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张政策会引发“三次探底”
2013-04-29许小年
许小年
在结构性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之前,任何扩张性的宏观政策都仅仅是暂时的,而且会使原有的问题进一步恶化。
对欧洲来说,最坏的时刻还没有到来,而中国经济刚刚开始下行。金融危机是全球经济结构出现严重失衡所引起的,具体而言,欧美国家过度借贷、过度消费,中国或者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则是过去过度投资引起结构性失衡。美国经济最坏的时候已经过去,但其结构调整不是由奥巴马政府推动的,而是由市场推动的。
为什么说欧洲经济最坏的时候还没有到来?因为在金融危机之前,欧洲的杠杆率有所提高,债务有所增加,但是与美国不同,欧洲的去杠杆化还没有开始,它的资产负债表仍处于很糟糕的状况。过去积累下来的债务还没有清理,所以欧洲短期之内看不到复苏的希望,那么欧洲和美国的区别为什么会产生呢?
因为美国是资本主义,欧洲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保护的不是债权人,而是债务人。美国的租房人如果付不起房租,房东可以立即把他赶走,但在欧洲,房租付不出也不能赶他走,因为社会主义不以资本推论。
欧洲的社会主义还体现在它的公共财政上。为什么欧洲国家的政府会出现债务危机?因为过去钱借得太多,现在政府的现金流发生了问题。要削减财政赤字,降低政府债务,只有通过财政紧缩,但是社会主义的欧洲拒绝财政紧缩。这就是欧洲杠杆率降不下来的原因之一。
这对中国来说,意味着在今后一段时间里,长期依赖的外部需求拉动GDP的可能不存在。尽管美国经济在恢复,但它的经济恢复主要依靠国内市场,而不是海外。长期以来,由于投资驱动,中国在各行各业形成了大量的过剩产能,2012年下半年执行的“4万亿2.0”又造成基础设施都过剩。这些已形成困扰中国经济发展的结构性问题。
消费会拯救中国经济吗?不会,因为没有收入支持。在过去的十几年里,中国的国民收入分配不是朝着有利于居民的方向发展,而是向政府和企业倾斜,政府的收入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居民的收入增长速度,结果是政府收入占GDP的比重稳定上升。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政府的收入占GDP的比例为12%,到了2001年,这一比例已经超过30%。
中国经济的二次探底发生在2012年上半年。当年的下半年起,企业普遍感觉日子好过了,发改委再次开始批项目。但我把“4万亿2.0”叫做二度松宽,但是二度松宽不可避免的带来“三次探底”。在结构性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之前,任何扩张性的宏观政策所带来的效果都仅仅是暂时的,而且会使原有的结构性问题进一步恶化。
目前,很多人认为城镇化能够拉动居民消费,但我认为城镇化是靠不住的。中国目前缺少的是投资机会,那么,到哪里去找新的投资机会?这就需要进一步改革,需要进一步的开放。这一次的开放是对内开放,电讯部门要开放,天然气部门要开放,服务业要开放。现在的问题不是宏观政策所能解决的,而是要在供给这方面做结构性改革,更加彻底的开放,这样才能让投资者普遍感到需求不足的时候,找到新的增长点来支撑中国经济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