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小实验中流程图的合理设计和有效使用
2013-04-29冯秀娟
冯秀娟
摘 要:科学是幼儿自己学和做的,而不是教师教的,现在的科学教育都提倡“做中学”,让幼儿在亲自动手的操作和探索中,获得发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在科学教育活动中,幼儿是主动的探索者、研究者和发现者,知识经验的主动建构者。
关键词:科学;合理;有效
教师是儿童探究活动的支持者和引导者,教师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儿童实际参加探究活动。我们幼儿园的科技操作室内,就有让幼儿完全自由操作、探索的各类小实验。为了方便幼儿操作,给予他们更多的探索机会,也为了让幼儿的操作更独立,获得更多的发展,我们为操作室内的每一个内容都设计了流程图,引导幼儿看着图示,进行操作、探索。
一、流程图的作用
在带领幼儿开展科学小实验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在进行集体活动时,有些科学小实验不需要提供流程图,教师只要提一下要求,幼儿就能开始操作了。而有的实验,由于步骤较多,在活动中需要用流程图让幼儿正确操作。如果是让幼儿进行小组式的科学实验,那么流程图的使用就是必不可少的。(1)是因为小组实验时,教师不可能每组都进行详细的指导,它可以帮助教师进行间接性的引导;(2)因为运用流程图,能帮助幼儿练习看图示的能力,提高观察力;(3)流程图的使用,将一些我们难以用语言表述的探索点,清晰地展示给了孩子们,使探索进行的更深入。我们的科技操作室,每次活动都是半个班的幼儿一起进行的,其中可分为6~8个实验,在幼儿操作前,教师都会提醒幼儿看流程图,看一步,做一步。这时,教师不用讲解实验的目的、方法和要求,而只需要注意观察幼儿的操作情况,给予幼儿适当帮助就可以了。在长期的看图操作练习中,幼儿也养成了习惯,拿到图就会看图选择材料,然后根据图示,一步一步往下做,在这个过程中,对于实验的最终结果,也慢慢了解了。如,“潜水艇”,流程图的第一步是组装各种材料,吸管、软管、针筒、小瓶,按照一定的顺序连接起来;第二步是将连接好的器材固定到船身上;第三步是抽、压针筒,通过推进空气和抽出空气,使小船下沉或上浮。这几步非常清楚,幼儿第一次看到流程图,就能照着完成操作了,而在几次抽、压针筒后,幼儿也发现了小船的沉浮与小瓶内空气的关系,对于潜水艇的原理能初步了解了。
二、流程图的设计
在这里,我们称之为“流程图”,而不是步骤图,是因为,流程图上除了有制作(操作)的步骤顺序外,还会有一些注意点、任务引导等图示和说明。流程图,不仅要让幼儿看明白这个操作,每一步应该做什么,还需要告诉幼儿,在做这些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些什么,这个实验的目的或者说是任务是什么,需要从中发现什么,知道什么。所以,对于不同的实验内容、实验要求,我们所设计的流程图也是不同的。
1.以演示步骤为主的流程图
在我们所提供的实验内容里,每个实验的材料准备、操作方法都是不一样的,有的实验是让幼儿在对材料的组装过程中,发现科学现象及原理的。对于这类实验,我们的流程图要注重对每一个步骤做法的体现,让幼儿能看着图示,一步一步往下做。同时,在一旁对于要幼儿掌握或发现的重点,做一些提示。如,“小电珠亮了”这个实验,是幼儿通过将导线、开关、电珠、电源、铁丝(牙签、铝丝、回形针、吸管)连接后,发现有的物体能让小电珠亮起来,而有的物体则不行。在流程图上,第一步显示的是连接方法,将这些物品依次放成圆形,成串联的样子摆放,并用一个小图示,将线头的缠绕方法演示清楚;第二步是打开开关,观察小电珠有没有亮起来;第三步,在铁丝的另一端旁边并排放上牙签、铝丝、回形针、吸管等物品,表示这几样用来代替铁丝,进行连接,看它们能不能使小电珠亮起来。其实这个流程图,没有将整个实验操作的每一步都显示出来,其中的第三步里面还可以分出好几个步骤图,比如,先换上牙签,再换上吸管……但这是一个针对大班小朋友的实验,流程图没有必要做得这么详细,最后的替换部分,只用一步就可以,也让幼儿有一个观察思考的机会。为了验证这个流程图是否能为幼儿所接受,我们也请幼儿看着做了一下,发现幼儿对于这个流程图所表示的意思,能看懂,也知道放在一旁的牙签、回形针等,应该怎样操作。
2.以交代任务为主的流程图
有的科学小实验,所提供的材料已是成品,不需要制作、组装,只需要幼儿根据图示的要求,进行探索、发现。这类实验的流程图,较显示步骤的流程图要难制作,对于任务的交代,一般适合用文字表述,但幼儿看不懂文字,我们还得从图案上下手,要让幼儿看着图片,知道应该怎么动手操作,怎么动脑思考。如,“风力小车”实验中,车、风扇都是装好的,幼儿只需要装上电池,车上的风扇就会转动,小车也能往前跑了。但这个实验的目的不是要让幼儿知道开关一开,小车会跑,而是要让幼儿知道风扇转动时,会产生一股力,小车是在这股力的反作用下跑起来的。操作的过程是:首先,要让幼儿装上电池,注意正负极;然后,打开开关,在风扇的前面放一些纸条,看看纸条往哪个方向飘动,而车子又是往哪边跑的,以此来认识反作用力。所以,这个实验的流程图,可以分为三张示意图:①装电池,旁边提示要注意电池的正负极;②在风扇转动时,在风扇前方放纸条,观察纸条吹动的方向;③观察此时小车跑的方向,与纸条的方向比较。简单的三张图,将要求幼儿做的事,观察的重点都标明了。
三、流程图的使用
流程图设计好之后,合理、有效地使用,是推动我们科学探索的关键。在使用的过程中,需要教师不时地观察、分析,研究如何使用流程图,效果更好;发现有不合理的地方,要马上进行修改、调整;有的科学小实验在使用流程图时,还需要配上记录表、任务单等。
1.流程图与记录表的配合使用
在我们几次组织幼儿活动中,发现很多科学小实验光有流程图,还不能很好地进行深入探索,而这需要有记录表,让幼儿将实验中发现的情况记下来,以便于比较结果、梳理经验、总结发现。如,在“转转乐”这一实验中,幼儿能看着流程图,组装小零件,对于小零件的位置,幼儿也能看着图示,准确地安装。只是对于转动齿轮时的观察目的,幼儿不知道。虽然对于探索的要求,在流程图上用文字作了说明,可设计不了相对的图示,所以幼儿还是不明白,而只是转动一下齿轮,感受几个齿轮转动时的连带关系。此时,如果配上记录表,让幼儿操作时,分别观察、记录下两个、三个齿轮靠在一起时各自的转动方向,这样幼儿就能发现其中的相互关系了。而且在最后讲评时,也能用记录表上的结果帮助幼儿直观形象地梳理获得的经验。
2.及时调整不合理的流程图
科学实验中,流程图能起到半个教师的作用,不仅让幼儿知道如何去做,还要让他们发现做中的“科学秘密”,所以流程图千万不能只是“步骤图”,其中的“任务”意识要明确,有一定的科学探索要求和内容,让幼儿知道要去观察什么、发现什么,知道要怎么去做、怎么去思考。如,在“甩干机”这一实验中,机器不用怎么组装,只需将电池装上,转筒按上就可以了,这对于大班幼儿来说,很简单,他们也能分清正负极,所以活动的重点应在于观察机器的工作状况,发现离心力。然而我们的教师设计的这个流程图,只有组装的过程,对于探索的内容完全没有呈现,所以这个流程图可以说是无效的,一定要再设置一些操作的要求。如,让幼儿观察记录甩干机工作时,海绵里的水呈什么状态出来的;或者提供一张小纸条,观察纸条在转筒转动时的状态,发现它会紧紧地贴在筒壁上,以此引出转筒高速旋转时,会产生一股向外的力——离心力。当发现有这样不合理的流程图时,我们会及时地和教师交换意见,提出调整的建议,将流程图进行更改,使之更有利于幼儿的观察、发现,推动我们的科学探索。
幼儿科学小实验中的流程图,就是一张张使用说明书,它以生动而又形象的图画,告诉幼儿探索的方法、操作的内容、实验的目的、思考的方向……当然,也只有在我们设计对了,使用好了的情况下,这张说明书才能真正发挥它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帮助我们提高科学探索的成效。
(作者单位 江苏省昆山市西湾幼儿园富华分园)
编辑 代跃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