徒式的虔诚信仰?还会有多少“苦行僧”呢?大自然留给我们的是美好的造化,我们回报给大自然的是什么呢?

回到老张家,遇到了一个和尚,年龄有四十来岁,人很清瘦,但精神很好,据说是从福建那边慕此山之名过来的。简单聊了几句,送我们几本结缘的书,他还恭恭敬敬地写了几句话:“老实念佛”,“念佛方能消宿业,竭诚自可转凡心。”这应该就是机缘。

真的很想每隔一段时间到大自然中去,呼吸一下山林之灵气!

猜你喜欢

老李老张
感谢老张
百变“老李”
老张的猪会听锣
给老李过生日
“狡猾”的老李
矿工老李
我以为你是贼
各付各的
老李的战友
老李的咏叹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