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研究
2013-04-29李艳红
李艳红
【摘要】当前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多元文化、多元价值相互冲突、相互并存,导致价值冲突、行为选择失范等一系列问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碰到了一些困难和挑战。新吋期、新形势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现自身价值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将思想政治教育视为一个生态系统,尊重主体的自生性,关注系统内外输入输出的和谐稳定。本文首先阐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的构成要素,并且针对面临的挑战对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提出几点建议而进行探讨。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挑战;优化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的构成要素
首次把生态学观点引入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邱柏生教授指出:“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环境是一切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开展及其效果产生各种影响的内外部因素之间关系及结构的总和。”根据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来分,可以分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生态主体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生态环境。其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生态主体包括教育者(高校辅导员、教师等)和受教育者(高校大学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生态环境包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生态宏观环境(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心理环境)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生态微观环境(物质环境、制度环境、精神环境)。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生态面临的挑战
(一)全球化和市场经济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生态的冲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受到了世界各国的密切关注。然而,我国的精神文明却没能和物质文明共同发展,出现了道德缺失、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物化;人们更加现实,为了追求物质和利益宁可出卖尊严和良心;最为严重的是当代青少年群体,他们充斥在知识的海洋里,只追求那种仅能满足心理需要和暂时心理需要的东西,沉迷网络、喜欢流行歌曲、酷爱武侠小说和言情小说。缺乏爱国主义思想、集体主义精神和爱心等人类美好的东西。他们追求的仅仅是立足于社会发展最底层面——法律底线的大众化。
(二)网络普及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生态发展的影响
首先,因为网络是个无国界、无国别的世界,这就使的不同国家的异质道德和异质伦理同处于一个环境下,可以共存共享。在网络社会中无中心也无边缘、无主流也无非主流。这样一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传输的主流文化就会被大学生拿来和其他文化相比较,这样不但不会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实现,甚至有可能弱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其次,网络是个开放的系统、共享的系统,大学生不仅是网络信息的使用者也是网络信息的提供者。由于大学生自身判断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欠缺使得他们的思想不科学甚至是错误,再加上人云亦云,个性化的思想充斥网络,影响着他人。一方面会使网络信息爆炸,另一方面千奇百怪、各式各样的信息使大学生思想混论,再一方面也会对社会稳定造成危害。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单一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单一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生态圈层中失衡现象最为突出的部分。当今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依赖辅导员通过说教的方式进行,或是通过教科书进行学习等传统方式,没能够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形成专业化教育,也没能充分发挥学生组织的作用和利用好校园生态环境,进而导致了教育者和大学生没有一个有效的沟通渠道,因而很难形成一个完整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生态系统。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的优化对策
(一)经济生态优化
经济生态优化,主要是解决如下问题:(1)建立健全各种制度,规范人们的经济行为,尽量消灭那种唯利是图、假冒伪劣的行为与现象,使人们在从事各种经济行为时讲诚信、守信用;(2)解决经济转型所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诸如贫富分化问题、下岗失业问题、社会保障问题;(3)尽量杜绝经济运行中的“权力寻租”以及其他不公正的官商勾结的行为与各种不公正的社会分配现象;(4)尽力使人们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妥当的观念,对经济运行规律有科学的理解,对金钱与物质享受有正确的认识。
(二)网络环境优化
从原则上说,优化网络环境应当遵循以下原则:(1)社会主义导向性原则,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执行党的传媒政策;(2)整体性原则,对传媒环境的优化需要全满协调处理传媒从业人员、媒体与传媒内容之间的关系,将它们视为一个整体对待,不能顾此失彼;(3)主体性原则,对传媒环境的优化不仅要优化媒体,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优化大学生使用媒体的能力,引导他们正确地分辨与处理信息;(4)实效性原则,传媒环境的优化是为了特定的目标,要注意优化行为与优化结果之间的关系,建立各种反馈与评估的机制。
从具体路径上看,优化网络环境主要是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要对网络进行规范化的管理;另一方面,要提高高校与大学生的网络素质。
(三)教学内容优化
首先,在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时,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整合各种知识性资源。在当前多元化的社会环境下,当然要克服教育内容的单一化与简单化,要把丰富多彩的知识性资源运用到教学中来;但同时也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导性。其次,教学内容的优化要努力做到“三贴近”,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长期以来,教学内容都具有脱离大学生实际生活的弊端,这也是中央 16 号文件强调“三贴近”的原因。因此,要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就必须“在传统的政治教育和思想教育的基础上拓宽领域,关注学生所关注的,考虑学生所考虑的,澄清学生所困惑的,解决学生所疑虑的”,而“不能脱离实际、逃避问题,更不能关着门教育、板着脸讲道”。①
注释:
①曲艳红等编著:《接受视域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光明日报出版社,2011 年版,第 98 页
参考文献:
[1]曹凑贵.生态学概论[J].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2]王春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研究——以合肥地区高校为例[D].安徽人学,2010.
[3]杨孝志.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生态观[D].合肥工业大学,2006年
[4]侯俊,张学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互动链的构建[J].武汉理工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
[5]曲艳红等编著:《接受视域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光明日报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