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被妖魔化的沙尘暴

2013-04-29李栓科

地理教育 2013年9期
关键词:纱巾酸雨沙尘

沙尘暴所到之处,飞沙走石、黄沙弥漫。然而,人类没有必要、更没有能力阻挡沙尘暴的发生。

沙尘暴古已有之,且具有一定周期性。早在几千万年前青藏高原就已隆起,它阻挡了来自印度洋湿润的西南季风,在中亚与我国的西北地区造成大范围的干旱和荒漠区,这一区域又正处在西风带,这些是沙尘暴形成的根本要素,与人类活动无关。但人类发展过程中的过度放牧、开垦种植和砍伐森林,使许多土地裸露,确实可以加剧沙尘暴的强度和频次。历史上,沙尘暴记录密集期,都与气候的变冷变干相对应,每逢此时,北方草原游牧民族频繁南下、社会动荡不安。

沙尘暴作为一种自然现象,是地球自然生态系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和其它许多自然现象相互关联、互为因果。假如消灭了(实际上永远不可能)沙尘暴及其源头的沙漠干旱地区,也就消灭了地球上的多种自然生态,绝灭了适应干旱气候的一切物种,并会引起全球所有自然系统更加可怕的反馈、报复甚至引发难以想象的灾难。

地球表面由不同尺度的自然带所控制。一个地区是否成为干旱区和沙漠,最根本的是由这一区域的降水量决定,从这个角度说,如果大的气候条件不变,沙尘暴或者沙漠是不具有侵略性的,因为自然已经为其划定了界限。

沙尘暴所造成的危害人人可见,但并非百害而无一利。

首先,沙尘暴塑造了近百万平方千米的黄土高原。正是黄土高原疏松土壤的易耕性,才使先民择此生根繁衍至今。沙尘暴还使荒芜死寂的诸多海岛身披沃土而易居并繁荣,从夏威夷群岛、日本列岛到我国的庙岛群岛,无一不是沙尘暴的受益者。

其次,沙尘暴所迁移的沙尘一定程度弥补了一些地区的土壤不足,如撒哈拉沙漠每年因沙尘暴向亚马逊盆地输入的沙尘量就有约1 300万吨,相当于该地区每年每公顷增加190公斤的肥沃土壤。另外,沙尘暴在一定程度上也均衡了全球土壤的营养肥力。

沙尘暴能有效地缓解酸雨。沙尘含有丰富的钙等碱性阳离子,这些外来的、地面扬起的碱性沙尘都能有效地中和酸雨。我国北方地区工业很发达,但除个别城市以外很少有酸雨发生,这与北方常有沙尘天气有很大关系。

沙尘还能大量反射进入地球的太阳辐射,从而使地球降温,抑制温室效应,大约抵消人为排放温室气体造成全球升温值的20%。

沙尘暴还维系海洋生态系统的循环与稳定。沙尘含有丰富的营养物,一些海域淤泥中的营养物约40%是由沙尘暴带入的,促进了该海域生物的繁茂。假如人类有一天强大到能根除沙尘暴,那生猛海鲜恐怕又会成为历史的记忆。

事实上,按照地理学的自然带和地域分异规律,处于什么自然带上,有什么样的降水和温度,就只能生长什么样的植被,这是人类所不能改变的。

在草地植树防风沙又把草地变成沙地的人为灾祸屡见不鲜。干旱半干旱地区可怜的降水也许仅够小草生长之需,但当人为地植入大树时,那点水远远不够树木生长,于是树木就凭借其根系向四周、地下深处吸夺水分,很快周边的小草枯死了,再也没有能为大树储备水分的绿草,导致大树小树均逃脱不了死亡的命运,最终留下一片又一片沙地、一棵又一棵枯树干。

其实科学界早就认为沙尘暴在逐年减弱。80年代初的北京一大怪,就是“姑娘的头巾戴两片”,是说冬天头上同时戴保暖的厚头巾和挡沙尘的纱巾。现如今,纱巾早就离我们而去,丢掉纱巾是因为沙尘暴少且弱了,而非自身抗风沙的能力增强。沙尘暴就是一种自然现象,只是近代人类过度的放牧或农耕,以及自以为是的人工改造,才加剧了它的危害性。

李栓科,中共党员。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系,师从周廷儒院士,获硕士学位。曾长期从事极地和青藏高原地区的地貌、第四纪地质环境演变等方面的研究工作。1990—1993年三次进入南极,并在南极越冬。现任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兼任中国地理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国期刊协会副会长、中国海洋学会理事,第29届北京奥运会火炬手。1993年破格晋升副研究员,1994年获中国“第二届优秀青年科学奖”,1995年任首次中国北极科学考察队队长,1996年破格晋升研究员。主要从事极地和青藏高原地区的地貌、第四纪地质及环境演变研究、旅游科普及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的工作。

猜你喜欢

纱巾酸雨沙尘
什么是沙尘天气?
黄纱巾
黄纱巾
近10年汉台区酸雨变化特征及气象条件分析
黄纱巾
可怕的沙尘天气
酸雨的形成、危害及防治
酸雨状况:酸雨城市占全部城市数69.6%
模拟酸雨大气环境中Cl-浓度对镀锌钢腐蚀行为的影响
黄纱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