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干部离群众更近点

2013-04-29王一敬

当代党员 2013年9期
关键词:合川下基层区委

王一敬

问题导向机制如何建立?

——实践证明,作风问题具有反复性和顽固性,解决作风问题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需要着眼长远,建立长效机制,因为制度带有根本性、全局性和长期性,只有严密的制度,才能管根本、管长远。

2013年7月16日傍晚,合川区龙市镇青坝村。

天边一抹火烧云,将周克健家的院子映得通红。

院子里,一群人正热络地聊天。

“李书记,提灌站变压器已经安好了,我家的青口萝卜不怕旱了!”种植大户周克健满脸激动。

“这多亏了区里镇里的干部!”青坝村党支部书记李宗友很感慨。

“对,区里、镇里的干部让我们这里大变样。”大家纷纷附和。

“以前,我们这里干群关系紧张到了极点。”李宗友眯缝着眼感叹道,“今天,干部群众又成了一家人。”

这一声感叹背后,是合川区“下基层·办民事”长效机制的持续发力。

干群关系之殇

2010年4月的一天,合川区云门街道某社区。

一群人闯进社区办公室。

“要拆墙,不得行。那是承重墙,你拆了,我们的房子都受影响。”

“我不拆,怎么装修营业?再说,你啷个晓得那是承重墙!”

…………

原来,社区内一间门市要装修,需改造建筑内部结构。邻居得知后,害怕装修会破坏承重墙,纷纷阻挠。

双方僵持不下,找到社区干部评理。

了解完情况,一名社区干部手一挥:“不要闹。这个问题我们解决不了,要闹你们到政府去闹。”

此言一出,群众的愤怒情绪被瞬间引爆:“你是干部,不找你找哪个?”

近年来,由于园区建设、征地拆迁、旧城改造等工作的推进,涉及群众利益的矛盾激增。面对这些挑战,一些干部对待群众冷漠粗暴,办理民事推诿懒散……由于作风问题,利益纠纷逐渐转化成了干群矛盾。这些问题引起了合川区委组织部的高度重视。

“乡镇干部素质太低了,英语都不会说;基层群众素质太低了,连普通话都听不懂。”一名年轻干部的怨言,引起区委常委、组织部长毛荣志的思考:“这说明一些干部特别是‘三门干部还不知道怎么跟群众打交道,怎么为群众服务。”

“以前,让干部走进基层,走近群众,要么搞成了‘一阵风,要么只是做‘表面文章,干部慵懒散的问题、本领恐慌的问题、民事难办的问题,始终没有得到根治。”区委组织部副部长陈东说,“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要建立长效机制,促使干部转变作风,做到清新从政、执政为民。”

2010年,经过数月酝酿,区委下发《合川区“历练作风·关注民生”干部大行动实施方案》,标志着合川旨在推动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下基层·办民事”长效机制诞生。

其后三年间,每年合川区都以“为民奉献、务实清廉”为主题,开展“下基层·办民事”活动,每年至少两次集中时间到村、社区走访居民群众,为他们办实事解难事。

在机制的驱动下,合川干部队伍竞相动起来……

干部下访找问题

2013年6月7日,合阳城街道五显村“村(居)民开放日”现场。

“王书记又来了!王书记又来了!”

“走,去反映一下问题。”

在“村(居)民开放日”活动现场,乡亲们越聚越多。

“欢迎欢迎,我们就是来给大家解决问题的,大家坐,慢慢说……”区委书记、合阳城街道工作队队长王作安,站在人群中大声说。

现场气氛顿时活跃起来。

五尊社区居民李昌炳握着王书记的手说:“党委、政府为老百姓办的实事、好事,我们打心眼里感谢。但是,我觉得还有些事做得不够细致,如场镇上的一些旧电线杆,可否尽早拆除?”

“我的社保问题要给王书记反映一下。”马岭村三组的老党员唐隆福说。

…………

群众你一言我一语,房产证办理、贫困救助、环境卫生、食品安全……王作安微笑着耐心解答,群众提出的好建议、金点子,也被认真地记录下来。

“6月7日至9日被定为全区干部集中下访的时间,全区4400余名机关党员干部,组建30个工作队进驻每个镇街,再划分为387个工作组,进驻每个村社,每个工作组再划分为若干个小分队,将所在村(社区)划分为相应的若干个网格,实行网格化走访,确保走访全覆盖。”区委组织部组织科科长杨易说,“这样的大走访,每年都会开展1—2次。”

三年来,通过大走访活动,全区累计接访群众92万人次,走访群众110万余户,收集群众意见1.5万余条。

而这仅仅是个开始。

“大部队下来找问题,只是开端,如何建立问题日常查找机制则更为重要。”毛荣志说,围绕这一主体机制,每个乡镇街道还制订了配套政策。

2013年7月15日,钓鱼城街道办事处会议室。

“本周有两名干部上班去向不明,特此口头通报。”街道督查工作小组组长宣布。

会场上一阵骚动。

这样的督查会,在钓鱼城街道已经成为每周例会。

为配合全区“下基层·办民事”长效机制实施,钓鱼城街道建立了“五上五下”走访机制、矛盾纠纷月排查机制、督查工作制度、“群众工作法”等次级制度。

在制度约束下,干部改作风、解难题从一阵风转化成日常工作的一部分。

“我以前在区政府办公室工作,很少直接跟基层群众打交道。”钓鱼城街道组织委员王雪梅说,“到了街道工作后,最開始一周有一两天在村社,而现在,我几乎天天泡在村社了。”

工作方式的变化,换来了群众满意度的大幅提升。

“2012年以来,钓鱼城街道查找到关于改进作风、环境整治等意见140余条。”王雪梅说,“现在,走到哪里,都有群众向我问好。”

干部下访找问题,只解决了问题的一半,如何将找到的问题真正解决呢?合川区委组织部又开出一剂良方。

部门帮扶解难题

2013年6月19日,云门街道天龙村。

村道上,一辆汽车疾驰而来。

见汽车由远而近,甲鱼养殖户杨易文站起身,使劲挥挥手。

汽车停稳,区渔政渔港监督管理站站长唐鸿均和工作人员刘仕举大步走过来。

“甲鱼跑了几百只。”杨易文欲哭无泪。

“防逃设施呢?”刘仕举一边问,一边绕着水塘察看,忽然蹲下身,“看,这里有个豁口。甲鱼聪明得很,一只甲鱼发现了,会迅速传递信息。”

“怎么办?”

“用光滑的瓷磚,砌高五六十公分。另外,每天必须坚持巡塘两次。”

闻言,杨易文露出笑容。

2012年,“下基层·办民事”机制进一步完善,区委组织部要求各个机关单位对重难点村社实施“捆绑式”“组团式”帮扶。

区委组织部、区文广新局、区科协、老干局、城投公司、区农委、区水务局对接了云门街道。作为合川“云关黔龙”粮仓带上产业发展最落后的一个村,天龙村成了区农委重点帮扶对象——在帮扶过程中,杨易文和刘仕举成了好朋友。

2012年,杨易文在天龙村租下3000多亩地发展农业观光项目,其中水体养殖1500多亩。

“从规划开始,农委的干部就为我提供技术支持。”杨易文感觉十分温暖。

部门的贴身服务,让村级产业发展后顾无忧。

为彻底激活天龙村的发展动力,区农委还为天龙村系统规划了生态养殖、伏淡季水果种植、花卉苗木种植等产业发展项目,争取资金项目上百万元。

云门街道组织委员徐雪飞算了一笔账:“在七个部门联合帮扶下,截至今年7月,街道辖区范围内新修水泥路11公里;向供电所争取4台变压器,解决农民夏季用电电压不够的问题;争取资金20多万元,为各村修复水渠数条……”

2010年以来,全区78个部门联合帮扶30个镇街,落实帮扶资金9800余万元,解决群众急难问题6900余件,解决11.2万余人用水问题,帮助5500余人实现就业。陈东说:“更重要的是,干部浮在机关的少了,深入基层的多了;无所事事的少了,关心群众的多了;‘拍脑袋的少了,‘接地气的多了。”

猜你喜欢

合川下基层区委
合川脱险
他笑了
阵地前移接地气主动创新勇作为
——小店区委党校宣讲模式初探
“万名文艺家下基层”走进弋阳
健全党建引领下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中共玉溪市红塔区委宣传部专题
中共昆明市晋宁区委宣传部专题
红肉蜜柚在合川引种的表现及栽培技术
工会干部要——“站起来敢讲、坐下来能写、下基层会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