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阳城镇化现状及发展建议

2013-04-29王占先

农村农业农民·B版 2013年9期
关键词:小城镇城区城镇

王占先

“十一五”以来,河南省南阳市加快实施中心城区带动战略,培育壮大县城,突出发展小城镇,城镇化总体水平提高较快,由2005年的30%提高到2010年的38%,与全国的差距由2005年的13个百分点缩小到2010年的11.7个百分点。南阳已进入城镇化中期快速发展的新阶段,步入城镇化与工业化互促共进的新时期。

一、城镇化发展现状

2011年,南阳市城镇化率为40%,比河南省平均水平41%低1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水平51%低11个百分点,远低于东南沿海同级地区。

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中心城区和县城辐射带动能力不强。南阳中心城区规模不大,新区建设刚刚起步,经济影响力明显不足,难以聚集外部要素资源,发挥主带动作用,在推动全市城镇化进程中的作用不显著。二是城镇化滞后工业化。2011年,南阳市工业化率为48.2%,城镇化明显滞后于工业化,不利于推动三大产业协调发展。三是产业结构不合理。第三产业增加值与人口城镇化水平正相关,存在因果关系。南阳市城镇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对周边地区的辐射能力很小。第三产业逐年在增加,但仍然存在第一产业比重过大、第三产业欠发达的问题,产业发展对全市经济的推动能力弱,形不成较强的集聚效应,不能很好地推动城镇化进程。

二、促进城镇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调整发展思路,推行协调发展

着力推进以产业集聚化和人口城镇化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在推动城镇化进程中,政府要从实际出发,选择适合南阳城镇化发展的正确模式,创造有利于城镇发展的体制机制环境、政策环境,走出一条具有南阳特色的城镇化道路。要采用重点推进、典型引路的办法,整合市域优势资源,合理定位,明确分工,科学规划,各展其长,形成中心城市、县城、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格局。

(二)优化城镇布局,完善城镇体系

按照核心带动、轴带发展、节点提升、对接周边的原则,构建以中心城市群为主体形态,辐射带动县城、小城镇和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的具有盆地特色的四级城镇体系。

一是推进中心城市组团化发展。把做大做强中心城区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实施中心城区振兴工程,按照“一圈一副两轴三极”的城镇发展布局,推进中心城区与官庄、鸭河、麒麟湖、镇平、社旗等组团化发展,强化邓州副中心地位,加快旧城改造、城市商务中心区和特色商务区建设,构建现代化交通体系,提升城市品位,完善城市功能,构建功能分工合理、交通快速便捷、具有竞争优势的城市集群,共同带动区域发展。着力打造城市增长核心——南阳新区,与中心城区在就业、产业、设施等城市功能方面形成相互呼应、相互推进的局面,推动中心城区提速发展,提高中心城市首位度。加快城市组团、中心城区、新区协同发展,促进产业集聚、创造就业岗位,增强城镇综合承载力。推进从中心城区牵引向中心城市群牵引转变,进一步提升南阳中心城区和邓州副中心的承载能力和区域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二是加大县城建设力度。加快邓州市域副中心城市建设,推进西峡、淅川经济一体化,推动南召、方城、新野、桐柏、内乡充分利用特色资源,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完善城市功能,提高承载能力,增强群体竞争力,把有条件的县城发展成为中等城市,提高承接中心城市辐射能力和带动农村发展能力,提升县城发展水平,衔接中心城市和小城镇,协同支撑带动南阳城镇化发展。

三是大力发展小城镇。根据产业发展现状和资源优势,扶持引导非农产业基础好的建制镇发展成为工业主导型、专业市场型、旅游开发型、古镇保护型、交通沿线型、城郊结合型、开发新区型等特色中心小城镇。重点抓好50强镇建设,精心打造其中主要交通干线、旅游专线、产业带上的小城镇,通过抓特色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和提升公共服务功能,引导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向产业集聚区集中,以人口和产业的集聚带动城镇发展,努力形成一批规模适度、特色鲜明、功能齐全、设施完善的小城镇,把基础较好的中心镇发展成为小城市。

四是积极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统筹考虑耕作半经、人口规模和未来城镇化水平等因素,整合4610个行政村,按照20年不落后的标准全面规划、合理布局新型农村社区。选择靠近中心城区、城市近郊、集镇周边、产业集聚区、国道省道两边的地方,突出抓好100个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示范点,尽快完成规划编制、土地审批、项目招标等工作,抓紧开工建设,实现率先突破。走中心城市、县城、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形成层次分明、结构合理、功能互补的现代城镇体系。

(三)坚持工业主导,促进产业集聚

继续坚持工业主导地位,着力建设14个产业集聚区,发展特色产业集群和基地,进一步促进工业在全市的集中集聚集约发展。

要抓住我国经济总体转型扩大内需、产业由东向西转移的有利时机,以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为依托,加大工作力度,积极争取在新一轮产业重构中打造产业集群,发展优势产业,全面提高城镇经济发展的规模效应和聚集效应。通过产业集聚区建设来促进产业空间集中,带动人口空间集聚与第三产业发展,吸引农村人口向城镇有效转移,最终实现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与新型农业现代化互促共进、协调发展的局面,将产业集群区打造成为新城区的发动机和增长内核。

同时,努力提高第三产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大力发展服务业,扩大社会就业,促进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积极发展现代物流业,降低区域物流成本,增强对外辐射带动作用。加快发展金融服务业,更好地发挥金融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整体服务功能。

(四)完善政策措施,推动快速发展

要充分研究国家宏观政策及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的相关政策,解放思想,大胆改革,切实破除城乡分割的体制机制障碍。一要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彻底打破城乡分割的二元户籍管理制度,以职业标准划分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二要改革现有土地制度,特别是农地流转、征用、补偿制度,在失地农民、政府和开发商之间合理分配土地增值受益,合理满足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土地需求,切实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和粮食安全。加强建设用地宏观调控,优化配套土地资源;提高现有城市建设用地利用率,积极推行集约节约用地;建立市场化的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推进土地使用权合理流转。三要创新投融资机制,拓宽融资渠道,动员各方面力量多形式、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推动城镇建设投入与产出,实现良性循环。四要改革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破除城乡分割的社会保障体制,加大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不断完善医疗、住房、教育、就业等各项配套政策,降低城市准入门槛,构建农民工享有与城镇居民同等待遇的社会保障制度。五要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切实改造城镇棚户区,有效解决农民工住房问题。六要建立城乡统一、平等竞争的劳动力市场,消除歧视农民工现象。七要深化城乡教育制度改革,加强农民工的职业培训,提高农民工素质,在教育上对农民工子女和城镇居民子女一视同仁。八是探索建立城乡利益平衡机制,完善城乡平等的要素交换关系,建立区域统一、城乡统筹的土地市场体系,加快土地征收制度改革,确保农民在土地增值中的收益权。九是探索建立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制度,着重在统筹配置资源、协调治理环境、建立生态补偿、完善资源价格、探索产权交易、合作发展区域和健全财政转移支付等方面解决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资源环境突出问题。

作者单位:河南省南阳市委政研室

猜你喜欢

小城镇城区城镇
长沙市望城区金地三千府幼儿园
2.5 MPa及以上城镇燃气管道与输气管道区别
文化边城镇远
金霞早油蟠在保定满城区的表现及栽培技术
福田要建健康城区
小城镇社会治理创新逻辑
城镇排水系统量化指标体系研究
加快小城镇建设应采取的措施
城镇医保支出为何跑赢消费支出
对淮安市城区河道生态建设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