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实践中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
2013-04-29马丽娜
马丽娜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语文学习的实际出发,设计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一、自主搜集资料
信息时代对人才的要求,最重要的已不是掌握更多、更深的知识,而是知道在什么地方,用什么方法获得自己需要的知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提出要学生“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其实,搜集本身就是一个语文实践的过程,可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学习《黄果树瀑布》一文时,为使学生充分感受瀑布雄伟壮观的景象和大自然的伟大神奇,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网络等渠道观看瀑布自然风光的录像,从报刊杂志、书店、展览馆、家庭藏书等地方查找有关瀑布的图片,以及古代、现代作家、诗人赞美瀑布的诗词文章。并做一回小导游,为这一旅游胜地写一篇导游词。通过搜集、整理并写稿,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了他们对课文的理解,更培养了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在教学《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时,布置学生认真查阅搜集“安史之乱”的材料,了解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安史之乱让原本繁华安定的国家岌岌可危,也把诗人杜甫卷入了生活的最底层,开始了长达八年的逃难生活。在这八年里,他度日如年、思乡难归。他亲眼看到了叛军的烧杀抢掠,看到了“路有冻死骨”的惨相,忽然,传来河南河北先后被官军收复,“安史之乱”彻底平复的消息……在对古诗写作背景充分了解的基础之上,学生不难体会到:诗人“喜欲狂”一方面固然是因为自己结束了颠沛流离的生活,可以回到故土,安度晚年,但更重要的是,祖国从此重归统一,不再山河破碎,百姓从此安居乐业、免受战乱之苦了,从而体会诗人深深的爱国之情。
二、课堂角色表演
众所周知,爱动、表演欲望强是小学生的天性。语文教学中让其扮演课文中的角色,不仅可以使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大大提高,更能培养学生理解课文语言、运用课文语言的能力。
在教学《狐假虎威》这一课时,学生读懂课文后,我让学生自导自演“狐假虎威”这一环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文中一个小动物的角色,回家和家长合作认真练习。再利用专门的时间在班里推选出五位小朋友分别戴上老虎、狐狸、小鹿、兔子、野猪的头饰,现场表演。当“老虎”跟在“狐狸”背后,一边向前走一边东张西望的时候,扮演小鹿、兔子、野猪的同学完全根据自己的想象加进了他们之间的对话:“瞧,狐狸今天怎么这么神气?”“呀,他身后有一只大老虎!老虎会把我们吃掉的,快跑呀!”“是啊,虽然狐狸没啥了不起,但他身后的大老虎太可怕了,咱们还是逃命吧!”从学生的表演可以看出,他们不仅读懂了课文的内容,更是体会到了“狐假虎威”的含义。这样的学习成了一种娱乐,在这种氛围中学生可以毫无顾忌地自主选择、自由活动、自由表达,给自己带来欢乐、带来兴趣、带来自信、带来成功。
三、经典诵读比赛
诵读经典是很好的语文实践活动,它能帮助今人修身怡心,达到“腹有诗书气自华”之境界;能让今人以圣人为师,汲取历经岁月沉淀的人生哲理。小学阶段正是人一生中记忆的黄金时期,让学生诵读一些国学经典,会如春风化雨,浸润学生的心田,为他们一生的语文学习奠定基础。国学经典大多短小精悍、音韵和谐,郎郎上口,非常适合学生唱念、诵读。优雅的学习环境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诵读兴趣,提高诵读的效率。为此,我们可以利用学校的走廊、墙壁,教室的黑板报、学习园地等营造浓厚的经典诵读氛围。在熟练诵读的基础上,再根据学校和班级学生实际,精心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进一步调动学生诵读的兴趣。比如,我校每年都要开展一次经典诵读比赛,同学们兴致盎然、精神饱满、感情充沛,或朗诵,或演唱,或舞蹈,以不同的表演、吟诵形式,诠释心中的国学经典,将脍炙人口的经典演绎得多姿多彩。
四、班级诗歌擂台
相对于平时呆板、沉闷的机械背诵古诗名句,紧张刺激的班级诗歌擂台赛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我们班级的诗歌擂台赛每月举行一次。先把学生按照学习能力进行合理分组,每组基础分为100分,答对一题得10分,答错一题扣10分。然后全班同学共同完成热身赛。学生精神饱满地完成热身赛之后,比赛正式开始。第一轮由每组推选一名队长和两名队员参加,分为队长题和队员题。第二轮为抢答题,这一轮比赛中,每个学生都屏住呼吸,认真听老师的题目,争先恐后地举手抢答,比赛进入了高潮,同学们异常兴奋,个个激动得小脸通红。第三轮是为对手选题,本环节把提问题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每组同学都在一起热烈讨论,绞尽脑汁想为对手出难题,答题的同学则群策群力,共渡难关,气氛紧张而又热烈。比赛结束,根据积分评选出获胜组,此时很多同学还意犹未尽……
总之,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教师要积极拓宽学生学语文的渠道,引领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实践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学习,切实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作者单位 江苏省东海县实验小学)
编辑 代跃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