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院校“形势与政策”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3-04-29武强
【摘 要】“形势与政策”课作为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力。本文分析了目前高职高专院校“形势与政策”课的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高职高专院校;形势与政策;问题;对策
“形势与政策”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程,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着重要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引导大学生了解国际国内形势,正确认识中国国情,以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坚定社会主义信念。通过对国际、国内热点问题的分析探讨,让大学生了解我国政府的原则和立场,从而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及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党和国家历来都非常重视对大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在这些政策的指导下,各高校的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但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高职高专院校“形势政策”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的滞后性。“形势与政策”教学对时效性要求较高,是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显著特征,教学内容是国际国内形势及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随着时代的发展其教学内容不断增添和变化。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不少高校的不能及时增补教学内容,共同研讨有关问题,导致教学内容与实际的形势发展脱节,影响了“形势与政策”教学效果。
(2)不能很好把握当前形势与政策的前沿问题和地区热点问题。
(3)在教学中仍然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教学中大多采用大班授课理论讲授,缺乏理论与实际的结合。
(4)教学手段有待改进,教学管理僵化。统一教材难度较大、教学资料相对滞后、部分高校的“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仍停留在教师讲解这一传统模式上,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手段落后。师生之间缺乏沟通和交流,学生仍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在教学管理中,管理者对“形势与政策”课特点不够了解,采用僵化的管理模式,势必影响了“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效果。
二、高职高专院校“形势政策”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原因分析
1.缺乏对形势与政策教育本身的理论研究
目前高职高专院校重视的是相关的学科建设的理论研究,而“形势与政策”是一个交叉性很强的综合学科,涉及到多个学科以及政治、经济、社会、外交、民族、历史、宗教等多方面的知识,开展相关研究的空间和条件比较有限。
相当一部分人认为“形势与政策”教育就是时事报告, 从思想深处没有真正认为形势与政策是一门科学。在理论研究上不能给予足够的重视,必然导致行动上的盲目。
由于“形势与政策”教育的较强的政策性, 而政策往往处于调整和变化之中,需要根据事实和材料及其历史发展来分析,这在客观上造成了形势与政策教育理论研究的困难。同时,“形势与政策”教育的理论研究不可能脱离政治,导致研究的高风险,因此,成为研究的禁区。
2.学校对“形势政策”课程不够重视,管理不规范
主要体现在,一是对师资队伍建设不重视;大多数高职高专院校没有独立的形勢与政策教研室,任课教师大多为兼职。二是形势与政策教学所需的经费落不到实处,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难以完成。三是“形势政策”教学由于时效性要求较高,对授课内容应根据形势的发展而进行相应的调整,而不能僵化的依照计划进行教学评估。
3.学生对“形势政策”课程认识模糊
据一项调查结果显示,37%的学生认为形势与政策课很重要,要认真学;31%的学生认为重要,但没必要投入太大精力学;32%的学生认为不太重要,只要考前突击一下就行,甚至可以不开设。“90”后的大学生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非常强,认为自己完全可以通过报刊杂志、网络、以及广播、电视等各种媒体知晓天下新闻, 掌握国内外大事,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较强的政策性,导致对于国际、国内发生的一些事件存在着事件没有发生时不可能讲, 事件发生了若没有结论无法讲,当事件发生并有了结论后再去讲时,学生没有了新鲜感,认为上“形势与政策”课是浪费时间。
4.教学内容滞后于形势发展
“形势与政策”教育最重要的特征就是时效性,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受到教学计划的限制(教学计划往往提前制定),本身就滞后于形势的发展,同时,“形势政策”教学不可能具有固定的教材,尽管教育部专门印发每年两期的“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要点;中宣部《时事报告》杂志社专门出版《时事报告( 大学生版) 》和《时事》VCD 作为学习辅导资料;我省按照教育部要求每年、两季集中对“形势与政策”课骨干教师进行培训,仅仅依据这些辅导资料势必造成教学内容陈旧,与形势发展脱节。同时,很多高职高专院校“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任务是由兼职教师承担,无形中增加了对当前形势共同研讨的难度。
5.“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方法、手段单一落后
由于教学内容缺乏时效性,针对一些敏感的问题,教师又往往噤若寒蝉少有涉及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尽管各高校基本实现多媒体教学,但由于缺乏丰富的内容、生动的讲解以及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在教法设计上大都采用理论讲授,甚至是政策的宣讲,情况介绍、事件描述上,缺乏理论深度,学生难以产生共鸣;在考核方式绝大多数的高职高专院校以考查为主, 通常由学生根据国际或国内经济、政治形势,或者地区热点问题提交一篇学习论文, 而学生往往参照资料甚至直接从网上下载应付了事,对于学生真正掌握知识的程度难以衡量。
6.“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师队伍参差不齐
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实现“形势与政策”教育目的的强有力的保证。由于“形势政策”教育领域宽、跨度大,内容更新快、备课难度大,备课所耗费的时间多等特点,目前高职高专院校没有独立的“形势与政策”教研室,“形势与政策”教育师资队伍存在兼职教师多、青年教师多等现象,而兼职教师首先要完成本职工作, 很难花费大量时间精心备课,同时,也难于组织相应的教研活动,等不要说有关的系统培训。影响了“形势与政策”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三、加强和改进高职高专院校“形势政策”课教学的对策
“形势与政策”教育是培养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重要途径。“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不是简单的政策宣讲和事件评述,也不是简单地读报纸,而是通过对事件的分析不仅让学生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既全面准确的把握整个事件,了解其发生的背景和现状发并能对其发展趋势给出理性的分析,从而增强学生判断分析问题的能力。
1.建立规范的《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管理制度
切实认识《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的重要性,在内心深处把《形势与政策》教育作为一门不容忽视的重要课程,精心设计、科学构建该课程的教育内容和体系。并纳入到高校的学生教育培养方案和课程建设体系, 按课程建设的一般规范和要求建立相应的教学管理制度,以保证《形势与政策》教育课程建设。要严格按照中宣部、教育部针对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有关的规定, 把《形势与政策》教育课程列入教学计划, 明确教学课时、学分数、考核制度。
2.加强《形势与政策》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教师,但是《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时效性较强,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不论是对教学教育师资队伍不但要有较高的理论修养和政策水平、更要有非常丰富的多学科知识, 同时对大学生的成长特点、思想还是对教师都有了更高更特殊的要求。因此,《形势与政策》状况比较熟悉,并且具有较强的政治洞察力、工作具有开拓性,善于寻找和运用各种载体为教学工作服务。正是由于《形势与政策》教育具有这些特点和要求,因此, 《形势与政策》教育师资的培养要多渠道组织: ①充分利用现有的专职思政教师队伍资源,抓好课程建设; ②定期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教师队伍的培训,每年、每个学期都要根据形势的变化进行培训,同时加强兄弟院校之间的交流;③《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师的教研活动常态化;④邀请有关国际、国内问题的专家、学者对一些热点、难度问题进行解读,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
3.改进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
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对《形势与政策》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①课堂上应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了杜绝满堂灌,教师可以提前设计好有关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辩论,从而实现从旁观者到参与者的角色转变。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学生的自主意识,实现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②拓展课堂教学。组织学生观看影视专题资料,党、社团组织有关专题的讨论,针对性的社会调查、参观访问、专家学者的专题讲座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更深刻的理解理论知识,在各项实践活动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同时也从中获得更多的直接认识和经验活动;③利用网络平台。今天的大学生90%以上有手机,相当一部分学生有电脑,短信、微信、BBS、QQ等挑战着传统的传媒也挑战着我们的思维,要充分利用信息网络的技术手段,开设网络专栏、专家信箱、邀请专家在网络上与学生开展交流。
4. 深入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的理论研究工作
《形势与政策》教育课程开设时间较短,但其具有较强的政策性、理论性、实践性和动态性,几乎没有可供借鉴的成功经验。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重点应是如何实现这种特殊性与教育规律的结合, 达到《形势与政策》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形势与政策》涉及的学科门类较多,集政治、经济、社会、外交、民族、历史、宗教等多方面的知识于一体是一门综合科学,没有长期的专门知识积累,没有较广的知识结构,没有一定的政策理论水平和分析能力,难以达到预想的效果。因此,要推進《形势与政策》教育实践的深入,就要加强《形势与政策》教育的理论研究力度。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Z].中发〔2004〕16 号
[2]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Z].教社政[2004]13号)
[3] 林丽萍.创新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体系的探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07)
[4] 方海峰.新时期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书育人,2006,(01)
[5] 张松德.创新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思考[J].学术论坛,2006,(01)
[6] 胡鹤玖,刘福州.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思路和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2000,(09)
[7]曹迎.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及其对策[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12 年第 33 卷 第 1 期
[8] 周长春.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探索[M].北京: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5
[9] 王锦东, 张亚军, 白兵学. 当前高校“两课”教学环境分析[ J].西藏高等教育研究, 2005( 3)
作者简介:
武强(1968~),女,河南省遂平县人,郑州大学研究生,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教师,讲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