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达明安·赫斯特 英国青年艺术家之巅

2013-04-29寒一一

时尚北京 2013年9期
关键词:赫斯特维也纳艺术家

寒一一

小时候,他被母亲看作是病态的古怪孩子;上学时,他的成绩常常是D;青年时期,他吸毒、酗酒。然而,这一切都不妨碍他成为当代最有名、最富有、最成功的艺术家。这位抽象艺术家,有着比任何一位同时代艺术家都要多的身份符号:流行明星、商业大亨、偶像、特立独行者。

他就是达明安·赫斯特。

当年英国首次举行赫斯特大型回顾展在泰特美术馆。“我确实相信,艺术比金钱更强大。我一直都这样认为。假如有一天我觉得金钱更重要,我会把美元狠狠砸向自己的脑袋。”

“在泰特美术馆展举办一场大型个展,如何?”

一九九六年,当大卫·鲍伊提出上述建议时,达明安·赫斯特的第一个反应是:“没门儿!那种地方是用来凭吊已逝的艺术家的。我永远都不会把自己的作品送到泰特。你就别做梦了。”

十六年后,英国首次赫斯特大型回顾展在泰特美术馆举行;由高古轩画廊举办的平行展“斑点画完整系列”,1986~2011亦于纽约、伦敦、巴黎以及香港等地的十一家分馆同时向公众开放。他被看作是跟现代艺术大师马塞尔·杜尚、弗朗西斯·培根具有同等地位的人物,是一个赢得媒体美誉的“现代戈雅”。他创造了多个艺术品交易市场的第一,将艺术创作发展成庞大的产业,如今其身家远远不止1亿英镑。的确,作为世界上最富有、最知名的YBA,赫斯特俨然已成为艺术、金钱与不朽的代名词。

多年的创作生涯中,赫斯特不断在作品中挑战艺术、科学、媒体和大众文化的极限。3.6米长的虎鲨、被锯成两半的奶牛和小牛、药瓶子、泼在纱线上的涂料、烟头、医药柜、办公用具、医学器械、蝴蝶、热带鱼,都是赫斯特用来表达人类神秘体验的中介。除用那些浸泡在甲醛溶液的动物尸体阐释死亡外,赫斯特的作品还表现了生物存在的短暂性。

他对于生物有机体的有限性十分感兴趣。他把动物的尸体浸泡在甲醛溶液里的系列作品自然历史有着极高的知名度。他的标志性作品就是《生者对死者无动于衷》,一条用甲醛保存在玻璃柜里面的18英尺长的虎鲨。这件作品在2004年进行销售,其价格之高让赫斯特在作品价格最高的在世艺术家中排名第二。

这个如此成功的“英国青年艺术家”,他的艺术天分来源何处?

童年的他就与其他孩子有区别。他一九六五年出生于布里斯托,从小在英格兰北部的利兹长大。他是单亲家庭,父母亲离异,他跟着母亲。母亲易怒,随时可能一个巴掌扇过来。即便如此,他依旧是叛逆的孩子。母亲并不是可以容忍他的叛逆的人;母亲曾将他的庞克皮裤剪成碎片,把他的性手枪唱片放在炉子上加热做成装水果的碗。然而,母亲鼓励他绘画,这可能是她对他的教育之中唯一成功的部份。

他十八岁到二十岁期间,在利兹Jacob Kramer艺术学院学习,一九八六年到一九八九年,就读于伦敦哥德史密斯学院。九四年,获得柏林德国学术交流中心国际艺术家项目的提名,第二年获特纳奖。

他的求学过程有许多波折;他的美术老师为了让他接受第六学年的课程而向学校求情。后来他在列斯的艺术与设计学校就读,尽管他一开始被拒绝。毕业后他在伦敦的建筑工地工作了两年,接着进入伦敦大学金匠学院就读,起先他也一度遭到拒绝。在学生时期,他曾在太平间兼过职,这很可能影响了他日后创作的主题与选择的素材。

在穿越了单亲,叛逆和青春之后,他对生活更多思索,异于普通人的触角,他看得见更深远或者说更抽象的意象。然后他选择这样一种概念性的方式倾注在自己的艺术领域,那里没有战争、政治和大事件,他只是坐在戈壁滩上,有时乍然而起的风会吹乱他的头发。

除艺术创作外,赫斯特把大量精力都用在艺术品收藏上。赫斯特花300万英镑买下了一座哥特式庄园,他计划将自己所有收藏都放置其中。除自己的作品外,赫斯特还收藏了许多当代著名艺术家的作品。

赫斯特还在伦敦获得另一处地产的建造许可证。这处地产位于伦敦南部,在那里赫斯特将建起半条街那么大的艺术交易场所,包括9个独立的画廊,还有一个赫斯特亲手设计的餐馆,可能还包括一个录音室。当然,兴趣广泛的赫斯特,还编写剧本,导演电影短片,拍摄MTV,组建乐队。

当访问他时,年过四十的他脸色红润,笑起来灿烂无比,又如此开心,刚刚还两手放在膝盖上端坐着,一会儿就手舞足蹈起来,一派天真的模样。问起他此行的感受,他近乎撒娇地抱怨艺术展览全面“主宰”了他的生活,以至于他连看书散步的时间都没有。聊及自己的各种遭遇及世事变迁时,他才流露出一点的沧桑感和悲悯之情。

他承认在一九九零年代期间曾沉迷于毒品与酒精:“我开始用古柯碱与酒...我成了个他妈的废物。”他因荒诞的行为而出名,譬如曾在记者面前将香烟顶在阴茎上。他之前常在伦敦苏活区知名的Groucho俱乐部出没,但后来因为他的行为而被拒绝往来。

但无论其他方面如此辉煌又如何惨淡,他保留最纯真的部分在绘画上。对于作画,他只是因为喜欢。让画笔经由心脏的流淌而妙笔生花。他谈到有一次,大卫·巴里来到工作室想创作一幅画,请他以及另外的几位艺术家围绕一个圆盘旋转体进行创作。大家在上面泼洒了很多颜色,但他们几个人始终无法完全进入状态。直到他特请了一位小朋友来工作室帮助创作。不需要理由,只要喜欢,小唐尼就可以一直在旋转地圆盘上随意泼洒颜色。没有理由,没有步骤,只要他喜欢就好。大家在小唐尼的带动下一起玩了起来,整间工作室充满笑声,每个人都觉得非常尽兴。他深深地懂得“当我们不再是孩子的时候,我们就已经死了。”,至少在他的艺术领域,他时刻一颗赤子的心。

正因为纯真,作为一名艺术家,他成就了有史以来成名最快的“YBA”的职业轨迹——第一幅斑点画、第一幅旋转画、第一个玻璃柜、第一只药箱……不管是好是坏,它们都在那儿。它向人们揭示出他在过去几十年中艺术生涯的某个侧面,这一点很重要,“我并不是刚出娘胎就是个满嘴‘去你妈的的坏小子,而这似乎正是目前人们对我的普遍印象。”

这种印象其实常常让他苦恼,甚至陷入无法忍受的虚无主义状态。

家庭生活算是他的救赎。他心爱的妻子米亚·诺曼是加州人。她是他内心深处的一股溪流。在爱的滋润里,他们的长子Connor出生于一九九五年,次子Cassius出生于二零零零年;三子Cyrus出生于二零零七年。Connor出生后,他就将自己大部分的时间花在经营位于德文郡北部一间有三百年历史的农场旅馆上。

“我的大儿子康纳已经十八岁了,有好几位朋友已经告别人世。我正在不断变老,我不再是那个对着世界呐喊的疯狂的混蛋,突然之间,我已经四十八岁,我在举办一场所谓的中期回顾展。不知道为什么,这一切看上去总有些不对劲。”鲜花与掌声如潮水般涌来之际,正值盛年的赫斯特看到的却是“死亡与挫败”,“我知道,这是一个收获的年龄,但更重要的是,你开始意识到你已不再年轻。我永远也不会回头看。我一直这样想,我一直痴迷于新鲜事物。这一切都在改变。”

它像一首挽歌,既献给自己的职业生涯——它大起大落,他也因此尝遍了生活的味道,也献给一天天迫近他挚爱的概念主义的死亡。他扬言概念主义“已彻底走到了死胡同”,“你花了二十年来庆祝你的不朽,结果却发现一切都是徒劳的。”

当年英国首次举行赫斯特大型回顾展在泰特美术馆。“我确实相信,艺术比金钱更强大。我一直都这样认为。假如有一天我觉得金钱更重要,我会把美元狠狠砸向自己的脑袋。”

“在泰特美术馆展举办一场大型个展,如何?”

一九九六年,当大卫·鲍伊提出上述建议时,达明安·赫斯特的第一个反应是:“没门儿!那种地方是用来凭吊已逝的艺术家的。我永远都不会把自己的作品送到泰特。你就别做梦了。”

十六年后,英国首次赫斯特大型回顾展在泰特美术馆举行;由高古轩画廊举办的平行展“斑点画完整系列”,1986~2011亦于纽约、伦敦、巴黎以及香港等地的十一家分馆同时向公众开放。他被看作是跟现代艺术大师马塞尔·杜尚、弗朗西斯·培根具有同等地位的人物,是一个赢得媒体美誉的“现代戈雅”。他创造了多个艺术品交易市场的第一,将艺术创作发展成庞大的产业,如今其身家远远不止1亿英镑。的确,作为世界上最富有、最知名的YBA,赫斯特俨然已成为艺术、金钱与不朽的代名词。

多年的创作生涯中,赫斯特不断在作品中挑战艺术、科学、媒体和大众文化的极限。3.6米长的虎鲨、被锯成两半的奶牛和小牛、药瓶子、泼在纱线上的涂料、烟头、医药柜、办公用具、医学器械、蝴蝶、热带鱼,都是赫斯特用来表达人类神秘体验的中介。除用那些浸泡在甲醛溶液的动物尸体阐释死亡外,赫斯特的作品还表现了生物存在的短暂性。

他对于生物有机体的有限性十分感兴趣。他把动物的尸体浸泡在甲醛溶液里的系列作品自然历史有着极高的知名度。他的标志性作品就是《生者对死者无动于衷》,一条用甲醛保存在玻璃柜里面的18英尺长的虎鲨。这件作品在2004年进行销售,其价格之高让赫斯特在作品价格最高的在世艺术家中排名第二。

这个如此成功的“英国青年艺术家”,他的艺术天分来源何处?

童年的他就与其他孩子有区别。他一九六五年出生于布里斯托,从小在英格兰北部的利兹长大。他是单亲家庭,父母亲离异,他跟着母亲。母亲易怒,随时可能一个巴掌扇过来。即便如此,他依旧是叛逆的孩子。母亲并不是可以容忍他的叛逆的人;母亲曾将他的庞克皮裤剪成碎片,把他的性手枪唱片放在炉子上加热做成装水果的碗。然而,母亲鼓励他绘画,这可能是她对他的教育之中唯一成功的部份。

他十八岁到二十岁期间,在利兹Jacob Kramer艺术学院学习,一九八六年到一九八九年,就读于伦敦哥德史密斯学院。九四年,获得柏林德国学术交流中心国际艺术家项目的提名,第二年获特纳奖。

他的求学过程有许多波折;他的美术老师为了让他接受第六学年的课程而向学校求情。后来他在列斯的艺术与设计学校就读,尽管他一开始被拒绝。毕业后他在伦敦的建筑工地工作了两年,接着进入伦敦大学金匠学院就读,起先他也一度遭到拒绝。在学生时期,他曾在太平间兼过职,这很可能影响了他日后创作的主题与选择的素材。

在穿越了单亲,叛逆和青春之后,他对生活更多思索,异于普通人的触角,他看得见更深远或者说更抽象的意象。然后他选择这样一种概念性的方式倾注在自己的艺术领域,那里没有战争、政治和大事件,他只是坐在戈壁滩上,有时乍然而起的风会吹乱他的头发。

除艺术创作外,赫斯特把大量精力都用在艺术品收藏上。赫斯特花300万英镑买下了一座哥特式庄园,他计划将自己所有收藏都放置其中。除自己的作品外,赫斯特还收藏了许多当代著名艺术家的作品。

赫斯特还在伦敦获得另一处地产的建造许可证。这处地产位于伦敦南部,在那里赫斯特将建起半条街那么大的艺术交易场所,包括9个独立的画廊,还有一个赫斯特亲手设计的餐馆,可能还包括一个录音室。当然,兴趣广泛的赫斯特,还编写剧本,导演电影短片,拍摄MTV,组建乐队。

当访问他时,年过四十的他脸色红润,笑起来灿烂无比,又如此开心,刚刚还两手放在膝盖上端坐着,一会儿就手舞足蹈起来,一派天真的模样。问起他此行的感受,他近乎撒娇地抱怨艺术展览全面“主宰”了他的生活,以至于他连看书散步的时间都没有。聊及自己的各种遭遇及世事变迁时,他才流露出一点的沧桑感和悲悯之情。

他承认在一九九零年代期间曾沉迷于毒品与酒精:“我开始用古柯碱与酒...我成了个他妈的废物。”他因荒诞的行为而出名,譬如曾在记者面前将香烟顶在阴茎上。他之前常在伦敦苏活区知名的Groucho俱乐部出没,但后来因为他的行为而被拒绝往来。

但无论其他方面如此辉煌又如何惨淡,他保留最纯真的部分在绘画上。对于作画,他只是因为喜欢。让画笔经由心脏的流淌而妙笔生花。他谈到有一次,大卫·巴里来到工作室想创作一幅画,请他以及另外的几位艺术家围绕一个圆盘旋转体进行创作。大家在上面泼洒了很多颜色,但他们几个人始终无法完全进入状态。直到他特请了一位小朋友来工作室帮助创作。不需要理由,只要喜欢,小唐尼就可以一直在旋转地圆盘上随意泼洒颜色。没有理由,没有步骤,只要他喜欢就好。大家在小唐尼的带动下一起玩了起来,整间工作室充满笑声,每个人都觉得非常尽兴。他深深地懂得“当我们不再是孩子的时候,我们就已经死了。”,至少在他的艺术领域,他时刻一颗赤子的心。

正因为纯真,作为一名艺术家,他成就了有史以来成名最快的“YBA”的职业轨迹——第一幅斑点画、第一幅旋转画、第一个玻璃柜、第一只药箱……不管是好是坏,它们都在那儿。它向人们揭示出他在过去几十年中艺术生涯的某个侧面,这一点很重要,“我并不是刚出娘胎就是个满嘴‘去你妈的的坏小子,而这似乎正是目前人们对我的普遍印象。”

这种印象其实常常让他苦恼,甚至陷入无法忍受的虚无主义状态。

家庭生活算是他的救赎。他心爱的妻子米亚·诺曼是加州人。她是他内心深处的一股溪流。在爱的滋润里,他们的长子Connor出生于一九九五年,次子Cassius出生于二零零零年;三子Cyrus出生于二零零七年。Connor出生后,他就将自己大部分的时间花在经营位于德文郡北部一间有三百年历史的农场旅馆上。

“我的大儿子康纳已经十八岁了,有好几位朋友已经告别人世。我正在不断变老,我不再是那个对着世界呐喊的疯狂的混蛋,突然之间,我已经四十八岁,我在举办一场所谓的中期回顾展。不知道为什么,这一切看上去总有些不对劲。”鲜花与掌声如潮水般涌来之际,正值盛年的赫斯特看到的却是“死亡与挫败”,“我知道,这是一个收获的年龄,但更重要的是,你开始意识到你已不再年轻。我永远也不会回头看。我一直这样想,我一直痴迷于新鲜事物。这一切都在改变。”

它像一首挽歌,既献给自己的职业生涯——它大起大落,他也因此尝遍了生活的味道,也献给一天天迫近他挚爱的概念主义的死亡。他扬言概念主义“已彻底走到了死胡同”,“你花了二十年来庆祝你的不朽,结果却发现一切都是徒劳的。”

皇帝四重奏

维也纳(Vienna/Wien)是高贵的,因为骨子里是纯正的皇室血统。漫步在维也纳街头,犹如一次重返帝国时代的时空旅行。巴洛克式的建筑,宫殿、广场、花园、喷泉、哥特式教堂,目之所及极尽细腻奢华之能事,即使走进室内,也有富丽堂皇的吊灯、精心雕琢的内饰甚至带着华丽边角的桌椅板凳等着你,非要晃花你的眼不可。

把霍夫堡皇宫做当维也纳之行的第一站再合适不过,因为霍夫堡皇宫是一定要去看一看的,不去看看,就不懂什么是显赫皇室的气派,就不懂那种难以诉诸笔墨的奢华。它历经近700年的修建,最终形成了一个由18个翼,19个庭院和2500个房间构成的庞大皇家建筑群。而坐落于此的西班牙骑术学校精彩的马术表演更是把时空倒退回半个世纪以前,将最正统的传统马术呈现在人们面前。

若说地标,史蒂芬大教堂凭着它一百三十七米高的尖塔占据着独一无二的存在感。从霍夫堡皇宫的后门穿过繁华的步行街,边走边尝尝街边的美味小吃,一路走走停停,就能看到这座建成于1513年的大教堂的尖顶。它是全世界最著名的哥特式教堂之一,教堂内部之细腻宏伟令人叹为观止,阳光透过彩色玻璃画投下溢彩的流光,宗教的肃穆与艺术的精美在这座宏伟教堂中结合得浑然天成。

十三世纪以来,维也纳是罗马帝国的首都,是这个庞大而古老的文明的中心。她有着古罗马文化滋养下与生俱来的典雅,也有着皇室的骄傲和刚毅,她用柔韧的身躯将奥斯曼帝国的侵略阻挡在外,张开臂膀守护着身后大片土地。就在这片宽厚润泽的土地上,改变世界艺术史的维也纳古典主义乐派悄然发芽,最终长成遮天绿荫。18至19世纪末的维也纳是音乐界的狂欢盛宴,约瑟夫·海顿、沃尔夫冈·阿玛迪乌斯·莫扎特、路德维希·冯·贝多芬、大小约翰·施特劳斯、弗兰茨·雷哈……甚至无须给他们任何一个人加上注解,他们的名字就已经自动排列成旋律萦绕耳边。

维也纳森林的故事

冯骥才说,“维也纳人的骄傲与福气之一,是他们生活在层层叠叠的绿色包围之中。”而维也纳人的骄傲和福气,可不仅仅是美妙的绿荫,清爽空气中若少了悠长的音符,就不是维也纳该有的样子。

在维也纳的大街小巷转悠,一分钟都离不开音乐。有的人在街边支个琴就开始演奏,家长带着孩子,孩子也就睁大眼睛安安静静地听,一曲终了,也懵懵懂懂地跟着拍几下小巴掌。所以说这种高贵谦和的气质,是从孩子开始就流淌在维也纳人的骨子里了。

而作为外乡人,对古典音乐一无所知也算不得丢人。很多人根本分辨不出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的作品,也不懂干嘛要区分交响曲和协奏曲,可说起维也纳金色大厅,一脸茫然可说不过去。有的时候这个世界是这样的,即使你对某样东西一窍不通,也总有一个标签让你耳熟能详。维也纳就是贴在古典音乐身上的那个标签,它是她的灵魂、涵养和精气神儿,她是它的起点、信仰和目的地。

维也纳是音乐朝圣者的圣地,如果能在金色大厅听上几首莫扎特和海顿,在国家歌剧院看上一出歌剧,是不知会被多少人羡慕的美妙经历。想要进金色大厅欣赏演出,是要换上正装的,虽然位于市区,换装赶去也颇费了一番工夫。华灯初上之时,音乐之友协会大楼被灯光映得熠熠生辉,金色大厅演出厅也是精巧之极。而指挥棒挥起的一瞬间,金碧辉煌的演出厅将不再重要,这个城市已经把她倾城的魅力,或轻柔,或铿锵地送到你的耳边了。

很多人以为,《蓝色多瑙河》是足以代表维也纳的性格的,但我还是建议你在维也纳的街头一边散步一边听一听《维也纳森林的故事》。它不像《蓝色多瑙河》那么出名,不是每个音符都蹦跳在心尖儿上,让人怦然心动,却像墨绿的树海,投下让人心安的荫凉。你会点点头,是的,它讲的是维也纳的故事,它就是维也纳人的骄傲与福气本身。

费加罗的婚礼

电影《茜茜公主》是一出维也纳式的宫廷童话。十七岁的罗密·施耐德的回眸一笑,眼波流转,顾盼生辉,迷了多少代人的眼。她是伊丽莎白·亚美莉·欧根妮,乳名茜茜。她是每个小姑娘心中憧憬的完美小姐,公主,维也纳风华绝代的皇后。美泉宫因这个传奇女人而闻名,它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设计于1692年。美泉宫内部装饰大气华美,桌椅器皿精致考究,穿过青翠绿树围成的迷宫,登上能俯瞰整个美泉宫的亭台,庭院中碧树初蕊,绿草含滋,阳光铺天盖地,花朵纷繁怒放,好一个无忧无虑的避世天堂。最美妙的部分莫过于坐上古典欧式马车,体验一把皇室贵族出游时的心境,好像时光穿梭,又回到了那个喧嚣而典雅的帝国时代,整个人都高贵起来了。

蓝色多瑙河

在离开维也纳之前,请一定要再听一听《蓝色多瑙河》,那就像是生活在音乐、美食和蓝天碧草之间的维也纳人的灵魂。维也纳是这样一个自在的城市,无忧无虑,不卑不亢,带着骨子里的高贵,带着沉稳的帝国气质,还有带着点欧洲人的小幽默,连夜色都是安然的蓝。

补记(以下资料来自网络):

Goodnight Vienna(晚安维也纳):披头士鼓手Ringo Starr第4张个人专辑。发行于1974年11月15日。

皇帝四重奏:C大调皇帝弦乐四重奏,奥地利作曲家海顿作品76号《厄多迪伯爵四重奏》中的第3首乐曲。弦乐四重奏历史上最经典的作品之一。为电影《茜茜公主》配乐之一。

86年。

维也纳森林的故事圆舞曲:作品第325号,小约翰·施特劳斯继圆舞曲《蓝色的多瑙河》之后的又一部杰作。完成于1868年。

费加罗的婚礼:莫扎特最杰出的三部歌剧中的一部喜歌剧,完成于1786年。

蓝色多瑙河圆舞曲:作品314号,完成于1866年,奥地利作曲家小约翰·施特劳斯最富盛名的圆舞曲作品。被誉为“奥地利第二国歌”。

猜你喜欢

赫斯特维也纳艺术家
有艺思:支持NFT,你会烧掉一张赫斯特吗?
解密维也纳新年音乐会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
中国风格和欧洲传统的相遇十八世纪赫斯特瓷器
畅游全世界最宜居的城市——维也纳
夏天探测器测试维也纳情感知足感
图说
Adobe助力赫斯特中国公司打造数字出版生态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