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日本动漫中神怪文化的诠释与表达
2013-04-29黄华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2年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教育科学研究课题(zhjy1243);2012年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青年科研基金项目(2012142002);2013年度河南省社科联、河南省经团联调研课题(SKL20131846);航空科学基金(2012ZG5502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71371172)
摘要:日本神怪文化流传甚广,已然深深植根于日本民族文化之中,甚至成为日本主流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现代日本社会处在全民动漫化时期,神怪题材的动漫作品也不断涌现,无论从形式还是内容上,都很好地做到了传承日本民族文化的同时,从更深层次揭示日本社会发展进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二者的有力结合,为动漫创作开拓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关键词:日本神怪文化;动漫民族性;日本动漫
“神怪”一词,作为一个极具东方特色的概念,指怪异、反常的事物与现象。从民俗学的角度来说,神怪被看作是一种自古传承下来的民间文化与信仰,它超越了人类对客观事物的理解。由于早期生存环境的原始性,人类必须面对野兽环伺、危机四伏的丛林和原野,以及对于天灾的不安和恐惧,在这些不可控的外在条件下,孕育了关于神怪的传说,这些传说中隐藏着人类历史文明延绵的轨迹。
神怪是诞生于人类自身的想象力,同时又反过来构成了人类文化的一种存在。日本关于神怪的传说与形象众多,其中大部分都源自中国。然而,经过日本社会文化的渲染和演绎,在其内涵的深度与广度上均已大大延伸。现代日本社会出现了以神怪为主题的消费文化,各种书籍、动漫、影视剧、游戏等层出不穷。日本的神怪有恐怖的、善良的、可爱的,类型风格多样,尤其在日本青少年群体中广为传播,已经成为很有代表性的民族文化元素之一,换个角度来看,这些怪谈的趣味性已然成为主流。
1神隐
日本动漫作品中对于神怪的诠释,大都是以一个固定的世界为舞台,以神怪为表演对象,演绎出被人们忽视和淡忘的人类世界最为真实的一面,尤其侧重于表达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发展的主题,这其中隐含着现代人的自然观、人生观、文明观及社会观。
环保主义者宫崎骏的很多作品都很好地呈现了这一永恒的主题,通过多部影片来表达对于自然的敬畏。如2001年上映的巅峰之作《千与千寻》,创下了日本历史票房收入的新高,并获得了金熊奖和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奖。之所以如此优秀,引人共鸣,原因之一在于其精致的画风与强大的故事结构之下,蕴含了更深层次的社会意义。借助神隐的世界,来传达现代人的贪婪、欲望与空洞。日本人自古以来便相信万物皆灵,世上有无数的神怪与人类同生,掌控着人间的祸福得失,相对于人类居住的世界,神怪们居住的神域往往隐于深山密林,多有巨岩或神木作为标识,避免人类无意间闯入。千寻随父母搬至新的城镇开始新生活,途中误入神隐境地,经过一系列的冒险和努力,发掘出内心爱与生命的力量,最终一切结束归于原点,然而此时的千寻已经焕然重生。宫崎骏旨在通过此片,唤醒现代人重压之下暗淡的灵魂。《幽灵公主》则是通过表现人类放弃对自然的敬畏之心,贪婪地掠夺自然界的生存资源,人神交战导致人类与自然的彻底决裂,最后麒麟兽神的牺牲令万物得以重生,人们开始了全新的生活,自然界用宽容与大爱回馈了人类,传达了人类与自然和平共生的深刻主题。
2河童
在日本众多神怪中,知名度最高的无疑是河童。传说河童住在日本各地的河川或池子里,分布极广,原本是水中的精灵,被当做是河神受到民众的膜拜,也有一种说法是河童是水神的使者,由水神降下的霜幻化而成。由于河童是两栖类的怪物,因此喜欢住在靠近河边的洞穴中,手、脚上均长有蹼,相当擅长游泳,背上负有乌龟般的甲壳,全身皮肤非常粘滑,可以像变色龙一样根据周围的环境改变自己的皮肤的颜色,但大多数时间全身是保持绿色的,身上有鳞,形如四五岁儿童,头顶凹陷处像顶着一个碟子,无论是水中或是陆地上,只要碟子里面的水不干涸,则力大无穷。2007年,原惠一导演的动画电影《河童之夏》就讲述了一个生活在现代家庭的河童的故事。以一个会开心、会失落、会努力、会迷茫的,活灵活现的河童形象为切入点,侧面揭露日本社会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挑战人类的行为准则,为一个妖怪的故事注入了深层次的社会意义,人与自然的相处,绝不是单向性的猎奇和假惺惺的关注,片中媒体对于河童的百般堵截恰好说明了这一点。同时,片中河童的萌系造型也俘获了众多观众的心。
3萌系神怪
《小鬼Q太郎》和《哆啦A梦》是萌系神怪动漫的代表作,均属日本著名漫画家藤子不二雄笔下的经典神怪形象。在《小鬼Q太郎》中,小学生大原正太無意间拾到了一只很大的蛋,竟然孵出一只“小鬼”,名字叫Q太郎。从此,这个小鬼就住在正太的家里,并展开一段人与小鬼之间温馨的幽默剧。Q太郎是神怪世界的妖怪,寿命有500年,只爱吃、睡、玩,一次可吃20碗饭,但很怕狗。Q太郎的白色外表其实只是遮盖真身的外套,露在外面的只有眼睛、嘴巴和三根头发,与其他小鬼不同,Q太郎能力有限,只会飞行隐身,与动物交谈以及变成一只鞋而已。Q太郎和正太的关系犹如大雄和哆啦A梦,不过Q太郎更加有趣可爱,总会惹出种种事端,闹出笑话。这部作品在上世纪60年代开始在《周刊少年SUNDAY》上连载,引起广泛的关注和喜爱,一度出现了“妖怪Q热”的社会现象,动漫主题唱片和系列周边产品大卖,成为藤子不二雄的首部人气代表作。这部作品的成功经验催生出小学馆后来的著名神怪作品《哆啦A梦》和《神奇宝贝》系列,由于作品人气爆棚,小学馆1967年建起本社大楼,又名“妖怪Q大楼”,可见Q太郎的影响力之大。乃至在我国,Q太郎也伴随了80后一代的成长,成为美好的童年回忆。但现如今很少看到Q太郎的身影,是由于藤子·F·不二雄于1996年因病逝世之后,Q太郎的版权问题变得更为复杂。因此,基本上自1998年后便再没有任何Q太郎的动漫和相关周边产品登场。在日本,一本Q太郎漫画可以炒卖至数千至数万日元不等,已经成为绝版收藏级的经典作品。相对于《小鬼Q太郎》,《哆啦A梦》的知名度更高更广,2002年,哆啦A梦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亚洲英雄,他不仅是获得该荣誉的唯一虚拟人物,也是唯一走进《时代周刊》的日本动漫人物。2008年,成为日本首任“动漫文化大使”,2013年,正式加入东京2020申奥委员会,成为首位申奥特殊大使。
多年来,34部剧场版作品成为首部观影人数超过1亿人次的日本系列电影。这一1969年推出的动漫神怪形象,经久不衰,创造了动漫界的巅峰与奇迹。
日本众多优秀的动漫作品都在一定程度上蕴含了神怪文化的内容,绿川幸的《夏目友人帐》更是集合了各种神怪,融合于同一作品中,传达了神怪们为了人类幸福默默守护的温馨主题。这些动漫作品对于民族神怪文化的借鉴不仅体现在角色造型的设定方面,同时在题材与故事结构上都有所表达,使文化内涵与动漫形式相互依托,这才是兴盛动漫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作者简介:黄华(1982—),女,河南郑州人,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教师,研究方向:艺术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