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中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
2013-04-29沈璐
沈璐
摘 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自我认识,建立自信”。学习错误源于学习活动本身,直接反映了学生学习的情况。教师应本着以人为本的教育观,面对学生已出现的错误换位思考,让学生在纠错、改错中感悟道理,领悟方法,发展思维。善待学生的“错误”,抓住这种数学教育契机,让错误变成宝贵的教学资源。
关键词:数学课堂;资源利用;善待错误;学习资源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的学生每天都在出错,可以说,错误伴随着学生一起成长。学习错误,对学生来说,是学习中的宝贵财富;对教师来说,也是教学中的宝贵资源。
教育专家成尚荣说过“我们的教室就是一个允许学生出错的地方。出错了,课程才能生成,也正是在‘出错和‘改错的探究过程中,课堂才是最活的,教学才是最美的,学生的生命才是最有价值的”。所以,用资源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学习中的错误,我们教学的天空会更广阔。关于如何有效利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错误资源,我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正视错误,展示真实的课堂
教学过程本是学生认识和发展的过程,是学生由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从人格尚不完善到逐渐完善的过程。学生在学习时出现错误是难免的,然而对待学生的错误教师的态度却各不相同,很多人都谈错色变。错误本身乃是达到真理的一个必然的环节。正确很有可能只是一种模仿,可错误却绝对是一种经历,真实而自然,是通往正确和成功的必经之路。特级教师魏书生经常外出上示范课,每每告诉那些陌生的学生:“魏老师上课最喜欢发言说错的学生,我要给他发特等奖……”其实,这不仅仅是为了调动学生的发言积极性,还在于魏老师一个清晰的教育理念:“错误,也是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
二、捕捉错误,生成有效的资源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总是希望学生按照自己设计好的教学程序进行学习,如果有哪位学生“出乎意料”了,教师便认为他“出错”了,硬是把他“拉回”已经设定好的“路线”上来。殊不知,学生的“意外”错误,教师若独具慧眼,把它作为一种教学资源,及时捕捉稍纵即逝的错误并巧妙运用于教学活动中,课堂将精彩纷呈。“从错误中学习”“从错误中成长发展”已成为当前特别值得提倡的教学策略。能否妥当处理、合理利用学生学习中的错误,体现着一个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和调控能力的强弱。能否正确对待学生的错误,关系到学生创新思维、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的进步和发展。
三、巧用错误,呈现精彩课堂
1.显示错误,防患未然
错误是正确的先导,是成功的开始。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必严加防范,应该允许学生有出错的机会。如,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时,我首先提出问题“猜一猜怎样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学生较为普遍的想法是:用平行四边形相邻两边相乘或者用平行四边形的底乘以高。这是学生在探求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方法时的真实想法,是一种合情的推理。我首先肯定他们肯动脑筋敢于说出自己的意见,之后让学生按各自的想法计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在与其他学生通过割补方法计算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比较中,出错的学生就会思考:同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大小不可能有两个答案,用割补的方法计算只是图形的形状变了,面积大小是不变的,难道用相邻两边相乘的方法出了问题?问题出在哪里呢?这样,学生自己在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问题,产生矛盾冲突,迫切想知道问题的答案。经过比较与思考,学生会知道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应该是底乘以高。
2.将错就错,因势利导
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存在对某些问题或思维分析的错误,有时并不必直接告诉其错误所在,而是顺着学生的错误思路将错就错,让学生自行推理,用其错误的方法推导出十分明显的错误的结果,再进一步认识错误产生的原因。如,在学习三角形面积这一部分的内容时,学生往往认为“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这种错误产生的原因是学生在学习三角形面积面积推导的过程中,用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时其中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拼成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而学生只记住了结果,对其产生的过程并没有完全内化。此时,我采用的方法是:让学生分别画一个较小的三角形和一个较大的平行四边形并进行比较。学生一眼就能看出此时三角形的面积并不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马上认识自己的观点是错误的。此时,教师问:“什么样的两个三角形才能拼成平行四边形?”进而再直观演示过程,学生通过讨论发现“三角形的面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学生记忆深刻,从而达到纠正错误的目的。
3.利用错误,拓展思维
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错误,教师要巧妙地利用,因势利导,让学生在探讨、尝试中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和区别,发现规律,掌握方法,这样不但能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而且能拓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例如,计划做360套衣服,已经做了2天,每天60套。照这样计算,再做几天完成任务?学生一般都习惯于这种方法:(360-60×2)÷60,而有的学生会出现360÷60这样的错误。我先不简单否定,而是引导学生:你觉得你所列算式的基础上,只要怎样处理,就能够解答原先的问题了?启发学生得出另一种比较简便的方法:360÷60-2。通过比较两种算法,学生会得出后一种方法比较简便的结论。在这里利用学生的错误,把学生的错误视为教学资源,拓展了学生的解题思路。
4.反思错误,明辨是非
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尝试错误”的活动,把解决问题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引导他们比较分析、辨别正确与错误,体验知识的内在联系与区别,形成系统,避免以后不再犯类似的错误。
例如,在学习完“乘法分配律”之后,出示练习:
(1)25+75×4 (2)25×75×4
学生由于对乘法结合律与乘法分配率知识掌握得不够牢固,练习后出现了这样两种错误情况:
甲:25+75×4=4×(25+75),乙:25×75×4=4×(25+75)
为此,我抓住契机,提问学生“他们是正确的吗?为什么?”为此同学们展开了激烈而深入的思考辨析活动。
生1:乘法分配律是适用于两个数的和或差与另一个数相乘的情境,算式(1)(2)不符合此条件。
生2:运用倒推的方法4×(25+75)=4×25+4×75与(1)(2)的式子不一样。
生3:直接计算(1)(2)的式子我们也能证明甲乙两方的方法是不对的。
生4:(1)式既不符合乘法分配率也不符合乘法结合律,应该直接计算,(2)式是几个数字连乘,可以用乘法结合律来做。
科学家富兰克林有一句名言:“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宝贝。”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教师不能随意的做出“错误、不正确”等简单标准式的评价,应该分析学生产生错误的原因,采用有效的方式处理,善待学生学习中的错误,以实现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让错误也成为数学课堂教学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参考文献:
[1]邹煊享.小学数学教学建模[M].广西教育出版社,2003-01.
[2]骆玲芳.数学教学新视角[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01.
[3]周玲棣.课堂,因“错误”而精彩[J].中小学数学:小学版,2005(2).
(作者单位 浙江省绍兴市北海小学教育集团)
编辑 代跃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