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出你精彩的“开场白”
2013-04-29付娅玲
付娅玲
摘 要:新课导入技巧是融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和艺术性于一炉的教学艺术。设计精妙的导入技巧,无论是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还是促使学生提高学习效率,都是大有裨益的。小学数学课如何导入新课呢?植根教学实践,从制造悬念、联系生活、运用媒体、设置猜想、使用教具等方面进行探讨和阐述。
关键词:数学;新课;导入;技巧
德国数学家康托尔说:“在数学领域中,提出问题的艺术比解答问题的艺术更重要。”上课就是“提出问题—解答问题”的过程。在现实教学中,许多数学教师只重视“问题的解答”,忽视“问题的提出”,即新课导入。新课导入虽然在一节课中占的时间很少,但是往往就是这寥寥数语,就引导学生实现了注意的转移和兴趣的激发。导入新课可以运用各种技巧——制造悬念、联系生活、运用媒体、设置猜想、使用教具等,择优选用为宜。
一、巧置悬念——创建“愤”“悱”情境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创造性地提出问题,让学生心中有疑问,
以促使他们产生对知识的渴求,撩拨他们学习的动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使他们能够积极、自主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教师要把抽象的数学问题寓于新奇而富有情趣的方法之中,要及时地给予引导、点拨,和学生一起对问题进行探究。在研讨问题的过程中学习、了解和发展数学,帮助学生在原来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增加新的知识经验。
案例:“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教学片段。
师:(先在黑板上写出一个数“321”)这个数能不能被“3”
整除?
生:(经过计算)能!
师:请每个学生自己准备一个多位数,先自己计算一下能不能被3整除,然后来考考老师。看老师不用计算,能不能迅速判断出哪些数能被3整除?哪些数不能被3整除?
(这时,教室里气氛非常活跃,大家似乎都想考倒老师。但老师对学生所报的多位数能够迅速准确地判断出能否被3整除,学生感到十分惊讶)
师:(进一步设疑)你们自己不用计算,能一眼就准确地看出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吗?
(学生一个个摇头,都被难住了,这时,迫切要求掌握新知便成了学生最大的愿望,教师抓住这个时机导入新课。)
教师用学生熟悉的事物巧妙地设置悬念导入,使学生思维发展走在教学的前头,为新课教学做好了铺垫依据,把学生的求知欲由潜伏转入活跃,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巧联生活——营造“启”“发”氛围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中体验数学。”对于不同学段、不同年龄层次和不同心理阶段的小学生来说,“现实生活”的概念是不一样的。教师只有正确地把握学生认知冲突的临界点,注意学生的差异性与层次性,才能合理地把握营造氛围的原则。在围绕某一知识点创设氛围时,不仅要从孩子的认知水平着手,还要关注他们对知识的兴趣程度和知识储备情况以及他们好奇的话题,深入琢磨学生的真实感受,努力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有机结合教学素材,使教学氛围起到更好的作用。
案例:“归一应用题”教学片段。
师:如果现在要求大家很快地测算出全班50个学生在1分
钟内大约一共能踢多少个毽子,你们准备怎样测算?(学生争相发表意见。)
生1:我先测出每个学生1分钟踢毽子的个数,再把他们加
起来。
生2:那样太麻烦,我只要先测出一个学生1分钟踢毽子的个数,再乘以50就可以了。
生3:这样也不对,如果选出一个踢得快的学生,算出的得数就太大了;如果选出一个踢得特别慢的学生,算出的得数又太
小了。
经反复考虑后有学生说;“可以先测出几个学生1分钟踢的个数,算出他们的平均数后再乘以50。”经过实践尝试,编出应用题;在1分钟内,8个同学共踢毽子328个。照这样计算,我班50个学生1分钟大约能踢多少个毽子?
这样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教学,让学生在掌握解题思路的同时,也了解了有关统计、估计、推测等方面的数学思想和思考
方法。
三、巧用媒体——激发“乐”“愿”情感
计算机辅助教学简称CAI。它通过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信息的传递,获得文、图、声、像并茂的教学内容。CAI色彩鲜艳的动态视频,生动逼真的音响效果,灵活快捷的交互手段,往往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欲,增强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能力,促进学生自主、有效地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不同的年段有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侧重点,针对学生掌握知识的“障碍”和薄弱环节,使用多媒体CAI参与学习,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案例:“轴对称图形”教学片段。
(多媒体播放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化蝶》选段,并展现“碧草青青花盛开,彩蝶双双久徘徊”的动画情境)
师:动画中有草有树有人,重要的是蝴蝶,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蝴蝶,他们有什么特点呢?
生1:蝴蝶很漂亮。
生2:一只蝴蝶大,一只蝴蝶小。
师:我们今天要从数学的角度来研究它!
(播放特写镜头:蝴蝶把翅膀合起来,又展开。这时学生茅塞顿开,纷纷举手要求回答)
生3:蝴蝶的左右两边是一样的。
生4:把蝴蝶的翅膀对折后能完全重合。
师:如果我们把蝴蝶画下来,那么像这样的图形,让我们给它取个名字。
生5:轴对称图形。
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轴对称图形。
把原本静态的图片转化为多媒体课件的动态演示,优美的梁祝选段,形象的蝴蝶翅膀张合动画,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强化了他们的感知。
四、巧设猜想——设置“高”“活”境界
在众多引入新课的技巧中,“猜想引入”以它独有的魅力,能很快地扣住学生的心弦,产生良好的学习动机,从而步入学习的最佳境地。猜想,已经成为学生当今学习数学的一种重要方式,从心理学角度看,是一项思维活动,是学生有方向的猜测与判断,包含了理性的思考和直觉的推断;从学生的学习过程来看,猜想是学生有效学习的良好准备,它包含了学生从事新的学习或实践的知识准备、积极动机和良好情感。
案例:“我们认识的数”教学片段。
一猜:先请学生像老师一样把手张开,从1号口袋里抓一大把水果糖,数数有几粒,记在心里后放回口袋。再请学生猜一猜如果像刚才那样从2号口袋里抓一大把花生,大约有多少粒?学生抓一抓花生验证自己的猜想。接着小结:花生的个儿小,水果糖的个儿大,同样抓一把,花生比水果糖的粒数多。最后再请小朋友估计一下,如果像刚才那样从3号口袋里抓一大把黄豆,大约有多少粒?为什么?并实践验证。
再猜:老师请学生猜一猜老师抓一大把花生大约有多少粒?为什么?接着小结:老师的手儿大,小朋友们的手儿小,抓一把同样的物体,老师抓到的数量比小朋友的多。
还猜:老师拿出一个大橘子,请学生猜一猜这橘子可能有几瓣?再拿出一个小橘子,请学生猜一猜这只橘子又有几瓣?为什么?对于学生的众说纷纭,老师笑着说:“橘子个儿小瓣数就一定少吗?橘子个儿大瓣数就一定多吗?课后,小朋友吃橘子的时候留心数一数,说不定你还能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呢!”
教师由浅入深精心布局的“猜一猜”活动,帮助学生积累了大量的活动经验,并引导学生在不断的猜想与反思中逐渐提升对数感的感悟层次,更难能可贵的是,在看似简单的认数活动背后还蕴藏着深刻的辩证思想:从“同样大小的手抓不同的物体”反映出“空间一定,物体大小与物体数量成反比”的规律;从“不同大小的手抓同样的物体”反映出“物体一定,空间大小与物体数量成正比”的规律;最后的“猜一猜橘子有几瓣”又反映出“空间大小与物体数量、物体大小有时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引导学生初步体会到“任何物体之间的关系都是相对的”。培养学生的猜想意识,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猜想,这是培养学生进行知识再发现和再创造的良好开端。
五、巧示道具——感受“愉”“悦”体验
学生学习新知总是在一定的情感中进行的。新授前,教师应善于强化“愉”“悦”体验,使学生在一节课开始,就被一种愉快和谐的气氛所陶冶。而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熟悉的事物、图画等教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
案例:“时、分的认识”教学片段。
听录音。
师:新课前,请大家听一段录音(播放音频:时间的脚步)。谁听出这是什么声音?
生:这是钟声。
师:对,这是时钟行走时发出的声音,我们要学习时间单位,就要认识钟面。
师:下面介绍三好学生小芳姐姐每天主要的学习活动内容及时间安排。(分别出示图片“起床图”“上课图”“活动图”)
请大家仔细观察,按顺序说出每幅图中小芳姐姐在做什么?她是在几点钟开始的?(学生每回答完一幅图后,教师作必要的补充和更正。)
(1)小芳姐姐每天早上6时半起床,一分钟也不拖拉。
(2)小芳姐姐上午8时10分准时参加上课,不迟到、不早退,认真学习。
(3)小芳姐姐每天下午4时参加课外锻炼,增强体质。
师:这些时刻你是怎么看出的?
指明学生各自介绍自己的方法。
师:大家要向小芳姐姐学习,更好地安排和掌握时间,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做时间的小主人。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新课的导入方式还有很多,如,讲故事、猜谜语、做游戏、听音乐,简单的一个设问,普通的一声问候,甚至一句无声的体态语。总之,这一切都要围绕一个目标,那就是为学生学习新知创造一个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唤起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创造性,让学生愿学、善学与乐学。
参考文献:
[1]顾万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M].中国出版集团,2008-07.
[2]严育洪.新课程评价操作与案例[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0.
(作者单位 浙江省东阳市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