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生物探究实验教学
2013-04-29庞超
庞超
新课程改革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它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正因为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使生物实验课的教学也发生了质的改变,由过去的注重结果向注重过程转变,由过去传授知识向培养学生科学素养转变。由验证式学生实验向探究式实验转变。每年的高考题中都出现探究性实验。生物学科是一门实验学科,实验教学的好坏直接制约着生物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实验教学,特别是探究式实验教学。
一、苏教版高中生物的探究式实验按培养目标分为五种类型
高考涉及的实验、实习和研究性学习共17个。笔者认为这些是有一定的目的和用意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熟悉科学探究的四步过程,使学生在设计实验时,注意控制变量,选用正确的实验装置及它们之间的配制,实验装置的自制和创新。学会收集信息和采集数据及它们的分析,归纳整合。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我们通过教学实践认为这17个实验根据实验目的可分为5种类型。每种类型在实验教学中根据它的特点和实验目的归纳总结出它的注意事项及实验过程中应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目标的达成方法。
二、每种类型的探究式学生实验着重培养学生的能力目标
第一种探究式实验类型:例如:“如何鉴定个体患糖尿病”。这种类型是最简单的探究活动。因为是学生初次接触这类实验,我们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问题是最好的老师,学生能提出问题说明学生对此事感兴趣。能提出问题这是进行探究活动的第一步。教师应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根据学生提出的许多问题选择一个正确的问题让学生作出假设,从而设计简单实验方案。这种类型重点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
第二种探究式实验类型是一类较简单的探究活动,例如:“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的催化效率”这类型的探究活动一方面要完成实验任务,但主要是让学生体会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清楚了解探究的四个过程。即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得出结论。这类探究活动要安排在学习了科学探究方法后进行。让学生领悟到这种科学方法虽然是科学家常用的,但它并不神秘,我们也能逐步胜任这种科学方法。让学生认同实事求是的重要性,确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树立起自主,合作,探究科学的信心。尝试探究成功后的喜悦,让学生真正掌握科学探究的四个过程。
第三种探究式实验类型是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实验设计上。任何问题的产生都是在一定范围内受各种因素控制和制约的。这类因素我们在实验设计中称之为变量,每一个变量都要设计对照实验,有多少个变量就要设计多少个对比实验。在实验时注意对变量的控制,当有几个变量时应分别作出对应变量的控制。例:“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这里的实验组有两个质壁分离实验组和质壁分离复原实验组,对照组的正常状态下的植物细胞,是一种自身前后对照。通过这种实验类型的多次训练使学生尽快掌握对比实验的设计。
第四种探究式实验类型是:重点培养学生正确选用实验装置和如何配置装置以及如何更好的利用现有资源进行实验,同时培养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装置的创新能力。这类实验难度比较大,它不但涉及到各种变量的控制,还涉及到实验装置的选用和配置,选用的装置不当或装置和装置之间配置不合适,实验过程设计的再好,实验也不会成功。例如:“生态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这个实验,生态瓶必须是密闭的,与外界隔绝的,具有较大容积的,并且生态瓶内的生态系统各成分應达到生态平衡。
第五种探究式实验类型:重点培养学生对相关信息的收集和有关数据的采集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归纳、整合、总结的思维能力与处理、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酸雨影响植物种子的萌发”。这类型实验主要是对学生进行采集数据能力和对数据分析、整合能力的训练。让学生采集有用的数据,会对有用数据进行归纳分析。例如“促进根萌发的最佳生长素浓度”,这类实验主要是培养学生从各个方面、各个渠道收集相关信息以及对信息进行分析、筛选、处理找出有利于假设的证据的能力。
这样,我们通过两年的由浅入深探究式实验的训练,可以使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基本掌握了一般的科学探究方法,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验操作基本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收集和数据处理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科学创新能力,达到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目的,为今后的学习打下结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赵占良.普通高中生物新课标教材的设计思路[J].课程·教材·教法,2004,24(12):59
[2]汪忠.体现课程标准精神的普通高中《生物》[J].中学生物学,2005,21(3):58
[3]汪忠.生物分子与细胞.遗传与进化稳态与环境教学用书[M]:江苏教育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