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2013-04-29周瑞雪
周瑞雪
目前,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应试教育正向素质教育转变,教师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是我国提高全民素质的关键。作为义务教育的一门基础学科——小学数学,在教学中如何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构建符合素质教育理念的新型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课堂教学是主渠道,因此,必须把课堂变成使学生创新发展的课堂。下面就自己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说说自己的几点认识。
一、创设情境激发创新意识,营造创新氛围
创新都是在强烈的创新意识下产生的,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创新精神的先决条件。在数学课中,针对新知识创设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好胜心,使之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能够积极主动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如,在教学“能被2、3、5整除数的特征”时,首先让学生说出一个数,教师不用计算就能很快说出这个数能否被2、3、5整除,其他学生通过计算验证老师说得是否正确。这时学生很想知道老师用的是什么方法,兴趣很浓厚,思维顿时活跃起来。这时教师写出一组数呈现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在探索过程中学到新知识,学到新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欲望和创新能力。
二、展开小组讨论,营造创新空间
鉴于目前班额较大的情况,学习小组就成为帮助学生的集体力量。学习小组可以由不同性别、不同成绩、不同能力的几名同学组成,设有小组长。在学习中,打破过去那种老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局面,让学生围成几圈分组学习,组织“合作交流”的教学方式。以小组为学习群体,开展有组织有指导的互教、互学、互助的活动,教师根据交流内容组织学生全班讨论、小组讨论、同桌讨论、个人独立思考,把集体学习、小组讨论与个人独立学习结合起来。通过小组学习,同学们之间的合作能力、评价能力、思维能力得到发展,也给每个学生足够的参与空间,使课堂教学真正活跃起来。
三、注重一题多解,在练习中培养创新精神
在教学中,通过一题多解可以引导学生用不同的知识、不同的角度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通过多种解法的训练,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扩展思维空间,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
如,在教学乘法的简便运算时,出示25×16后,教师不是直接告诉学生方法,而是把题呈现给学生,让学生研究、探讨简便方法。学生思维活跃,很快出现了五种算法:(1)25×4×4;(2)25×2×8;(3)16×5×5;(4)5×16×5;(5)5×4×(5×4)。这样,让学生自己动脑思考问题,激励学生积极参与,一题多解,从而培养并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了创新能力。
四、鼓励质疑问难,培养创新精神
学贵在疑,质疑问难是创新的开端,也是对思维能力的基本训练。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教学中,要留给学生质疑问难的时间,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鼓励学生面对困难要有知难而上,积极探索的精神。
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我们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具体的实际操作,使学生对几何图形建立表象,这样学生才能由形象思维转化为抽象思维,发展了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如,在教学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时,我让一男生板演1.25×88,他的解法是:1.25×(100-12)=1.25×100-1.25×12=110,这时一女生举手,问是否可以这样算:1.25×88=1.25×(80+8)=1.25×80+1.25×8=100+10=110,我及时表扬了这个学生。这时又有一个学生问:“老师,还有其他更好的算法吗?”我让学生讨论,很快就有学生举手,他是这样做的:1.25×88=1.25×8×11=10×11=110,我和同学们都报以热烈的掌声。因此,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积极思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又一重要方法。让学生进行操作来获取新知识,增进了对数学的理解和信心,由实践到理论,不仅明白了公式的由来,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在操作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在学习中要加强操作和实践活动。”加强操作实践是改革的总趋势,也是提高学生素质,发展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在课堂上进行学具操作,实际测量,使学生在动手、动口、动脑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如,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一课时,充分创设操作和实践的机会,有步骤地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这样不仅加深学生对知识形成过程的理解,而且使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概括归纳能力得到提高,在实践活动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锻炼和发展。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只要教师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并能灵活运用和掌握各种教学方法,学生的创新能力定会得到提高。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更新教育观念,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设计一些探索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多层次、多方位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作者单位 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海河小学)
编辑 卞良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