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013-04-29苏礼智
苏礼智
摘 要: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是数学教学中的根本任务之一,从心理学角度看,观察是思维之初,培养观察能力对思维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各种能力的培养中,观察能力的培养是极为重要的,因为观察能力是从现实中获取感性认识的积极的智力活动,因此,在加强创新能力培养的同时,要把观察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就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略抒浅见。
关键词:数学教学;培养;观察能力
一、让学生在数学中学会有目的地观察
观察能力最重要的品质是具有明确的目的性,这一点直接关系到观察的效果,小学生由于受年龄、智
力、经验、知识面等因素的限制,他们在观察事物时往往有随意性,导致观察事物没有明确的目的,走马观花抓不住要领,因此在引导学生观察事物时很有必要对学生提出一些观察任务,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使他们带着问题和任务进行观察。例如,小学一年级数学加减法的插图可以设计如下问题:(1)图上有几样东西(小鸡、小鸭等);(2)来了或去了多少只?(3)现在是多少只?从而使学生通过画面观察,明确图意,使他们初步建立起加减法的数学思想。这样,在教师的引导下一步步地深入下去,以收到提高观察能力的效果。
二、让学生在数学中学会准确观察
看准事物是观察事物最基本的要求,由于小学生在观察事物时往往只看大概,容易把重要细节遗漏,导致判断失误,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错例判断的练习,故意设置一些“陷阱”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从小培养耐心细致观察的习惯,增强观察事物的准确性。例如,在教学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的关系时,可以出示一个角的图形让学生仔细观察,通过看一看、画一画、量一量,从而使学生准确判断出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的结论,从而澄清模糊的认识。
三、让学生在数学中学会有条理观察
小学生观察事物有时很凌乱,往往东看看,西瞧瞧,看到哪里算哪里,不能把事物的整体与部分、先与后、重点与一般有条理地建立起来,因而就找不到事物内部的联系,如,数一数图中有几个三角形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整个图形的特征,发现它是由两个三角形套在一起的,然后引导学生从整体到部分正确地数出三角形的总个数(5个),这样就可以有顺序、有条理地观察图形。再引导学生欣赏,这样既能掌握图形之间的理性教育,又能欣赏到数学的内在美。
四、让学生在数学中学会全面观察
小学生看问题往往顾此失彼,只看到问题的某一面,而把另一面给忽视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培养学生学会全面观察事物的习惯。引导他们从各个角度进行观察,克服片面性。例如教学习题:汽车往返于甲乙两地之间,上行速是40 km/t,下行速是60 km/t,求往返之间的平均速度。好多学生一看题目就直接列出算式(60+40)÷2=50 km/t,而导致错解。因此,在解题时应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审视问题,其实,上行与下行所用的时间是不同的,如果假设上行时间是1小时,则下行时间就是小时,平均速度为40×2÷(1+)=48 km/t,如果假设下行时间为1小时,则上行时间为
小时,平均速度为60×2÷(1+)=48 km/t,引导学生多方面审视,思考就不会出错了。
五、让学生在数学中学会寻找规律
小学生往往只满足于按部就班地解决一个问题,很难去发现事物内部的规律,因此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积极探究事物内部的规律,使学生观察能力得到更深层次的发展。我在小学的各种杂志上常常发现类似于下列这样的问题。(数一数图形中有几个长方形)此类问题看似简单,其实是很难的,试想在上述的图形中横竖再加若干条线段又如何数得出来呢?因此,凡此类问题只能发现其内部规律,才能由复杂化为简单。通过上图例子的反复观察比较,我发现只要在长方形长和宽上的各点编上序号,并把长方形的长和宽的序号依次相加,然后把相加的结果相乘就是长方形的总个数。即(1+2+3)×(1+2+3)=36(个)。此类的问题还有很多,限于篇幅,不再赘述。一个难题被攻克了,复杂的问题就变得易如反掌了。
总之,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必须从目的性、准确性、条理性、全面性、深刻性等方面入手。在教学中持之以恒加以培养,小学生的观察能力一定会提高得更快。
参考文献:
李华.浅谈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德阳教育学院学报,2005(01).
(作者单位 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龙浔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