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思明辨巧审题
2013-04-29刘敏
刘敏
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在与学生朝夕相处中我收获很多的快乐,它们积淀成为颗颗记忆的明珠。这是我接近十年的工作生涯中的点滴幸福。现记录一次与学生同题写作的乐趣。
这次的作文题目是这样的: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写一篇文章。
西方某个国家有一位牧师奉派到新教区,发现前任牧师种了数百株郁金香。然而附近上学的学童走过花园,见花便摘。
一天早上他站在花园里,有个上学的学童问他:“我可以摘一朵花吗?”牧师问:“你要哪一朵?”那孩子选了开得最美的一朵郁金香。牧师接着说:“这朵花是你的,要是把它留在这里,它过多大会儿也不会凋谢。现在采摘,只能活数小时。你想把它怎么样?”孩子想了一会儿说:“我要把它留在这里,过一会儿再来看它。”
当天下午,有十多个孩子都在这里选择了他们自己的花,每个人都同意把它的花留在花园里,免得过早凋谢。那年春天,牧师送出了整个花园的花,但一朵花也没有被糟蹋。牧师还结交了大批朋友。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可以从一个角度或一个侧面构思作文,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抄袭,不要套作。要求所写内容与所选材料有关。
在正式布置写作题目后,从来不做任何提示,以免干扰学生思路,形成先入为主的思维定式。所有的话都喜欢等到讲评时一起说,这是为了还原考场的原生态仿真效果,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
一、深思明辩之
关于这则材料的审题角度当是重中之重,由于大家都经过了深思熟虑,思维的碰撞效果比想象中要好很多。学生们先是提供了这样的写作角度:
珍惜;和谐之美;要懂得爱护大自然、不要攀折花木;学会分享、团结友爱;怎样欣赏花之美;短暂与永恒……
这些角度有的很好,但是却容易写偏题,有些很准确,但在具体行文过程中也有可能脱离材料而变成空洞说教。怎么办?先来个“去伪存真”吧。接下来我让大家思考并讨论哪些角度是不切题的。
经过几分钟的讨论,程佳欣先发言说,“爱护大自然”、“团结友爱”这两个角度偏题了,因为这是一则寓言性质的材料,不能只从表面意义来思考。董晓雪说,单纯写珍惜也会跑题的。
接下来我问:针对这则材料我们是怎么来审题的呢?
学生们有的说要思考材料的中心,有的说要抓住关键语句,这都是我以前教他们的审题方法,不过,这则材料确实是有点难。
对于这则材料,究竟要如何来审题呢?
我建议学生们从材料中所涉及的几个对象来思考,就会有以下的几个角度:
首先,从牧师的角度,可以从新任牧师的智慧之举联想到现在公德教育的说教弊端:牧师面对学童摘花请求,没有简单的大声训斥,没有把它上升到道德的高度大讲道理,而是从学童心理的需要出发,完全是商量的口吻,讲清利害让孩子做决定。也可以谈对人施与的方式不同会带来的不同效果。可引申出换个角度看问题等。
其次,从学童的角度,摘花与留花。由原来的见花便摘到现在把花留在花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花,每朵花都有了自己的“护花使者”,因而“一朵花也没有被糟蹋”,因而可以谈只有超越小我,超越简单占有欲的爱才是长久的永恒的。可以谈施爱者的智慧,爱“花”就要为“花”着想。还可以谈如何与人分享美。
第三,从花的角度,谈何谓短暂之美与永恒之美。过早采摘的花会过早的凋零,而留下才会获得更为长久的花开。可以谈何谓真正的美。
二、“其文”共欣赏
讨论的环节结束后,我们进行的是作文互批环节,当然也包括我的文章在内了。我让学生们采取同桌互批的形式。每个人都要把自己当成老师,都要说出对方作文的优缺点,每本作文的批改时间为10分钟。批改后的文章择优讲评。
这次作文的佼佼者如下:
董晓雪文章名为《彼时花再开》,写的是对中学生早恋问题的正确处理——保留心中的那份美,不去触碰那份美,留待她真正地盛开,在该收获时再去收获那份美丽。她用小说的形式来写的。尽管还不太成熟,但意境很美。其中有这样的文字:
“我想你也和我一样喜欢春天吧,青嫩的小草,长出花苞的小树,一切都那么美好。我想我们更期待她们在成熟的季节里的姿态,只有那时他们才是最美的,最深刻的永恒的美丽,永远开在我们的心里。愿岁月静好,一切随安。”
刘鑫文章名为《心中的花园》,他这次采用的是议论性散文的形式,文章条理清晰,语言优美,思想有理性的光辉。他的写作角度是分享的好处。文中说到:
“对一朵花的喜爱和占有可以使你内心充溢着一时的芬芳,但与人分享的好处却使你拥有整个花园的美丽。这份美丽就盛开在你的心底,保持着这份美丽,你的心便永远是一座芬芳无比的花园。”
这次作文训练虽然占据了整个晚课时间,但这样好的课堂师生互动形式使我在这堂课上收获了很多。其实每一节课都有着无限的生成的可能性,因为我们面对的是有思想的个体,师生的思维碰撞让教育之路盛开美丽的创造之花。而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善于点燃学生智慧的火焰,让这份光热烛照我们的心灵。课后我要坚持做的是:让学生们在每一次作文训练中都有所收获;让孩子们学会思考和感悟生活;多采用师生同题写作的形式,师生务必在第一时间完成习作,之后马上交流写作经验和进行思维的碰撞,及时点评,读出范文;教师勤练笔,丰富自己的思想和精神世界,给学生更好的引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