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瞩目那一“转身”
2013-04-29李而亮
李而亮
每一个干部职工在正常的职业生涯中都会面临退休这个“坎”。退休以后干些什么,成为大家在临近“到点”时挥之不去的纠结。尤其现在生活好了,花甲之岁还正值壮年,身体倍棒,精力旺盛,此时赋闲在家,门前冷落寂廖难熬。从本人来讲,浪费了光阴;于社会来说,闲置了财富。
于是,许多人选择在力所能及情况下的“再就业”,以发挥余热。而有一部分人由于他们在职时权高位重、人脉深厚、资源丰富,又具有长年积累的专业知识,纷纷被知名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高端单位争聘而去,到那里不是打工,而是聘任实职。对这部分人来讲,就不是“再就业”,而是工作和岗位的“转身”。
近10年来,就陆续有一批部长级的高官实现着这样的“华丽转身”。
2002年,人民日报社两位正部级主官邵华泽、范敬宜退休,相继被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聘请为新闻传播学院院长,由此开创了“从部长到院长”的“转身”先河;随后,著名外交官吴建民在退休年龄到来之际,被任命为外交学院院长;在这之后,许多部委、大报的官员退休后,便纷纷被各类高校抢聘。抢不到部长的,曾在重要部委和岗位任职的司局级官员,也成为一些院校“猎聘”的对象。
面对这样的“潮流”,一时间在公众中产生强烈的反响。叫好者认为是“资源优化”,财富挖掘,用其所长;批评者认为是高校“傍高官”、“媚权力”,是大学品格操守的“堕落”。
从世界各国来看,大学、民间机构将退休高官聘请为教授、顾问并非中国之独创,关键是聘用之动机。如果确实是看中官员原来任职机构的专业成分,利用其多年积累的经验知识,填补高校无法得到的实战案例,能给学生汲取课堂之外才能得到的营养成分,那当然是无可厚非;要是看中的是官员权力“余威”、广泛社会资源,或者仅仅为了增添学院的脸面光鮮,扩大专业学科的影响力,这样的目的则值得商榷了。
从实际来观察,应该说这两种情况皆有。尽管社会褒贬不一,我们认为这已经成为一种现象,值得大家来关注。为此,我们派出记者走近几位实现了“从部长到院长”职务“转身”的部长们。他们有个共同的特点,原来所在的岗位专业性很强,不仅是高官,也是这个行业的专家、权威。退休后被聘任的基本是与他们专业相关的新职务。之所以选取他们作为采写对象,不是为了赞美,也没有贬损的意思。希望讲述的,只是他们人生中一段特殊的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