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管理者如何增强创新意识
2013-04-29吴铜霞
吴铜霞
当今时代是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也是比较激烈的,提高国家的竞争水平需要人才的支持,而且面对当今时代,我们需要的是具有创造能力的人才。这需要教育管理者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在教学环节中融入创新意识,这才能从根本上增加人才的数量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国家的发展贡献教育的力量。创新无疑已经成为一个高频词汇,现在世界各国都在致力于创新的工作。本文结合自己的实际经验,对增强教育管理者的创新意识的途径进行了探析。
教育就是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给予,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教育的根本目的还是让学生掌握学习的能力,在今后的工作中可以更快地掌握工作技巧,少走弯路。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在践行九年义务教育的政策,为各大高校培养出了许多学术精英。但是,一些教育管理者忘记了国家进行教育工作的根本目的,只是硬性地完成教学任务,国家推行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为培养出更多的专业人才来支持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关于人才还没有一个比较科学的定义,人才就是指掌握一技之长并能够发挥作用的个体,人才是依据能力与自身素质来定性的,而不是以考试分数来衡量。教育管理者往往只重视提高学生的分数,对学生进行题海战术,而忽略对其能力的培养。如今的时代已经是一个竞争非常激烈的时代了,不能再按传统的观念来教育学生,而是要推陈出新,将创新意识运用到教学工作中来,否则会毁了学生的前程。创新型教育是教育管理者应该接受并为之付出努力的教育模式,增强教育创新意识是具有重大意义的。下面就增强创新意识的主要途径进行浅要分析,希望为相关教育管理者提供一些参考性建议。
一在教育观念上不急于求成
创新与保守是死敌,但创新绝不是急于求成。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不少人抱着干一翻事业的心态,上任不久就制定出富有新意的学校工作目标或规划,以期通过这些目标的导向和激励功能来展示自己的办学宗旨,来调动全体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然而由于这些目标或规划的制定过程,缺乏对学校历史的考察、现状的分析、未来趋势的思索,缺乏现实环境条件与教育的超越本质理念之间的客观把握,缺乏自上而下,由下往上的全体教职工的民主参与及科学决策的程序和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案,因而,不能充分集中集体的智慧,得不到或不能尽可能多地得到教职工认识上的认同、情感上的理解、行动上的支持,甚至使教职工望而生畏、望而生厌、望而生怨,使目标失去了导向功能,分散了凝聚力,抵消了激励作用,结果导致目标不能实现或不能如期保质实现,从而使教育管理者产生较为严重的心理挫折感。因此,首先要善于用理论的思维来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善于用理性的眼光来分析现状、关注未来,善于在实践中把握学校教育现状与教育理念的动态平衡点,不急于求成,不急功近利,不失时机地分层次、分阶段地提出适宜的目标和要求;其次要正视挫折,不断提高个人对挫折的忍耐力,不断提升自己的抱负水平,依靠坚强的意志力量去补偿、升华对目标的追求,决不因遇到挫折就轻易半途而废或产生消极情绪。
二在管理思路上不随意盲从
教育管理者增强创新意识就需要从根本上改变自身的管理理念,不能跟随他人的管理理念,而是要“特立独行”,制定出适合自己学校特点的教学方案。盲目地跟随他人的教育管理观念,会降低教学能力,影响教育成果。比如,对于学生数量比较大的学校而言,需要考虑到对于学生的整体性教育,不能只顾一部分学生,这样虽然能培养出个别优秀学子,但是会降低整个学校的培养率,进而影响学校的形象,降低学校的生源;另外,需要依据学生的整体情况制定教育方案,有的学校实行重点班与普通班分班上课的制度,这一制度只适合于个别学校,对于那些学生整体素质参差不齐的学校是不适合的,采取优秀生带动普通生的方法才是正确的选择。所以不同的学校应该采取不同的管理模式,这要求教育管理者在管理观念上不能盲从。
三在探索工作中不畏艰难
实行创新型教育管理模式所面对的压力是很大的,这需要教育管理者具有顽强的毅力,在探索新型管理模式的工作中不畏艰难险阻。学校自身的管理模式一般都是使用了许多年,绝大多数的学校管理者是不愿意进行改变的,因为在推行新的管理模式的工作中会遇到许多压力。首先,对于教育管理者自身而言,改变管理模式需要花费很多精力,而且改变之后的效果具有不可预见性;其次,教育管理者需要承受来自学生家长的压力,学生家长选择一个学校必定有一定的原因,其中学校自身的管理特点是主要因素,如果学校进行教育管理改革会让学生家长难以接受,担心孩子的成绩会受到影响;再次,教育管理者会受到来自学生的压力,学校制定的教育管理制度因为学生的配合才能实现,新型的管理模式很可能会受到学生的排斥;另外,教育管理者可能还会受到来自社会舆论的压力。总之,在探索的路上会遇到许多的艰难险阻,教育管理者需要以顽强的毅力来面对,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四在管理行为上不虚伪武断
新颖的管理思想,管理思路必须建立在实事求是地研究学校现实的基础之上,并具体体现在管理行为的操作过程中。所谓创造,并不表现为刻意的“别出心裁”,而是一种在现实基础上的超越。
师生的道德观念、价值取向、教师的教风、学生的学风是校风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教学质量而言,教师的教风和学生的学风是重要影响因素。教师的教风会影响学生的学风。试想,教师有高度的敬业精神、严谨的治学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学生有对学习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求、刻苦学习的精神,教和学成为一种追求和需要的风气在学校形成时,教的水平就会提高,学的行为就会变为主动和自觉。教师和学生的内在潜力就会被激发,教学质量怎会不提高?因此抓教师的教风和学生的学风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一个富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教育管理者,不应该是虚伪的、武断的。求实务实,方能使创造不会悬空;博采众长,更能使创造富有生命力。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树立创新意识,洞悉教育规律,就能把学校梳理成一片脉络清晰的田野,我们还深信,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也将结出一个又一个沉甸甸的硕果。
五在实际教育环节中运用新型设备
教学活动为了提高教育效果,需要使用一些辅助性的教学工具,运用新型的辅助设备也是创新意识的体现。现在,许多学校的教学模式存在单一性的缺点,只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提高教学质量了,现在的学生都喜欢接触新事物,新型设备的使用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课堂气氛,所以将新型辅助教学设备运用到教学工作中也是推行创新型管理模式的有效途径。信息技术无疑是这个时代的标志,信息技术帮助我们解决了许多问题,计算机是信息技术的载体,在教学环节中运用计算机软件进行辅助教学是教育创新的需要。计算机软件辅助教学目前已经得到了广泛的普及,但是众所周知,信息技术的更新速度是非常惊人的,相关教学辅助软件的更新速度也是非常快的。新型的软件是在旧版本软件的基础上设计出来的,它减少了自身的缺点,所以运用更新型的教学辅助软件必然也会相应地提高教学质量。然而这一工作需要学校管理部门的支持,定期对学校的教学设备进行检查更新,同时这也会让管理者形成一种习惯,增强他们的更新意识,也就是管理观念的创新意识。
六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
人民教师是教育活动的执行者,是教育管理理念的践行者。创新型管理模式的推行需要人民教师的配合,在推行工作中注入人民教师的力量才能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加大对于教师的培训力度是具有重要意义的。首先,对教师进行培训可以让教师了解到学校的管理理念,认识到创新管理观念的重要性,让教师在教育环节中改变教学任务的侧重点;其次,对教师进行培训可以让其掌握更新的教育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比如让教师掌握电脑课件的基本制作方法,减少其教学工作的准备时间,同时也能够让教师更喜欢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辅助教学的模式。再次,对教师进行统一培训,可以减少其职业素质参差不齐的问题,让每个教师都具有良好的教学本领。所以加大对于教师的培训力度也是改进学校管理模式的途径之一。而且,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可以让学校管理者形成良好的管理观念,增强其创新管理的意识。
七做好人民群众的思想教育工作
在上文已经说过,创新型教育模式推行的过程会承受许多压力,其中最大的压力就是来源于人民群众的舆论力量,所以做好人民群众的思想教育工作也是具有必要性的。教育管理者不仅仅是指学校的管理者,同时也包括更高层次的管理者,政府就是人民群众的管理者,虽然政府没有对人民群众进行学术上的教育,但是思想教育也是一种教育工作,所以政府部门也属于教育管理者,而且其承担的责任是重大的。在学校教育模式改革的过程中需要人民群众的配合,而这要求政府部门对人民群众进行必要的思想教育,让他们了解到我国教育工作的现状以及进行创新型教育管理的意义所在。这样可以推进创新教育管理工作的实施,另外,让人民群众具有创新意识也可起到带动作用,增强教育管理者的创新意识。
本文结合自己的实际经验,对增强教育管理者创新意识以及推行创新型管理模式的途径进行了探析,以前为相关教育管理者提供一些参考性的建议。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是支持国家进一步发展的动力,教育部门需要改变传统的教育管理理念才能满足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在实际的管理改革工作中会遇到来自各个方面的压力,这需要管理人员具有顽强的毅力,不畏艰难地将改革工作做到位,另外,政府部门也需要加强对于人民群众的思想教育,以此来促进创新型教育管理模式的实施。
参考文献
[1]黄富荣,罗云瀚.浅析高校青年管理者的继续教育[J].中国成人教育,2007(09)
[2]张晓霞,宁德煌.“教育管理者”与“教育领导者”辨析[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01)
[3]全继刚.入学教育:高校管理者的第一课[J].教育与职业,20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