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策略

2013-04-29洪虹

师道·教研 2013年9期
关键词:分析法解决问题数量

洪虹

在新教材中,“问题解决”有两个基本的课程渠道:应用题的教学和综合与实践的应用,其中“应用题”是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把传统经验与先进理念有效整合,从而提高小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下笔者从教学策略方面谈谈自己的一些浅见。

一、注重信息的处理,培养习惯

《2011年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面对不同的情境时,要求学生能“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能够识别存在于数学现象或日常的、非数学的现象与问题中的数学问题或数量关系,并把它们提出来,然后才是解决问题。信息处理包括收集信息和提出问题。在提问题环节中,教师要注意设问的指向性,要注意养成学生从数学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这样,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也会得到提高。

二、注重数量关系的分析,发展思维

教学中应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抽象出数量关系,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数量关系是数学研究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的是数量之间的本质的而非表面的、普遍的而非特殊的、客观存在的而非人为的内在的联系。数量关系是抽象的,它要学生在一定的数学理解、有一定的解题经验下才能概括出来。根据新课程的理念,教师应做到既有继承,又有创新地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

1. 借助运算意义去感悟数量关系。基本的数量关系起源于现实生活,产生于四则运算的意义,形成于对同一现象的分析、比较,在把握其本质的基础上抽象和概括得到的。如教学“部分与整体”的数量关系:在学生已经把握加、减法运算意义的同时,通过题组的对比,反思解题的过程,让学生发现“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从而抽象概括出“部分数+部分数=总数”、“总数-部分数=另一部分数”这两个数量关系式,这样从运算意义出发分析数量关系,逐步发展到凭借数量关系来分析,不仅避免了思维僵化、解题模式化,而且还有助于学生的数学理解,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思维。

2. 运用基本思维方法去理解数量关系。分析与综合是思维的基本过程,分析是指在头脑中把事物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各个方面或不同特征的过程;综合是指在头脑中把事物的各个部分、各个方面、不同特征结合为整体的过程。分析法和综合法是两种重要的思维方法,是解决因果关系问题中相互联系的思维方法。在以往的“应用题”教学中,分析法和综合法是最基本、最常用的解决问题方法,能促使学生的思维从无序走向有序、从混沌走向清晰,数学思维能力得到质的提高。因此,我们有必要继承并且创新,针对不同学段学习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有计划、有目的地渗透思维方法。

在第一学段,可以着重渗透分析法和综合法。通过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分析数量关系的两种基本方法,为后继学习和思维方法的创新做好准备。在第二学段,随着问题的复杂性和计算步数的增加,可以引导学生综合运用这两种基本的思维方法——综合分析法,也叫做一次分析法,简化思路。如:一支修路队要修660米长的公路,已修了5天,每天修75米。剩下分3天修完,平均每天修多少米?采用一次分析法可以这样去想:数量关系式是没修的米数÷天数=平均每天修的米数, “天数”已知,“没修的米数”未知,题目告诉我们可以用(660-75×5)求出,条件具备,可以列式解答。通过这样引导学生有创意地综合运用两种基本思维方法,从而提高学生思维的速度,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3. 巧用解题策略去寻求数量关系。教师应鼓励学生利用已有的经验解题,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鼓励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巧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除了以上的策略,还有尝试和检验、猜测与验证等。当然,有时在同一道题中,学生会有不同的解题方法,那么教师在教学中,应给予学生充分的空间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并通过多元评价,寻求共性,优化策略,从而让学生最终学会解决问题,培养应用意识。

三、注重反思与回顾,提升能力

学习不仅是一个不断获得知识技能的过程,更是一个积累活动经验的过程。教学中,教师除了要强调学生检验算式是否合理,计算是否正确之外,还要指引学生反思与回顾解题过程:我解决的是一个什么问题?在解决当中我遇到什么问题?我是怎样解决的?教师或同学的思路对我有什么启发?下次再遇到类似问题时,我会怎样做?教师如果经常引导学生反思上述问题,学生自然而然会形成反思的习惯,这将大大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从而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责任编辑 邹韵文

猜你喜欢

分析法解决问题数量
异步机传统分析法之困难及其克服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助农解决问题增收致富
在解决问题中理解整式
统一数量再比较
化难为易 解决问题
基于时间重叠分析法的同车倒卡逃费探析
层次分析法在SWOT分析法中的应用
头发的数量
AHP和SWOT分析法在规划编制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