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英语视听说教学方法初探
2013-04-29杨开春
杨开春
【摘要】高职英语视听说教学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把语言信息与具体情景相结合,实事求是地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老师进行引导,以学生为中心,多维的全方面的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关键词】高职英语;视听说;教学方法
一、引言
传统的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一直是采用单独的听力教材,在教学中听力和口语也是分别教授的。重复的听某一听力材料,不断的练习成了听力课特有的教学模式。从而导致听力课的枯燥乏味,教学质量难以提高。这种现象在高职教学中就更加明显,因为高职学生的英语基础普遍薄弱,英语听说能力更是非常差。
近几年来,为了适应高职学生学习的需求,高职院校普遍采用了专门的视听说教材。此类教材的出现,从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原来高校英语听力教材的不足,把语言信息与具体的情景相结合了,多维的传递信息,能提高语言的吸收效率,促进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学生全面参与教学活动。
二、如何更有效的利用视听说教学来提高高职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
对于如何更有效的利用视听说教学来提高高职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笔者在自身的教学过程中产生了以下几点体会:
1.循序渐进,注意间段性。鉴于高职学生入学水平的千差万别,在教学安排明确目标,实事求是,因材施教。
1)抓语音。要提高英语听说能力,语音是基础,是基本的保障。听和说是两个不可分割的技能,听力是个辩音的过程,因此正确的发音是进行听力训练的基础。常有这种情况,一个句子很容易看懂,却很难听懂,学生觉得磁带上该句子的发音很陌生、奇怪。究其原因,是由于学生没有掌握英语中有关发音规则所至。英语不像中文是逐词发音,英语的发音更像一条流动的波浪。波浪的滚动具有自己的规则。这其中包括弱读、连读、爆破等读音规则。而有的学者提出:联音是影响语流切分问题之一。联音包括“同化”、“缩音”“连读”“省音”等。大多数学生发音不准,语音知识就更薄弱,这也成为其听力障碍之一。
只有先自己发音清楚才能听懂别人讲的话,才能准确辨音。视听说教材就很好的体现了这点。将发音相近的单词置于与句子的语音环境中,使学生易于区分。同时加以谚语、俗语、诗歌、歌谣和绕口令等,使学生在相对轻松的环境中,既完成了语音训练,又达到了欣赏的目的。
2)了解听力学习的间段性,通过口语训练来加强听力。乌祯福(1991)指出,一个学习英语的学生在听力理解方面大致要经历五个阶段。在第一个阶段,学生听到一串声音,对内容毫无理解。在第二个阶段,学生可以在一串声音中辨别出一些孤立的、内容相关联的单词。在第三个阶段,学生可以在语流中辨别出短语或句型,并通过短语的句型对日常生活中最基本的谈话内容有一个大致的理解。当然,即使学生的听力已达到第五阶段,随着题材、内容的变化,学生还往往会回到第三、第四阶段。要使学生在多数情况下做第五阶段的听者则需要帮助他们不断吸收新词和知识。
高职学生在入学时大多处于第一或第二阶段,如果单是不断听材料,势必重蹈旧的教学模式。那么,多样的形式可以使学生积极参与。例如,在教学中,可以采取模仿,短对话这些较容易的口语练习,然后在由情景剧表演,逐渐过渡到小品或舞台剧烈性的表演。这些都能有效提高学生兴趣,在认真准备口语表演时,促进听力的提高。
2.以学生为中心,以实用为导向,最大限度的实现师生的互动。
1)将西方过程教学法的理念引入视听说教材模式发展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性,通过参加个体和集体的研创、相互补充、相互评价等活动,实现主动学习、主动收获、自我提高的主题地位和作用,最大限度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实现教学质量的有效提高。
2)对高职学生遵循“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与培养语音综合应用能力并重。著名的语音学家Widdowson指出,“以交际为目的的语言教学要求一种教学方法,把语音技能和交际能力结合在一起。”
3.充分利用现代化电教设备和学习条件。多媒体的利用和教学光盘的利用,能更好的促进学生听说能力的加强。
1)教学光盘的有效利用。Harmer(1991)指出,除了应采用一些常用的听力任务或练习外,还应注意使用仅适合于视听教材的练习形式。
2)视听材料的选择也是非常重要的。这些包括内容和难度的选择。视听内容是否生动有趣,是否丰富多彩;语音语调是否地道标准,语速是否适合高职学生的水平,所包含的生词量是否合适;甚至画面是否精美等等,都对提高学生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三、结束语
多种技能的结合,多维感官的刺激协调,全方位的练习,是新的听力课程的教学特点。所以视听说课程的改革是很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何佳祖.英语听力教学中元认知策略培训的实验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05,(4)
[2]李慧敏.从图式理论看大学英语听力教学[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外语版),2006,(8)
[3]李旭奎,左金梅.TEM4听力理解各部分难易程度分析及其对听力教学的启示[J].外语电化教学,2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