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群众路线要重点完善三大制度体系
2013-04-29王巍
王巍
作风问题具有反复性和顽固性,转作风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必须在“常”“长”二字上下功夫,一个是要经常抓,一个是要长期抓。邓小平讲过,制度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制度问题不解决,思想作风问题也解决不了。因而,贯彻群众路线最终要落脚于建立稳固而长效的制度。
具体说来,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推进具体制度的设计和完善。
建立和完善党群之间的沟通机制体系。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要做到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就必须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也才能保持高效、务实、为民的工作作风。这就需要通过机制创新,让领导干部下基层做工作、听民意做决策成为常态。同时,还必须以制度推进调查研究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把调查研究作为转变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和提高科学决策水平的重要环节。例如,规定领导干部每年到基层调查研究的时间;建立调查研究工作档案,记录开展调查研究工作的时间、对象、内容和方式;建立由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等部门组成的调查研究联席会议制度;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和群众关注热点的重大政策措施出台,要事先公布方案,并采取听证会、论证会的形式,广泛听取群众和专家意见,提高领导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程度。
建立和完善群众利益的协调机制体系。在群众利益诉求日益多元的情况下,如何通过建立公开、透明、规范的程序确保公正处理群众利益问题,是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工作作风的重要体现。此外,化解群众利益矛盾,也已经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要做到这一点,应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多元化的诉讼外纠纷解决机制,包括当事人之间的和解、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调解、劳动争议处理制度、消费者纠纷解决机制、医疗纠纷处理机制以及工青婦等群团组织的协调处理等制度。做到在利益纠纷发生之初,便能够通过便捷的诉讼外纠纷解决机制得到疏导与化解,这样就不会导致矛盾激化。
建立和完善干部绩效考核机制体系。干部为人民群众服务,直接面对人民群众。因此,干部作风转得好不好,也应由群众说了算。在干部考核和使用上,不仅要在党内广泛征求意见,还应通过建立外部民主评议机制,从党外广泛征求意见。一是干部作风考核机制可以通过各种网络信息平台,广泛收集群众对相应干部作风的意见和评价;二是每年可以针对干部作风开展广泛的群众评议,并将结果及时向群众公布;三是保障群众对干部作风评议结果的监督权和提意见权利,同时保障其对不公正的评议结果申请再次评议的权利;四是加大群众评议结果在作风考核指标中的权重,让群众说的话更有分量。
(作者系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