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学校开展“三课一特”的思考
2013-04-29马铁铃
马铁铃
对于70%以上都是山区的北京市延庆县来说,在教学硬件条件落后、优质资源相对缺乏的情况下,2012年延庆教委获得“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单位”称号。可以说,延庆教育近几年的发展是北京山区教育的一个典型。笔者认为,教育是一个长期、系统的工程,要想把它做好,就要寻找其中的规律。
“开展‘三课一特—走进学校活动,促进‘主题和‘主线全面落实”就是延庆教委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提出的工作思路。其中,“三课一特”即课改、课程、课堂和学校办学特色,具体来说就是学校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将三级课程的执行情况、课堂教学情况以及学校特色发展情况进行展示和交流。而走进学校是贯彻落实“树立科学质量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工作主题和“转变教与学的方式”工作主线的一种有效形式。通过这一活动,学校之间有了真实、充分交流的平台。
为贯彻落实延庆县教委提出的这一工作思路,各校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丰富的、创新性的成果,凸显了学校的特色。笔者认为,要进一步开展此项活动应明确一个目的,认识一个问题,沿着一条路径,确信一个道理。
一、明确一个目的
走进学校是一个平台,通过这样一个平台,可以展示学校的环境,教师与学生的精神面貌,教育教學成果等教师、学生、学校方方面面的发展问题,进行校际之间的交流,从而实现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的目标。
二、认识一个问题
校本课程是办学特色的形成,是实施综合素质提升工程的重要内容。为什么?从学校特色、校本课程的内涵以及开发校本课程和形成学校特色的目的就可以找到答案。
学校特色是学校在办学过程中形成的先进的、独特的、富有时代特征和相对稳定的学校文化。第一,学校特色体现了个性化的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这一思想和理念是学校特色的灵魂,它是独到的,是其他学校所不具备的。第二,学校特色是立足本校,从本校实际出发,密切结合学校实际的产物。它体现以学校为本的校本发展的理念和策略。不从学校实际出发,是不可能形成学校办学特色的。第三,实践出优势,实践出特色。学校特色是在教育实践中努力挖掘、继承发扬并积极创造本校优势而形成的。
校本课程是以学校教师为主体,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根据学校的办学思想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校本课程强调以学校为主体和基地,充分尊重和满足师生的独特性和差异性,特别是使学生在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中难以满足的那部分发展需要得到更好的满足。
从学校特色和校本课程的内涵不难看出:形成学校特色,其标志是学校所提供的优质教育不仅表现在教学质量、教育效果上的“优”,而且还能提供“特”,即以多样化的教育来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及潜能的发展需要。学校可以根据自身所处的独特地理环境、社会环境、人文环境自主配置教育资源,自主研发教育参考资料或选择适合于本校学生学习与成长的校本课程,从而满足学生不同的个性化需求,其目的是提高学生、教师的综合素质。
因此,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我们应以校本课程建设为突破口,结合学生实际,结合当地社区的实际,从教师的基本素质,从学生的需求来设计、开发、实施校本课程,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促进师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三、沿着一条路径
通过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健康品格的形成、生活经验的丰富,实现学生知识水平、思辨能力、应试能力的提高。
根据小学、初中、高中不同学段的特点,沿着我们自己的路径使学生综合素质得以提升,即小学、初中,乃至高中的前一两年都应该最大限度地利用我们的校本课程丰富学生,积淀学生。通过这些积淀,学生综合素质提高了,健康品格形成了,生活经验也丰富了,进而知识水平总量变大,思辨能力得以提高。高考、中考在那摆着,我们不能因为搞了素质教育,搞了校本课程,使我们的成绩下来了,这不是我们的目标,但也不能为了提高成绩,搞简单的题海战术,用落后的灌输式方法压学生。我们应该通过素质教育、人性化的教育,让孩子有充分的积淀,去生成一种能力,去生成新的成绩,这是我们一种生态的办法,符合学生的成长规律和我们对教育、对知识的认知规律。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的时候,孩子具备了相应的能力和素质,以健康的人生品格、健康的知识积累,进入高中阶段,去应对更高的知识难度、更多的学科科目。
四、确信一个道理
小胜靠智,大胜靠德。教育的德是什么?教育的德首先体现在正确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思想上,其次体现在行为规范、师德影响上,第三体现在我们对学生成长规律和认知规律的积淀和理解上。
1.教育的德首先体现在正确的办学思想和办学理念上
教育的德首先体现在正确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思想上,核心体现在校长治学的方针、方法上,体现在领导班子管理学校的措施与方法上。“十八大”报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及《北京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教育的领导问题上都是这个观点,专家治校,内行管理。那么,专家和内行体现在什么地方上?这样一个培养人的系统,不是简单体现在权力管理、行政管理上,而是体现在思想的管理、理念的管理上。类似于我们构建生本课堂,就生本课堂而言,“生本”这两个字既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育模式,它的核心就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
2.教育的德体现在教师良好的师德、行为规范上
教师的师德、行为规范概括来说就是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及其表现出来的思想和工作作风,包括对政治的关心和了解、对职业的热爱和投入、对同事的团结和协作、对学生的尊重和爱护、对学术的严谨和进取以及对自己的要求和自律等各方面的综合状况。因此,只要用真诚的心去感化学生,用真诚的爱去引导学生,就能当之无愧地说热爱教育事业。著名教育家斯霞曾经说过:“要使学生品德高尚,教师自己首先应该是个品德高尚的人。”教师是学生的一面镜子,言谈举止、为人处世、衣着穿戴……都是学生私下议论的话题。为人师表不能说一套做一套,应严于律己,言行一致,成为学生的表率。
3.教育的德体现在对学生成长规律和认知规律的积淀和理解上
学生的成长规律和认知规律是两个系统。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具有不同的生理特点、成长规律,我们需要了解这些,以保障教育方法适应不同的孩子。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在教学方面,有些是螺旋的,有些是直线的,教师应该注意这些区别。
综上所述,要想使教育质量全面提升,保持教育的持续发展,我们就要注意办学理念、办学思想、行为规范、师德影响、对学生成长规律和认知规律等方面的积淀。正确理解大德积淀的内涵,才能使学校工作有新的成果、新的特色以及新的经验,才能不断积小胜为大胜,把阶段性胜利积累成一个更好的成绩,把学校办得更有特色。
(作者单位:北京市延庆县教育委员会)
(责任编辑:马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