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读促悟,培养低段学生良好的朗读能力

2013-04-29万丽荣

新课程·小学 2013年9期
关键词:课程理念朗读能力特征

万丽荣

摘 要:“读”能使无声的书面文字变成有声的口头语言,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领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由此可见朗读的重要性。它应该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但是在当前,在语文教学中还存在诸多问题,“语文课以读为本,读中感悟”的理念难以贯彻,朗读并没有在语文教学中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朗读能力;课程理念;特征

新课标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曾指出:“书声琅琅应当成为一堂好课的首要特征。”“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正是因“读”能使无声的书面文字变成有声有色的口头语言,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提高学生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领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可见朗读的重要性,它应该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但是在当前,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如人口流动性大导致的学生方言种类多、差异大、普通话水平较低;在课堂上由于教师在一定程度上一味注重了教学目标的达成,而使得朗读涉及面过窄、朗读时间不足、朗读训练只求形式不求实效;教师因为自身因素对学生缺乏有效朗读方法的指导;学生朗读兴致不高,朗读水平一般等。为此,教师必须注重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读中体验,读中抒发,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的朗读感悟能力,使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得到整体提升。

一、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

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教师必须从自身做足功课,要对正确、流利、有感情这三个不同层次的朗读有正确的认识:“正确”是能够使用标准普通话朗读文本,声、韵、调读得清楚准确;没有添字丢字、错读回读的现象,对儿化音、轻声、音变把握准确;停顿断句准确恰当。“流利”是学生朗读文本时气息顺畅,吐字清晰,没有指读、顿读、唱读、回读的现象,不读破句,语言流畅自然,语速恰当适中,节奏感好。“有感情”是能够准确把握文章情感,并以此为据准确定位朗读基调,朗读真挚自然,不矫揉造作,掌握一定的朗读技巧,能够根据不同文本读出重音、语气,入情入境,朗读时抑扬顿挫、声情并茂,有美感。正确、流利,属于对朗读内容的要求,而有感情朗读属于对情感方面的要求,情感朗读可以加入肢体语言,

增强表现力。有了这些正确的理论知识上,才会有进一步的朗读技巧和方法的指导。针对学生朗读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教师要有一定的策略:针对学生语气平淡、读不出情感等现象,可以采取创设情境、入情入境朗读的办法,如配乐朗读、情景再现朗读等。针对气息不畅、节奏不稳、语速快慢不一等现象,可以加强对重音、语调、标点用法及停顿的朗读技巧的指导。针对学生朗读兴趣不浓的现象,采取变换多种朗读形式,激发学生朗读兴趣的方法。如配乐读、演义读、赛读、播音模拟等。针对学生“高声朗读就是有感情朗读”的误区,指导学生不同类型文章,感情基调不同读法也不同,做到能收能放,随着感情的变化,语速、语调、语势等节奏都应有变化,不能一调而终。

二、以课堂为主阵地,促进学生朗读能力提高

1.分类指导

为抓好课堂上朗读训练的指导,教师应当对每一学段的课本篇目进行梳理,是写景、叙事的还是抒情的,是寓言、童话还是散文。之后对每一类的文章挑出一篇作为该类的重点指导篇目,通过分类指导训练,让学生掌握不同体裁类型、不同情感基调文章的一般朗读规律。不同类型的文章,要运用不同的指导方法。以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课文为例,对于写景状物的和散文,如《找春天》《雷雨》《葡萄沟》《假如》等文章,文质兼美,我们通过配乐将学生引入文本情境,再通过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激励学生创造性地朗读。对于叙事性的文章,如《浅水洼里的小鱼》《看雪》《三个儿子》《我不是最弱小的》,要重点抓住人物对话,通过分角色、表演课本剧的方式激发学生兴趣,反复朗读体会。对于一些含义深刻的文章,如《难忘的泼水节》《难忘的一天》等,则指导学生抓重点词句段,帮助学生理解。对于寓言童话类课文,如《丑小鸭》等,运用夸张演绎的方法来进行创造性朗读。

2.细化要求

(1)把字准确化。首先要让学生把课文读正确,打好朗读基本功,做到不丢字,不添字,不错字,不重复,不读破句子,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用纯正的普通话朗读,掌握一些音变规律,包括轻声、儿化、变调等。此外,还要读准多音字,并区分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字音的变化特点,进而积累词汇。

(2)把词形象化。读出的词不仅要与一定的语音相联系,而且要与这些词所反映的那些客观现实相联系。教师在教学中借助正确的朗读把一些词的含义形象地表达出来,让学生通过读加深对词义的理解。

(3)把句子生动化。准确把握句子的停顿、重读、语调是衡量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水平与表达能力的重要标志,而一二年级的学生大多数还不具备这样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要做好示范作用,让学生模仿老师朗读,在逐步成长的过程中读出自己的理解和

感悟。

(4)把篇完整化。要求学生对课文大体的气氛和基调要有一个基本的把握。如它是悲伤的、快乐的,要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3.充分朗读,以读悟情

教师要时刻提醒自己积极贯彻“以读代讲”的语文教学理念,改正讲解多、朗读少的毛病,在课堂上给学生充分朗读的时间。通过个人展示读、分角色朗读、男女生赛读等多种形式,给每个学生充分朗读的时间。

三、抓好晨读和家庭这两个“小阵地”

1.充分利用晨读

教师要利用每周2次,每次20分钟的晨读时间(各个学校情况不同),引领学生朗读预设的训练篇目,并有针对性地记录3~

5名学生在朗读中出现的问题,拟定相应对策,以备下次训练时

纠正。

2.发动家庭力量

要抓好学生的朗读,发动家长是必不可少的,这就需要教师和家长做好沟通,家长课前认真倾听孩子预习性的朗读、课后展示性的朗读,有条件的家长每天半小时、没有条件的家长每周至少一次和孩子分享阅读。这样时间上的保障和家校的合力才能对学生的朗读起到一定的保障作用。

四、以活动为载体,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开展“朗读明星比赛”活动,设置进步奖、最佳形象奖等,评选出周冠军和月冠军,对评选出的优秀选手给予奖励。也可以结合节日或学校的活动举办不同主题的朗读比赛,这样的比赛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参考文献:

[1]陈月琴.以读促悟内化文本[J].商情.教育经济研究,2008-06.

[2]钱莉.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考试周刊,2010(34).

(作者单位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第三十九

小学)

猜你喜欢

课程理念朗读能力特征
如何表达“特征”
不忠诚的四个特征
抓住特征巧观察
优化小学语文作业评价方式探微
文艺作品中的化学素材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读”占鳌头,浓浓的语文味香溢课堂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朗读能力培养
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
标准发音对英语学习的促进作用
学而明 学而悟 学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