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穿梭古宅 行走云端

2013-04-29梁沃

延河·绿色文学 2013年9期
关键词:古宅故乡

梁沃

无数次走向你,无数次被俗世隔开。今天,我终于站在你的面前,大芦村——这个来自记忆深处的名字。对于和你的“晚约”,我是怀着深深的疚意的。我无数次回到故乡,无数次的漫不经心,无数次的若即若离。因是故乡,我想你终究会在那里等我。

以公里来算,故乡“灵山”是百来公里远的绿色小城,欲速则达;以心来算,是“想”与“不想”一个念头,虽近尤远。这些年,我常以“忙碌”为由,少有回故乡看看。近年来,作为灵山一张名片,大芦村以其“南国古建无双地”的明清民居群落引起现代人关注。金秋时节,我终随“唱响钦州”作家艺术家创作采风团回到故乡。行程中没有大芦村,丁副县长当即拍板派一辆车,还提前预约了解说员。这是件荣幸而又令人羞愧的事,身为灵山人,却少有回故乡,而且对故乡的风物知之甚少。这是无论如何也说不过去的。

是有些生份了。当我看见眼前极具古典韵律的雕花屋檐和富有艺术气息的青砖绿瓦,无论我多少次拒绝同伴邀约合影,独自刻意亲近你的我,都无法融入到这片生我的土地。

我躲过导游的高音喇叭,闪进幽长巷道,手指触及冰凉的石墙,突然一丝疼痛袭怀。眼前这些古老的建筑,历经时光无尽的洗礼,穿越的岂止是彼此距离;尘世的匆匆脚步,惊扰的岂止是这里的一砖一瓦和曾有的一片静好。

待思绪归于宁静,我试图将自已存放天地间。那扇被我强行推开的古宅大院,若隐若现,透出一丝来自远古的亮光。

眼前的大芦村,处处流露出难得的从容与淡定。她的从容不是早已远近皆知的名声。她不刻意梳洗打扮,不矫情展眉浅笑。她的从容或许是以生俱来的。她骨子里喜欢安静,就像骨子里崇文重教、尚智好学一样。我不忍打扰这份宁静。我一再强调,我是归人,而不是旅者。大芦村此刻就像我的老祖母,苍劲而不老态。她的丝丝银发中,依稀透着年轻时那超然脱俗之美。身在其中,我乐意接受这样的护爱和薰陶。

阳光纷纷扬扬,滑落到墙脚下,欲言又止。我许诺多年的梦想,和那些长得比我还清丽激昂的文字,一一被我掖住。我努力把自己回归一种平静,把自己诸多想像和外界溢美之辞高搁,放下,再高搁再放下。我只想和故乡的一草一木哝喃交谈,像老祖母看到了多日不见的外孙女。

但当一句蹩足的故乡俚语从我的口中说出,我的脸颊霎时涨红,然后漫延至耳根。

我突然不敢正视故乡。

对于游子而言,“故乡”常常是被净化了的,“不可见兮,永不能忘”——那是诗人笔下的永恒状态。一旦归来,理想立即退回到现实,种种不如意堪比他处,反过来怀念并奔赴“异乡”。来来回回,情味更显陌生与忧伤。对于故乡,我以为“可暂栖不可久居”,年少强说的愁辞,尽管清丽却显苍凉。这些年来,我常为自己和乡邻保持城市的距离而满足。大芦村,一度成为我心里的某种需要。传说住在这里全是达官显贵,是吃“皇粮”戴“官帽”坐“专车”的“有钱人”。因了“历史文化名村”——研究中国古文化的专家来了,新加坡的教授来了,媒体连篇累牍“大芦村”一夜串红。早已疏远的舅公和姑婆的电话被我生生挖了出来。这些和“洋”攀亲带故是在很多年以后,和故乡保持普通关系的我,才刻意回到你的内心,了解你的精神内核,说得更真切一些,是为了寻找更多的谈资,满足某个时段的某种需要。

这里虽然还如同想像,回廊迂折曲径通幽,斗拱飞檐雕花城墙,只是在日光的打照下多了一些沧桑的颜色。岁月光阴就这样懒散的存现和延续。因为距离,我不能勤于打扫;因为忙碌,尤显矫情与虚伪。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在留与走、离与归之间,我从来都是茫然。

母亲

生了我一双大脚

我却要用脚尖

踩出都市软语。

我如游子,游子如我

紧贴故乡蕴厚的石板,

怎么愈走愈生硬

怎么生生的痛

故乡,是记忆深处一张老照片,而应不是四处张望的惊鸿一瞥。今天的我,不是归人,更像一位旅者。撑着小阳伞,带着照像机,游走在这个很典型的南方特色、曾经富庶一方的大庄园,内心不经意流露一阵胜似一阵的惊喜,甚至是一种从没有过的优越感和满足感。

我记忆深处的这张老照片已变得模糊不堪。“这是被誉为大芦村劳氏家族‘博物馆的东园别墅。”听着游人边走边指点。我边看边点头颌首。突然“恶补”一词从脑间闪过,并深深刺痛了我。

我想,我对故乡又测又量,故乡对我,才这般疏远与慵长吧。是的,“拨冗”归来,眼前最让我关注的不应是象征富贵与身份的镬耳楼,不应是镶在飞檐翘角上各种龙攀凤舞的雕花饰物。而应关注的是重重庭院中悬挂在门柱上的几百幅饮誉古今的木刻对联,它把高雅的文人情趣和坊间门楹巧妙连成一体,向人们展现了一幅尤美厚重人文画卷。

是啊,被学识陶醉远比被富贵迷惑美好得多!

向我们解说的小伙子,就是这样一个人。他日复一日行走在古宅中,被故乡人的渊博学识深深迷醉。他对几百幅对联详熟于心,滔滔不绝的解说,神采飞扬。像老祖父一次次迎接从弱冠考选拔贡进京做官、造福百姓而后荣归故里时的神情,双目透着亮光,时而凝重幽远,时而怡情自得……因为年月久远,大芦村的人们每到节日,便用红纸将对联番新再现,寄怀抒情。这些对联世代承传,沿用至今,正是劳氏先人劳作、训诫、抒怀的展现。从思想内容上分有写景状物的,有叙事述史的,有歌以咏志的、有自成妙趣的。比如“读书好耕田好识好便好,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念先人立身教家,不外纲常大节;嘱后裔继志述事,毋忘忠孝初心”;“乐善常能春意篇,洗心觉与岁华新”、“仰天但使心无愧,做事何须世尽知”、“好把格言训子弟,须寻活计去饥寒”、“积善之家必有馀庆,资富能训惟以永年”、“东风送暖家家暖,园雪迎春处处春”;“每思前辈寻常语,愿读人间未见书”、“传家有道惟忠厚,处世无奇但率真”等等。这些对联去粉饰、存真情,既充满浪漫主义精神,也直面客观的现实人生,意境深长,涵含了朴素的儒家思想和丰富的人生哲理。

听着小伙子情真意切解说,读着这些不是雕琢而意韵尤美的对联,在感受着浓浓墨香的同时,依稀浮现先人们孜孜不倦读书、辛苦勤劳耕作、上敬下孝兄弟邻里和睦相处的生活影子。这些楹联,反映了劳氏家族历来重视修身、持家、创业、报国的传统教育,是一份难得的珍贵遗产。当我们背负共同的精神行囊大批迁徙,许多人失去了博大而高远的理想,这里的玑珠文字,不但敲醒那些固有的、却一直处于沉睡状态的生命基因,还荡涤精神荒漠泛起的沉渣,净化社会污垢和启迪人的心智。

是的,我乐意接受这样的薰陶,并突然有了些许释怀。是啊,每个城市都需要这种精气神。这,不单单是灵山的一张名片,这种优越感不应只属于灵山人。它融和古今优秀文化,有着强烈的时代气息,是现代人不懈的理想追求和价值体现。大芦村这些丰富的人文,是整座城市的血脉和精髓,对塑造城市的风格、品位、形象、个性,传承城市的优良传统、开拓未来具有重要意义。可以说,我们居住的城市需要这种精神,并处处充溢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和谐相处、追求美好的高尚心灵与完美操行的道德芬芳。

风景

因人而生动。

好的风景

因人文而耐读。

在阳光氤氲中

我们穿越世纪长河。

在历史舟楫中

我们抚今追昔。

古宅群丰厚的文化积淀,不仅仅是一段时光远逝的辉煌。被视为镇宅之宝出自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手迹的“忠孝廉节”巨幅拓片,还有三达堂高悬的劳念宗考取国子监第一名题赠的鎏金“拔元匾”,至今保存完好,其意义不都是为壮观瞻,而彰显了古宅人靠品质传世、凭教育兴家、以德行流芳,弥久醇香和百年不衰的历史奥秘;各处宅院“官厅”格扇门中通年确保完整的《朱子家训》抄件,以及古石磨、石杵,都折射出他们历来重视耕读文化的影子;大芦村先人好读书的传统,还体现在古宅的建筑布局上。古宅前有一个偌大的人工池塘,被称为墨池;古宅后面种有七棵古荜树,跟村前的墨池遥遥相对;造墨池和种荜树——都是为了达成心中愿望,企盼子孙后代能够好好读书,有朝一日能够走上仕途为官,造福百姓。

尽管岁月更叠,铅华终将洗尽。触摸历史城墙,仍可感受到一个时代的超然、雍容与大气。这座古宅历经百年风雨,以其强大的智慧张力、深邃的文化内涵和磅礴的建筑气势吸引中外游人。大芦村人的居住理想和生活态度,无不蕴涵着人类智慧和东方文化的韵味,渗透着大自然和建筑学的有机结合,同时不失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正是大芦村人坦然处世、崇文重教、尚德爱智、知书达理、奋发进取、诚实守信、包容融和、动静和谐、通达雅致、宁静致远的生活理念和处世哲学吸引了众多领域专家学者目光。这亦是钦州城市化的优秀文化资源,是钦州对外彰显自己独特个性文化的重要一笔。

阳光

不经意地躲开

时而又亮起。

冷暖如光影

没有分界处

让人忘记

身处何时何地

我们攀上小楼,古宅一览无余,甚是壮美。眼前的黑瓦白墙红梁,每一处画梁雕栋都牵扯着历史的冠带,在太阳光的照射下,闪着动人的光芒。放眼所及,让人感受到蕴藏于内的沉稳与刚韧,每一栋一梁都浸润着唐诗宋词的韵骨。眼前的古宅占尽了匠心神韵,又占尽了仙山秀水。尤其在午后阳光的呵护和水波的衬托下,交错着幻变与真实、现实与永恒。就像但丁曾看见的那种无边无际的光,不可思议包容万象的光。

这神性的村庄,低于连绵山丘,却高于云端之上。

正如托尔斯泰所说,“写了家乡便写了全世界”。我庆幸这里没有收门票的大门,没有拍照留影的小摊位,没有纪念品叫卖声。生活在其中,老人照样唠叨着,赶打着乱窜的鸡鸭。妇女穿着随便,或忙碌,或慵懒。孩子对外来参观者见惯不怪,嬉笑的与你逗趣,无拘无束地玩耍。不时还有小狗从巷中窜出“旺旺”……今天的大芦村还在唱着古老的歌谣,依旧固守一份超然姿态和对平和生活的坚持。看着那样步履匆匆的过客,我总会有莫名情愫涌上眼眸。在这里你可以随意穿行,随意停靠,任由时光从面庞滑过,从手臂滑过,不经意间一缕岁月的温润之感直达内心。

对联

像新娘点着红朱砂。

左手牵旧时光

右手携新岁月

这样的款款而来

这样的欲说还休

一转身

定格在庭院深深处

远处气宇轩昂的水牛和慵懒憨态的家犬,咿呀学语的村童伴着浓浓乡音,我年少游弋的影子……小巷越走越深,空气愈来愈清甜,氤氲着阳光的味道。我,一个归乡的旅人,一个倦行的游子。如今被浓重的乡音包围着,我感到了久违的温暖。来看时它在,不看它时亦在。大芦村别有一番遗世独居的空灵之美。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有着一份“任天上云卷云舒去留无意,看窗外花开花落宠辱不惊”的逸致情怀。是的,故乡永远不会因为孩子的怠慢而疏远,闲静淡定就是辉煌后最尊贵的容颜和气质。

故乡,乃是我一生分不开的精神母体,我不可能像皮肉分隔那样,把自己剥离下来。无论我走多远,无论我的思想走得多远,故乡,永远是那个将你的虚荣心相揽入怀,一次次捂住你说出疚意的嘴,一遍遍为你舔抚伤口的那个人。当我收拾那些断开的记忆碎片,才发现故乡是我一生最为之动荡的情殇,身愈远情愈切。

远远回望,庭院深远尤如刚展开的历史画卷。我想,只有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的人才真正属于这里。回眸身后的旧巷古楼,仿佛听到私塾房孩童摇头晃脑的读书声,仿佛看到了一长衫翩翩的儒者拂袖前来送行。长袖飞舞,惊动了水面几只白鹭,它们的倒影优雅划过天际。一样的水,一样的光阴流溢,不一样的时空对话。如此熟悉又如此陌生,如此遥远又如此亲切。

每个地方

都有自己的语言。

有的用老街说话

有的用洋房说话

故乡,用方言俚语开口

古宅为声母,楹联作韵

用22万平方米力气道出:

壮。慧。美。和

大芦村谱写了建筑学和文言世界最后一道风景。我已远去的先人,用时光做混凝土,用砖瓦构建,用人文锻造出令世人惊叹的建筑群。在岁月的打磨下,日益凸现其凝重,壮观,睿智的光芒。

我见故乡多妩媚,料故乡见我应如是。当我真正融入这片泥土,又不得不起身挥别。在心灵的故土上,大芦村是这个秋天走来的最后一辆牛车,卸下我多年的倦意,驮上满满的梦想与希翼。那些跌跌撞撞的归来辞,但愿出落得比我还俏皮,富有生气。正如海德歌尔说:“接近故乡就是接近万乐之源。”故乡,永远是我的疼痛之源,快乐之根。自此去,诸君问起吾心病,最是相思不是愁。

猜你喜欢

古宅故乡
故乡的牵挂
走在故乡
坐上这趟车去“云的南方、花的故乡”
古宅
异乡人
月之故乡
《故乡》同步练习
真假古俑
迷雾重重
古宅捉鬼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