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声
2013-04-29
人们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酷爱唱歌,然而,“歌唱”依然没有饱和。走进校园,刚刚萌动的校歌、级歌、班歌、会歌、专题歌……无数升级版的校园歌曲,才刚刚拨动学生的心弦,扣痒教师的心窝。
“歌”为什么这样热?音乐家说,这是它特殊的功能决定的。它不仅能让人即时宣泄消极的情绪,也能激发积极的向往,产生心间共鸣,甚至将你引向自觉的“崇高”。我虽是个歌盲,但我依然追捧“家们”的高见;因为,我切切实实地看到过歌强大却又温馨的魅力。
那是一次全区小学生运动会,在颁奖环节上模仿奥运,在运动员获得冠军时,可以播放该校的校歌。就是此招一亮,让两所学校出尽了风头,却让更多的校长傻了眼。校歌,就这样闯进了许多领导的法眼。不久,这一现象又被克隆了,在几所学校的秋运会上,几首像模像样的“级歌”与“班歌”,又抢了不少风头;更有趣的是,这些校园里从此以后,时不时就会飘出他们自己的乐曲,让几多学子为之倾倒,为之引吭。
我在想,这仅仅是时髦?不像。
这是校园文化发展的必然?说不清楚。
但我却知道校园文化是具有标识作用的,越是高雅的校园文化,标识性越强。受这一思维的牵引,我仿佛明白了,那两首在“小运会”上大出风头的校歌,不就恰恰来自于校园文化建设小有名气的学校?
近几十年来,中小学生就一直是国人中最辛苦的群体。为了缓解学生的负担,不知道有多少人绞尽了脑汁在管理上下功夫。我们欣喜地看到,许许多多学校就是因为选择了内涵发展的道路,从而使学校挣脱了制度管理的锁链,走进了文化管理的和谐。而在和谐的文化管理里,“歌”自然成了最抓眼球的曼妙。为什么“超级女声”那么受到青年学生的追捧?这其中就没有他们想宣泄、想排解,想高声表达的需求?
然而,中小学是很难培植出个性化十足的“超级女声”的,也很难在歌声里播种自己十足的个性;但是,创作并演唱自己的校歌、级歌、班歌……却并不困难,而且有时还能搏得满堂彩。
就这样,打着自己烙印的歌走进了校园与班级;就这样,许多师生自己开始写词,开始作曲……也就是在此时,我突然发现他们行进的路上,横亘出一道拦路的卡子,挡住了汹涌的千江春水。
写一首个性张扬的词,不难;谱上自己喜欢的曲调,也容易;可是怎样用乐器试奏新作,用以检验是否合乎大家的口味,却让众人不知所措了。
有没有办法跨过这一路栅?我想到了信息技术,也在电脑上试用过yalefreesetup,这的确是目前最好用的打谱软件,而且还有钢琴叮咚,让你随时能试听。这对于初写简谱的人来说无疑颇“爽”;也给了许多五音不全的人敢于创作校歌、班歌的勇气。我们不总在宣传,让学生大胆创新吗?!
遗憾的是,这个软件只选定了钢琴试奏。假如,试奏的乐器还多一点;假如还有不同乐器的合奏;假如能模仿人的声音试唱,最好是“星”们的音,而且随着歌词的标点断句……师生对于音乐创作的热度会不会更高?会不会有更多更好的校歌、班歌,与校园的口号文化、理念文化、教研文化、课堂文化、网络文化……交织成更加美妙的和声?
是的,和声,一个将要刷新校园文化的时代音乐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