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生命融进陶瓷
2013-04-29石鸣
石鸣
正月十五未过,新年的气氛仍浓,我和吴能坐在他宽敞的工作室里,一边品尝刚煮的岩茶,一边欣赏他刚出窑不久的作品。初春的阳光,漫过窗沿,室内显得亮丽和煦。说实在话,今天呈现在眼前的作品,与三年前相比,格调是大有所变——禅意的抒发、独到的章法、潜心的立意、遒劲的用笔、飘逸的色彩、横溢的才情。犹如春风吹又生的渗透力,陡然间扑面涌来。
当今的景德镇,艺术陶瓷可谓是风华无限、人文荟萃的年代,吴能作为陶艺界才智广博、思想活跃的陶艺家,他的才俊不仅体现在陶瓷艺术造诣方面,还有艺术管理的范畴。虽已近花甲之年,仍思维敏捷、雄心坦然。用作品说话、让时间证明,已是他多年修养沉淀的最好表述,在面临传统与现代的抉择上,吴能大师选择了融合,这在艺术新浪潮氛围渐浓的旋流中,尤其是置身于陶瓷界当下浮躁喧嚣、名利纠缠之下,更是一种难得的反省精神。
吴能告诉我:“陶瓷艺术的发展进步,首先是要保持本民族自身的文化特性,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懂得如何吸纳其他民族文化的优点,才会把本民族的文化发扬光大,才会形成艺术家个人的风格。”因此,吴能始终没有背离传统,而是凭借对传统陶瓷意境技法的领悟与掌握为基础,在陶瓷语汇的表现形式上,渗入自己的感受,并把张扬的个性融汇到主题中,从而形成自身对形式美的解读。毫无疑问,将中华优秀文化的继承和发扬的思考放在首位,将中国陶瓷文化的探索发展放在世界文化背景下研究,在这个基础上,然后考虑自身的成功之路,是吴能取得今天成就的最好佐证。
吴能觉得艺术创作不仅需要兼蓄并存,还需要寻找适合自己发展的土壤,而后可能会“种”出新的品种,茁壮成长起来。于是乎,他的《听雨》、《品兰洗心》等系列作品相继问世,在上海工艺品博览会上一举夺得了金奖并赢得了业界赞许,成为了陶瓷收藏家的首选珍品。
在平常中发现美,将美推向极致,从生活的不经意中挖掘主题,又将其推向真实与梦幻的边缘,这就是吴能所创作的“听雨”命题——静谧的湖面上,雨过湿润,几只鹭鸶在休闲地觅食,湖岸倒灌的树叶轻坠湖面,远处淡抹的晨曦映衬着一派徜徉。画面整体布局简洁,技法融贯东西,用色协调趋一,韵味雅禅,立意高远。我被这世外桃源般的恬静深深感染,这是孩童时心中的境地,更是人们劳顿却烦后的向往。
从倾向空灵悠远境界的思考出发,提炼一种适合浅显与哲理之间的平衡,随性而至,道法自然。品读吴能的作品,处处透出类似于文人画中恬淡的禅雅古朴和人文精神。台湾著名评论家林群英曾说道:“禅是动中的极静,也是静中的极动,寂而常照,照而常寂,动静不二,只须自心而发,只要是心中感悟的由衷流露,浴天地之道,发自然之魂。”这就是禅画的根本。《听雨》这件佳作,就是吴能先生诞生于心灵感悟到的自然内在的精神和哲理的思考,也正是他美学的升华和艺术的传达。
吴能作为一位有鲜明个性风格的陶艺家,有别于当下流行的入俗,尽管他的陶瓷艺术创作大多是具象的表现,但他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观察自然,把握自己对自然的感受。他一再强调艺术的灵魂在于创造,再现自然界中的花鸟绝不是艺术家的目的,而是借助自然来抒发思想情感,把言志、抒情、尚意融合到构思中。显然,一个艺术家的思想境界和深度与其作品往往是一致的,表现对象的拓宽,不仅能更广阔地延伸艺术家的创作面,也会给人们以崭新的审美思索。在聊到艺术管理话题时,吴能一再阐明他是个外行,希望后继来者胜超自己。他始终认为:“启蒙你的人,给了你方向;鼓励你的人,给了你勇气;给你平台的人,成全了你的强者风采;压制你的人,反衬了你宽容的魅力。”这或许能诠释吴能走过的奋斗经历。
离开的时候,我把下面几句话送给了吴能:当我们把生命融进了陶瓷,陶瓷就变成了生命,这样的生命是赋予给这个产业的繁荣,是贡献给这个特殊城市,因而更具韧性,更加恒久绵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