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作文教学中塑造学生健全人格
2013-04-29肖著源
肖著源
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关注学生的价值观念、人格境界、精神个性、趣味格调的养成,既是人自身发展的要求,也是社会进步的体现。作文教学要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不光是为了高考,更是为了其更远大的未来。
一、引导学生关注人生
2012年全国大纲卷中,“脱掉外衣和鞋袜”就是脱掉羁绊,甩掉多余的顾虑。因为有了外衣和鞋袜,就会担心弄脏衣鞋,就会担心摔倒,注意力就会不集中。这就告诉我们,应该为了梦想抛弃一些“多余的顾虑”。当前,有不少学生因为不必要的烦恼伤心透顶。所以,不论是作文教学,还是平时的日常生活,都应该渗透关心人生、关爱生命的教育。
热爱生命,敬重生命。我们深深地明白,生命是脆弱的,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所以也是极其可贵的。每个人都应该把追求独立自主、自尊自信自强、乐观豁达,形成坚强健康的心理状态当作自己人格上的追求。我们要认识到,生命是美好的,每个人都要学会让自己的生命充实有趣,认真享受每一天的阳光。2012年广东卷作文的“时代”,无论是盛赞过去,向往未来,还是直面现实,都是一个人生态度的话题;江西卷作文的“拥有与没有”,无论是拥有还是没有,我们都应该抱有积极的人生观。
关爱自己,完善自己。每个人都应有自己的理想与追求,并为理想而谦虚、谨慎、勤奋、勇敢、执着地努力。“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通过名人成长与成就事业的故事提醒学生,个人的成长无一不是在坎坷与顺途、成功与失败、痛苦与喜悦交杂中进行的。2012年新课标卷里那个善良的“漆工”就是最好的诠释。
二、引导学生关注社会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要让学生有这样的认识,不但要不断地吸取知识和能量来壮大自己,更要把个人的成长与为社会创造财富联系起来。关心社会发展,关心人类的命运。由关心个人的价值实现到关心人类文明的发展,由“小我”走向“大我”,由庸俗走向崇高。就如山东卷里“孙中山”的话让我们的考生不得不关心社会了。
2012年湖北卷中谈到的如今家书的减少,很多好东西都发生变化的问题就是最好的事例,它要求我们关注社会的发展。2009年江西卷中关于佳士德兽首拍卖问题更是明证。关心天下事,关心市场经济下的体育彩票、超市状况、工人下岗与再就业、市民住房、农村合作医疗、教育减负、希望工程、农村农民问题,关心世界发展态势,不但开阔了自己的眼界,拓宽了自己的胸襟,更能让自己充满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感,从而让生命充满希望、热情和激情,使一个渺小的生命个体激荡无比强大的斗志和生命力。
以文化人的心理看社会百态,关心社会,就能高屋建瓴,见解将更加深沉、厚重,充满悲天悯人的胸怀和人文气息。而个人价值的实现一旦立足于为社会做贡献为人民谋福利,其工作其人生自然也就会追求精进高效。
三、引导学生关注道德和人文
对人生、社会、历史、文化的深重忧患意识,是每一代有志之士的共同特征。作为语文教师一定要正确引导学生的这种意识。这种忧患意识如果不加以引导往往会畸变为孤独逆反,加以引导则会带来作文思想的深刻和对作文内容的重新解析。
2012年安徽卷“梯子不用时请横放”,就体现出了浓厚的人文关怀。湖南卷“伸出双手,服务他人,温暖他人”,图文之中,温暖又温馨。
钱谷融曾经说过:“所谓的人道主义文学观,强调对人的普遍关心和爱心,也强调人本身的个性意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建立学生的人道意识,要让学生懂得写作的目的不单单是为了高考,而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本原要求。作文一旦过多地沾染功利色彩便会失去其温暖人心的作用。有学生以“道德今天不打折”为题,写道:
我正站在道德的底线,已不能再退,因为背后便是深渊。我们已经没有与魔鬼谈判的余地。要么抵制罪恶,要么被罪恶吞噬,根本没有折衷的第三条方案可供选择。因为妥协便是罪恶的通行证。
任何站在道德的底线上鼓吹所谓“次道德”的人都是愚蠢的,因为“次道德”本身就是罪恶,只不过是居心叵测地披上了“道德”的外衣。有人会希望自己遇上“道德”的劫匪,只要钱不要命么?有人会希望自己遇上“道德”的小偷,只要钱,不要证件么?有人会希望自己遇上“道德”的司机,撞了你,逃逸后再打120么?我想,任何人都不会对这些“道德”的坏蛋感恩戴德的。只有那些迂腐的道德家和愚蠢的傻子才会看到这些阳光下的罪恶之后,还振臂欢呼“这是社会的进步”的。
在物质的熏风中,在道德的悬崖上,我们已经后退了太多太多。我们不应该再把自己道德的最后底线端上谈判桌,作为与魔鬼和谈的条件。看到这一切,上帝也会落泪的。
这种善恶明晰、是非分明的道德观,放在任何一个社会中,都一样地熠熠生辉。
作者单位:江西省于都中学(342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