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保持多媒体教室中高质量的音效
2013-04-29马开春
马开春
即便是传统的非多媒体课堂,声音效果对教学质量都会产生最直接的影响,更不用说现代化的教学课堂。尤其是在远程教学课堂中,音频质量直接决定了学生能否正确理解到老师的演讲材料,以及学生对课堂参与的积极性。我们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经历,在远程教学中如果音质低,势必会影响到学生们交互讨论的积极性,学生们无法获得高质量的声音内容,常常就会抱怨根本听不清楚,或者听到回音,更不用说积极思考问题或者交互讨论了。
在多媒体教室,音频设备的选择往往都跟诸多因素有关,如通常都要根据教室的大小、座位的安排和讲授的题目、财务预算和其他因素来选择不同的音频系统。在硬件设备方面,音频系统的几个重要部件基本都是通用的,如麦克风、混合器以及放大器。在多媒体教室音频系统设计方面为了达到最佳的声音效果,将负面影响降到最低程度,大致可以从三个方面加以注意。
首先,在多媒体教学系统中决定声音效果的是发言者到麦克风的距离。距离越远,音量就会逐渐减少。但这并不是说讲话人离麦克风的距离越近效果就越好,音频越近噪音也会更大。为了保持一个“既不远,也不近”的合适距离,就需要在安装的时候进行合理的计算,以Dc(临界距离)作为参考值。如果讲话人到麦克风的距离超过了这一临界值,讲话内容听起来就会模糊不清。在通常的教室中,麦克风离发言者的距离都应小于2英尺,而且距离近总比离得远要好。在大多数教室的音频系统中,提高音频质量最重要的一个方法就是把麦克风靠近讲话者。
麦克风位置的安装是影响声音效果的另一重要因素,尤其是在远程多媒体教学课堂。通常情况下,不同的教学需求对麦克风的位置要求也不一样,例如上外语课老师不需要跟学生进行频繁的交互,教师对麦克风的要求就不是最为关键的,而应该将重点关注放在学生的使用上,麦克风应该安装到学生的课桌上保持讲话者与麦克风的合适的距离。但是通常学生在课桌上翻看课本时经常会挡住麦克风产生噪音,这种情况下就可以选择鹅颈式麦克风来解决这一问题。
当然,并非所有的课堂都可以将麦克风安装在课桌上,面对需求较为灵活的应用就可以考虑使用天花板麦克风,学生既看不见也不会无意碰到麦克风,同时也保持了系统的灵活性和方便性。但此情况下也可能产生一系列的弊端,例如麦克风在拾取声音时同时会拾取大量的教室环境噪音影响到课堂的音质效果,而且教学人员与天花板的距离也很远,音质随之降低。
在音频系统中,麦克风开启的数量也会影响到整体的声音效果,而这又是经常被忽略的问题。在教室里麦克风经常都处于开启的状态,其拾取的声音将会影响到网络上的其他用户,这就需要将不必要的麦克风关闭。通常,我们可以安排一个专门人员操作麦克风,专门人员就在学生发言的时候,负责打开或关闭相应的麦克风,但这却不是一个高效的方法,不能够即时地对发言者的讲话做出反应,可能会丢失一些已经讲过的话,学生的问题可能就不是一句完整的话。
让学生自己操作麦克风是另外一种方式。学生在讲话时按开关按钮,当学生在讲话时,如果他们总是能够记得按按键,那么,这的确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但学生经常会忘记操作,可能对课堂互动产生障碍。
同时也可以采用一套自动麦克风混合器进行操作。根据麦克风声音的位置自动打开或关闭各个麦克风。基本的自动混合器使用一套简单的“固定极限”方式来决定什么时候激活麦克风。采用这种方法后,在麦克风打开和听到发言者的声音之前,任何麦克风的音量都会超过最低预先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