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于发现美、感悟美、表达美
2013-04-29孔洁
孔洁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培养学生的审美体验能力和审美表达能力,提高学生文学修养。
2.学会从语言特色、修辞技巧、文章意蕴等方面赏析散文。
(二)过程与方法
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感知、领悟、鉴赏、表达。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通过文本研习,能够热爱自然,提升审美品位,加强生态保护意识,寄情山水,陶冶情操,提升精神境界。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欣赏和表述自然之美的能力。
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引入,创设氛围
美无处不在,只要我们有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和感悟美的心灵。无数诗人在亲近自然、感悟自然之后,都留下了表述自然之美的千古名句。如:
[宋]宋祁:“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唐]王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请学生展开想象和联想,赏析这两句诗所表现的景象和意境。
(多媒体课件展示与两句诗相应的画面)
学生思考片刻后,师生展开交流。
老师总结,导入课文:这两幅画面的景色,一个明丽秀美,一个雄浑壮丽。我们的诗人用他们敏感的心灵在平常处发现了美,并把这些美用极巧妙的文字表达出来,带给我们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如果说“红杏枝头春意闹”表现的是江南的明丽秀美,那么“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表现的就是“西部风情”。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高建群的散文《西地平线上》,走进西部,谛听天籁,享受心灵的震撼。
(板书课题及作者)
(二)整体感知,理解探究
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问:文中共写了几次落日的景象?这几次落日的共同特征是什么?作者用了一个什么样的词句来表达他对落日景象的赞美与惊骇的?
学生发言后明确:文中共写了三次落日的景象;这几次落日的共同特征是雄伟;作者用“世间有大美”来表达他对落日景象的赞美与惊骇。
(多媒体课件展示“落日”风光图片)
2.学生研读文本,合作探究:三次落日的“雄伟”各有哪些不同?给人的感受有哪些区别?
学生发言后明确:
第一次落日:柔和、美丽、安谧、硕大,呈现在旷远、苍凉的背景上,后来跳跃、颤抖着降落;
感受:全都惊呆了,恍若一场梦境。
第二次落日:开始像一枚灰白色的硬币,冷冷的,不死不活的,后来成为最辉煌的,血红的,一片红光,活动在岑寂、蛮荒的背景上;感受:死亡原来也可以是一件充满庄严和尊严的事情啊!落日景象更庄严、神圣和具有悲剧感。
第三次落日:落日制造的火烧云灿烂,热烈,夸张,吞没一切;背景辽远;感受:我多么的卑微啊!多么的平庸啊!
3.深入研读文本,把握西部落日的审美特征和蕴涵
①作者在描写第一次落日时,写了一棵左公柳,这对描写落日起到了什么作用?作者想借此表达什么?
学生合作探究后明确:呈现了西部落日非常特殊的空间背景和时间背景,渲染了历史感,表现了西部特有的历史和文化,使落日显得分外雄壮。
教师小结:一百多年前栽下的左公柳依然屹立在西部,后文提到的死亡之海,岑寂的荒原依然保持着原始的气息,数百年来,当祖国其他地区日新月异的时候,西部仍固守着自己,依然是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秦时明月汉时关,还有死亡之海,蛮荒之地,西部是孑然独立的,这是另一种风景,另一种生存,有着其独特的存在价值。
(多媒体课件展示两张图片:成都的天空和西藏的天空)
请学生谈谈感受。
师生交流后明确:成都的天空(灰色)——现代工业文明的破坏;
西藏的天空(湛蓝)——自然的本真色彩,原始风情。
教师小结:如此的景色,如此的落日,怎能不让人心灵震撼。
②在欣赏第三次落日的时候,作者为什么会感觉到自己的渺小和平庸?
学生合作探究后明确:现实景象和历史幻想的辉映,使作者感觉到了一种渺小和平庸,落日所具有的丰厚的审美蕴涵在这里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展现。
③总结
作者写落日,借助了西部独特的背景,也调动了西部雄壮的历史来写,因而每一次落日都使人得到灵魂的震撼。这是在其他地区无法获得的审美享受。
因而,落日之美,也是西地平线的美,是西部风情的美,是西部历史与人文的美。(多媒体课件展示划线句子)
(多媒体课件展示全文板书设计)
(三)体会文章的语言美,赏析课文
提示:可以从语言特色、修辞技巧、文章意蕴等方面赏析;以第六段为重点赏析段落。
学生思考后自由发言。
参考:细节描写生动细致,把落日拟人化,写出了落日的慈爱的人格特征,对人间的贪恋,这样的描写在将落日视为一种雄伟的具有历史内涵的景象的同时,也写出了它亲切可人的特征。语言简约质朴,雄浑苍劲。
(四)课堂总结
有一句话说的好:“自然之美来自于个人感情的直接参与。”让我们敞开心扉去亲近自然,感受自然吧,只要我们有热爱自然的心灵,就能用优美的语言表达出自然之美。
(五)布置作业
1.自主解读描写第二次落日的段落,写出自己的理解。
2.写一段话,作为“落日”或“火烧云”图片的解说词。
(六)板书设计
世 间 有 大 美
落日 特征 背景 西部
柔和 美丽 安谧 硕大 旷远 另 另
跳跃、颤抖着降落 苍凉 一 一
雄
灰白色 最辉煌 岑寂 种 种
冷冷地 一片红光 蛮荒 风 生
伟
灿烂 热烈 夸张 景 存
吞没一切 辽远
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设计紧扣“谛听天籁,感悟自然”的单元主题,重点培养学生欣赏和表述自然之美的能力。
本文是一篇散文,给了学生阅读、鉴赏和表达的广阔空间,可以很好地训练和培养学生的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的能力。而且关于落日大家都是有话可讲的,只要能够很好地引导学生紧扣文本品读鉴赏,合理地设计问题启发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鼓励学生大胆解读和表达,就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本课的教学设计较好地完成了这一点。
在教具的运用上,我借助多媒体课件(包括图片、音乐)创设良好的鉴赏氛围和教学情境,这就弥补了散文略显枯燥的不足,也弥补了学生还不丰富的审美体验,同时也更好地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和想象,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文本中来,和文本、作者充分对话,和同学、老师充分交流,让学生充分地动了起来,成为了课堂的主体。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主要抓住三次落日来引领学生分析、欣赏,先整体把握,再逐一赏析,最后延伸拓展,旨在让学生在精读细赏的过程中掌握解读散文的方法,做到触类旁通,在鉴赏了第一次落日后,就能领会如何把握好落日的审美内涵和作者的思想情感,懂得“言为心声”“文为心声”的道理,作者写的每一句话、讲的每一个典故都饱蘸着作者的思想情感,这就是“落日”的审美内蕴所在,从而对第二次落日和第三次落日的鉴赏方法和审美内蕴做到心领神会。所以,我把对第二次落日的赏析留给学生作为课后作业,这是本课设计的一个亮点。
在鉴赏文章语言的时候,我针对学生鉴赏能力薄弱的实际情况,指导学生从某个角度(语言特色、修辞技巧、文章意蕴等)切入进行鉴赏,结合自己的写作语言比较体会,分析文本的语言美,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这样,学生的阅读、鉴赏、审美和表达能力才能真正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