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全球一体化平台带到上海
2013-04-29
进军中国临门一脚
今年4月,跨国拍卖公司佳士得宣告,其独资经营的佳士得上海公司成立。这是在中国内地获得批准的首家外商独资拍卖公司。对于佳士得而言,这是一连串事件的终点。自从抢滩香港进入亚洲以来,已有247年历史的佳士得早就瞄准了中国内地市场:1994年,它就在上海设立了代表处,这是国际拍卖公司在内地设立办事处的“第一”;2005年,它通过授权北京永乐使用佳士得商标,又成为国际拍卖公司在内地举行拍卖的“第一”。
“我是去年6月正式上任的,到佳士得才一年多。”蔡金青坦言。她在接受笔者的采访时眼光直视前方,显得热情而深邃,语调平缓但声音富于磁性:“让佳士得全球的网络都在中国能够体现,不管是拍卖业务、私人洽购业务还是网上拍卖业务,希望能全渠道地在中国开展。这肯定是佳士得的战略目标。”
尽管有上面那一连串的“第一”,但佳士得念兹在兹的还是在中国内地创办独资经营的公司。她说:“佳士得的长期战略很清晰,公司文化也更注重长期的发展,更注重适合我们的发展模式的发展方向,不太关注短期的市场效应。我的加盟,也是佳士得长期战略的一部分。”
落户上海机遇难得
在2008年中国艺术市场达到第二个繁荣周期的顶点时,佳士得与苏富比这对200多年的老对手在亚洲形成了双方贴身紧逼的竞争态势。不过在进军内地的具体路径上两家公司有不同的选择:苏富比与北京国企歌华合资,于去年末建立了苏富比北京公司,而佳士得则在上海创立了独资公司。
为此,中国媒体不乏对两家公司的路径选择的评论,更有对北京和上海的地缘优势的分析。对此,蔡金青表示:“我们在中国的战略,不是说在上海或者北京某个城市。其实在中国我们的客户资源是均衡的,不管是南方还是北方,基本上都围绕着上海和北京这两个代表处在平衡地发展,我们两边的人员也比较平衡,人数上也是差不多的。当然新公司会根据分工需要作一些调整:上海可能营运人员更多。但我们对中国是整体来看的,而非选一个城市。我们的目标群体也不光是在北京上海,还有许多二线城市。中国优秀的财富人士、艺术家与收藏家全国分布很广,我们最大的挑战也是在中国这样广大的地域,怎么能通过我们有限的人员将他们真正覆盖住,而且能提供高素质的服务。”
“我要特别感谢静安区政府,他们非常主动,看政府能够提供什么服务来扶持这个市场。”据上海媒体报道,新公司的注册过程中上海静安区政府举行各主管部门的联席办公会议,使事情的进展特别顺利。蔡金青谈到此事时非常兴奋。她说:“我觉得他们非常有眼光。在注册的过程中也有很多新的问题,需要一些新的突破。大家都是出于一起来解决问题的态度,很开诚布公。我们也讲到作为一个全球性企业的运作方式。而对政府来说也由此了解了跨国公司的运作方式,了解了国际拍卖市场的惯例。同样我们也需要了解中国的政策、法规以及政府部门的监管职责。这是双方相互了解、相互学习的过程,而共同的目标都是希望成就一个突破。”
“我觉得上海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机会,而我们就一把抓住了。”回顾在上海落户的过程,蔡金青说,“那确实是天时、地利、人和。从佳士得的发展来看,确实到了对中国进行长期的战略投资的关键时刻。从上海政府来看,也特别期待大力发展上海的文化艺术市场,希望这个艺术之都变得更国际化。双方各自初衷使大家有一个自然的契机结合在一起。这个过程是很愉快的。对我们来说是一个非常欣喜的结果,最终能在中国落地。”她强调:“一个企业这么长时期跟中国交流,终于在2013年把这件事做成,确实是一个重要的时刻。大家都很兴奋。这是一个里程碑,也是一个新的起点。
“我们的公布,在全球的媒体都产生很大的反响,从美国的《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到英国的《金融时报》等都做了报道。就是一个小小的公司在上海成立了,为什么产生这样大的影响?”蔡金青表示,这是因为它是一种信号,一种象征,给国际艺术界和媒体的感觉,这是一个信号,说明中国的艺术市场在开放。”
关注“上海自由贸易区”
佳士得上海公司成立的消息曾经引来内地同行的评论,如北京匡时拍卖公司董事长董国强在其微博上写道:“提醒大家认真读一下内容中的关键词:‘从事除文物之外的一般艺术品拍卖,这相当于开餐厅只能经营除炒菜之外的一般饮食,又好比把梅西引进,只能用头球不允许用脚踢,他在中超能打上主力吗?其实,我更盼望两家海外公司不受任何限制地进入内地参与竞争,就像我们去香港一样,规则平等。”
不过从那时到现在,上海又有了许多新闻,其中最具爆炸性也最吸引艺术圈眼光的,是设立“上海自由贸易区”的相关报道。如最近的消息表明,继7月初原则通过《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后,北京日前召开了国务院常务会议,拟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关于授权国务院在试验区内暂停实施有关法律规定的决定草案。在所涉及的4项法律中,包括3个与外资企业有关的法律,分别为外资企业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而另一个就是文物保护法。其中涉及文物保护法第55条第3款:关于禁止设立中外合资、中外合作或外商独资的文物商店或拍卖公司。今后在自由贸易区,将停止实施有关法律的有关规定,建议在自由贸易区允许符合条件的外资、合资与合作企业从事文物拍卖。
对于佳士得,未来的上海自由贸易区无疑为其提供了大展身手的机会。对此,蔡金青坦言:“我们是事后诸葛亮。”她说,今年中国有了新领导,推出了新举措,佳士得对此高度关注。“对中国艺术市场会有更多的开放这个大趋势是肯定的,但某一个具体时刻会发生什么变化是不知道的,我们的决策还是根据长期趋势而非偶然因素来定。”当然,随着信息的不断披露,佳士得的期待也越来越明确。她表示:“我们会做好准备,有好的机会肯定不会错过。机遇是给所有人的,能不能抓住就要看你自身的敏感度、判断能力、执行能力、勇气。”
佳士得全球CEO墨菲在上海公司成立时曾拜访了上海市委书记韩正。韩正表示:“上海致力于发展现代服务业,市场将越来越开放,开放只会不断朝前走。佳士得进入中国,有利于中国文化艺术市场发展,有利于上海的发展,也有利于佳士得在全球的发展。”当时蔡金青也在场,让她认识到,当那些符合开放、全球化、市场整合与交融的大趋势的好事情发生时,大家都会比较敏感地注意到。这使她认识到:“佳士得上海公司的创办不仅是对我们是一个肯定,也是对上海在全球的定位。当时韩书记讲的话也很有意思:其实我们一直很开放,只不过他们(指国际媒体)都不知道。”
公司转型先行一步
在这一切引人关注的事件发生的同时,佳士得本身的变化正在悄然发生。去年年底上海的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针对其CEO班,联手佳士得美术学院举办“全球艺术市场:艺术品收藏与投资”课程,佳士得亚洲区总裁高逸龙在为这个课程举办的论坛上演讲。他对笔者说,他几年前履任时整个佳士得亚洲区的员工共70多人,到2012年底已经增加到200多人。
对此,蔡金青认为:“我们的业务资源就是人,依靠人的创造力、人的专业性,开展对人的服务。我们在加大对亚洲客户的服务,一方面全球有更多懂华语的员工,不管在纽约还是伦敦、巴黎,佳士得的拍卖现场都有操着普通话的工作人员为客户做现场服务。另外专家团队也随着拍卖品类、规模的增加而增加。过去亚洲当代就是在香港,现在就是在欧美也需要专家为客户面对面服务。可以预期,今后在亚洲、在中国内地,也需要懂得西方艺术的专家为中国、亚洲的新客户提供服务。”
“人员增加也许外人能观察到,而外人难以察觉的是整个系统也在转型。”蔡金青表示,为了更加适应佳士得员工的需求,“我们的信息系统,客户服务平台都在更新换代,如我们的中文网站已全面上线,背后还有热线电话,回答提问的专家,有客户服务体系的支持。对中国藏家,佳士得提供定制服务:电话服务要讲华语,在线服务有中文的导航与品相说明,现场有讲中文的专家。如有客户去纽约参加亚洲艺术周,佳士得还为他们组织特别的活动,包括参观私人博物馆,与当地藏家交流等。”
“这几年艺术市场的发展特别迅猛,而互联网、数码技术日新月异,也让艺术可以更直接地呈现在公众面前。每一个人都可以在iPhon、iPad上看到从世界各个角落传来的图片,互联网传播使它们很快就到你眼前。艺术品的交易信息也是这样,我们在伦敦、纽约的拍卖结果,马上就传到上海;一个艺术品的新价格,马上就会对其他的艺术品价格有影响。”蔡金青认为这是艺术市场全球化的趋势,而佳士得的业务转型就是顺应这个大趋势。她谈到了佳士得正在大力发展的网上拍卖,其发展可谓突飞猛进,连续3年创纪录:“我们2011年年底举行了首场网上拍卖,标的是伊丽莎白·泰勒的收藏,一炮打响。2012年又举办了7场专卖,有43%的新客户参与。这些拍卖让更多的人从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参与到佳士得的竞拍中,也在艺术品前接受教育。今年上半年已经办了11场,计划全年60场。”
“这表明佳士得有一个非常强大的品牌,让网上用户有信任感。我们既要好好保护这种信任感,又要充分利用全球化给我们带来的机遇。”其实这是佳士得近年来扩展多层次服务的基点。他们正在大力发展私人洽购业务,为此举办不进行拍卖的艺术品展售会。不过她强调:“拍卖本身是佳士得最名闻遐迩、最有戏剧感的活动,是艺术品定价的平台,肯定还会长期地做下去。其市场功能是非常需要的。我们着重的就是要创造一个非常值得信任的,很中立、很公开的平台。”
她表示:“客户服务是我们的目标,佳士得要针对中国客户的需要,针对他们的兴趣爱好,培养他们多元化的收藏:一是针对现有的客户,提高对他们关注和服务的标准;对新客户,要让他们非常容易地进入到佳士得的体系中,而对一些爱好者,或者是关注艺术界的广大的公众,要让他们能通过我们的特定活动,比如说佳士得美术学院的教育、还有论坛等公共性的活动,提高对艺术的全球化的认知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