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幼儿提问习惯的养成

2013-04-29周艳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3年9期
关键词:主动提问教育观念能力培养

周艳

【摘 要】幼儿时期的孩子兴趣点广泛且难琢磨,在生活中他们不停的运用各种感觉器官进行看、听、摸、尝,表现出对事物强烈的新鲜感和浓厚的好奇心,仔细观察,不难发现,孩子探索欲望特别强烈,但是因为生活经验相对较少,因此导致在探索尝试过程中出现的困难比较多,而此时大部分孩子总会选择逃避。分析原因在于孩子不能用合适的方法表达自己的困难和问题。那么,我们何不尝试教教孩子“怎么问”“问什么”“怎么解决”等技能,何不尝试培养孩子敢于提问,会提问,善于提问的好习惯呢?研究表明具备良好提问习惯的孩子,其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均高于其他同龄孩子水平。

【关键词】教育观念;主动提问;能力培养

著名教育家袁振国先生在《教育新理念》一文中写道:“中国衡量教育成功的标准,是将有问题的学生教得没有问题,‘全都懂了,所以中国的学生年龄越大,年级越高,问题就越少。而美国衡量教育成功的标准,是将没有问题的学生教得有问题,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答不了,那算是非常成功的,所以美国的学生年级越高,越富有创意,越会突发奇想。”这说明孩子的提问能力的培养是多么的至关重要,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提问习惯,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那么怎样才能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良好的提问习惯呢?通过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

一、创设积极提问的环境

新《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的促进幼儿的发展。因此我们非常注重创设有利于每一个孩子积极提问的人文环境和物质环境。

1.尊重孩子提问的差异

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说:每一个人的智能构造是独特的,每一个儿童的学习途径和能力发展不同。无论从生理学还是从心理学的角度讲,不同孩子对同一现象往往会有不一样的反应,对同一内容,有的孩子领悟接受快,有的却比较慢;有的领悟了这方面,有的却领悟了那方面。这就是教育学上所说的差异性和个别性,是教育这种双边活动必然存在的现象。《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也明确指出: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获得最大限度的满足和成功。因此对一个活动,我们尊重孩子不一样的疑惑,每次活动结束后,我们会设置专门的时间让孩子们各抒己见,提出自己觉得有问题有疑虑的地方。

2.注重孩子问题的积累

经验是在日积月累中形成的。幼儿期的思维特点告诉我们:他们对新经验容易忘却,需要不断的进行巩固。每一个问题是孩子经验的先导。他的出现必然伴随着新经验的诞生。因此可以说,问题的不断积累就是经验的反复。于是,我们就以孩子的问题为起点,形成发散状网络系统。在网络中有教师预设的,也有孩子自发生成的,但这些网络都以孩子的问题为线索,始终围绕孩子的问题即新经验转。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孩子的经验不断的得以回升巩固。

3.友爱的师生关系,激发孩子提问的欲望

教师要以爱为基础,以情为先导,多鼓励、多亲近,充分挖掘情感因素对认知发展的积极作用,建立平等、合作、宽松、自由的师生情感关系,推动孩子们向积极、和谐、向上的方向发展。《指南》里也明确指出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

二、转变教育观念,改变教育行为

《指南》里明确提出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而学龄期孩子的兴趣点很广泛很难琢磨,他们见到新鲜的东西总是要伸手去拿、去摸;拿到手的东西,总要去咬咬、尝尝;或把东西放在耳朵边听听,凑过鼻子闻闻。在生活中他们不停的运用各种感觉器官进行看、听、摸、尝,表现出对事物强烈的新鲜感和浓厚的好奇心,往往提出一些奇怪的问题,似乎与成人的认知“格格不入”。教师不能因为问题的奇怪和“幼稚”而随意熄灭孩子们的兴趣之火和探求之火。如思维活动《南瓜变变变》后,有的孩子问:“小熊为什么用南瓜做面具”?也有的问:“那这个面具会不会很重呀?”部分孩子们一开始不知道如何提问,显得很茫然。教师会率先做出了榜样,鼓动几位能力强的幼儿提出了问题,正如“星星之火,可以燎远”。在老师与同伴的带动下,孩子知道了怎么样提问,时间一长,每一次活动后,孩子就会不由自主的提出自己认为迷惑的问题。这样,不仅有利的反馈了学习情况,而且使活动不断的深入。

当孩子提出了自己的问题时,该用何种方法进行解答才最容易被孩子所接受呢?当然是孩子们自己的语言、自己的方法、自己的形式。集体当中当一个个问题得到大家的认可解决时,所有的孩子都会得到了鼓舞。《儿童的一百种语言》一书中指出:一百个孩子就会有一百种表征形式。根据异质同构原理,这些不同的表征形式有利的解决了同一问题。多种形式的展示让每一个孩子都充分体验了成功感。他们通过欣赏同伴作品,倾听同伴语言进行互助学习,不仅开阔了思路和言路,而且增强了学习的兴趣。

三、家园协调同步,共促幼儿发展

1.激发家长参与热情

有时候由于种种原因,家长的参与有时并不热情的,怎样使家长饶有兴趣地参加,这是我们一度苦恼的问题。从平时的观察中发现家长对自己孩子的集体活动中的反应比较在乎。为此我们采用了以“分享交流”的形式开展活动。如开展家长的专题讲座,在方法上给予指导;开展专题讨论,请有经验的家长介绍自己的家教经验,谈谈自己是如何在家引导孩子发现身边新奇事物的,并将引导发现过程展示给其他家长,让全体家长在说、看的过程中习得方法。从思想上、观念上与幼儿园教育统一起来。

2.开设小问号专栏

在班级环境中增设“小问号”栏目,幼儿、家长、老师共同收集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提出的千奇百怪的小问题,寻找方案,不仅丰富幼儿的科学知识,培养了科学探究精神,从而也习得获取信息的多种方法。有的孩子从书上寻找答案,有的孩子则从网上寻找答案。结果是次要的,重要的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寻找答案的过程就是一个主动探究的过程。

3.发挥“亲子活动单”大功能

开展主题活动过程中,教师以“亲子活动单”的形式,告知我们开展的各项活动,要求家长在亲子活动单上及时记录孩子在本次主题活动中发现的问题、提出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记录方法大致为对话式记录,如:爸爸与孩子间的对话,妈妈与孩子间的对话,孩子与孩子间的对话,以及孩子与物体间的对话,从记录中我们可以看出,孩子的问题可真多,提出的许多问题是大人怎么也想不到的。许多家长也纷纷感叹:我们的思维不如孩子,看來真得好好向孩子学。

4.建立幼儿成长小档案

关注孩子的点滴进步,我们为每位幼儿准备成长小档案,里面存有孩子的照片、每周小趣事、童年稚语、成长故事、爸爸妈妈心语、我的小任务、我的小问题等,全方位、多角度地记录孩子的成长旅程,捕捉幼儿生活、学习中的闪光点、兴趣点。

四、结束语

实践中能看到孩子们一点一滴在进步,从不会发现问题到找到许多问题;从发现问题用一种解决办法到能用多种办法解决;从教师参与解决问题到独立解决问题等等,孩子一个又一个的飞跃,证明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在提高。同时,我也发现教师的作用就在于帮助儿童发现问题、明确问题,在鼓励、支持儿童自己解决问题的时候,教师是儿童的合作伙伴,教师身上所负载的社会文化不是由上至下的灌输的方式传递给儿童,而是一种哺育、一种滋润。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创新的冲动”。

参考文献:

[1]袁振国.《教育新理念》[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03)

[2](美国)甘第尼,(美国)福尔曼,(美国)爱德华兹.《儿童的一百种语言》[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09)

猜你喜欢

主动提问教育观念能力培养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主动提问的方法
初中生数学课堂主动提问能力的培养策略
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提问能力的有效途径
初中数学教学中让学生主动提问的有效途径
浅析初中英语教育中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
浅谈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
中职音乐欣赏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探析
基于CDIO的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