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实力”铸就“新警魂”

2013-04-29于广云陈伟龄

群众 2013年9期
关键词:扬州市扬州公安

于广云 陈伟龄

走进扬州市公安局,在大厅中央,“立警为公,执法为民”八个大字浮雕映衬着庄严的警徽。

近年来,扬州公安文化建设,坚持“忠诚、公正、为民、廉洁”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的贯彻与塑造,着力建设忠诚警魂和民警精神家园,优化公安工作质态,提升队伍素质,让扬州优秀的传统地域文化和先进的社会主义文化深深扎根于公安工作土壤,成功地将公安的战斗力转化为“巧实力”,颇有成效。扬州市连续4年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社会治安安全市”,社会治安大局持续稳定、社会治安群众满意率连续8年保持在96%以上,公安队伍先进典型不断涌现,全市涌现出6名一级英模、5名二级英模,居全省公安机关之首,在全国地级市公安系统也属唯一。

文化浸润增强软实力

在扬州市公安局的警营艺廊,整齐陈列着各类书画作品,有的气势纵横,有的笔力沉稳,有的浓墨重彩,有的隽永清新。这些书画都是扬州公安干警亲自绘就,在深感公安局藏龙卧虎之余,不得不佩服文化育警的作用。

扬州公安文化建设采用多渠道、多形式、众人参与的方式,内容丰富多彩,精益求精,活动有方案,培训有基地,学习有讲坛,书画有艺廊,警体有场馆,创作有文集,报纸有专刊,网络有平台,荧屏有专栏,把民警从酒桌、牌桌上拉开,让他们走向读书、写作、书法、绘画,丰富精神世界,提高精神境界。他们组织班子撰写出版了《铸剑广陵:扬州大要案件侦破纪实》、《警英名扬:扬州公安英模风采录》、《公安思辨:哲学视角下的扬州警务实践》、《群众工作密码》等书籍。以模范人物为原型拍摄了电影《徐兆华》,还有专题片、弹唱、歌曲、诗文词赋、书法绘画、小品、报告文学等影视剧及文学作品创作,在表现上追求到位与超越并且大见成效。

公安工作体现国家执法意志、维护社会稳定和谐的现实诉求,文化育警则从满足广大公安干警的文化需求,传承历史文化,提高个体的人文情怀,进而从一个行业的视角体现了国家与社会良性互动的无限可能。为此,扬州警方既严格执行上级规定,在体能技能、警务装备方面加大投入,以高效的警务效能回应国家与社会对“警”的期待,又通过读书、征文、演讲、书画、摄影、音乐等形式,提升其知识涵养,培养其理性平和的心态,养成其文明儒雅的言行,文化育警,增强队伍的软实力,回应历史和现实的双重规定。

文化氛围增强凝聚力

在邗江区邗上派出所女子社区民警中队的宿舍区,我们看到利用晒台阳光房搭建的“花语小屋”,五层的木架上摆着一盆盆花草,有杜鹃、仙人掌、吊兰、海棠等。每盆花上都标着一块牌子,上面标注某人所有,同时附上她的座右铭。斜晖脉脉,芳草寂寂。看似随意的摆放,实则包含了深刻的用心。花架上方由民警们集体创作的一句格言,提示了主题——“我们聚在一起便是春天”。这一盆盆花草,是她们团队精神与内心操守的生动体现。

扬州邗上派出所12名警花(平均年龄只有25周岁)组建成的“女子民警中队”,6年多来,走遍了巡防区域的每一个角落,访遍了每一个困难弱势家庭。凭借着女性固有的严谨、柔韧与细致,创新社会管理,中队创立了“亲、勤、活、细、密”五字工作法。此法实施以来,累计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50多名,破获各类案件60多起,为民提供服务3200余次,被当地百姓称为“幸福生活的守护神”。

纵观扬州公安文化的建设成就,显然看不到其他一些地方令人惊羡的大规模、大体量的文化设施,但又对现有建筑设施中的走廊、墙面、阳台等空间进行了充分利用,进而发挥文化润物细无声的功效。如果说扬州公安文化建设不单一谋划、不盲目追求硬件,却非常注重挖掘既有条件文化潜能的话,显然,他们的思路和重心更加倾向软件,更加尊重民警的主体地位,更加强调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这种努力不仅表现为扬州警方无意追求大规模、大体量的文化设施和声势浩大的文艺活动,而且表现在他们更加重视民警积极性高、参与面广、能够常态化和制度化的文化活动。在此基础上,他们还积极挖掘科学理论的引领作用,即在利用民警喜闻乐见的形式推动文化建设的同时,还高瞻远瞩地倡导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从哲学的高度引领、塑造和端正民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进而激发民警的归宿感、自豪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文化建设 提升战斗力

扬州市公安局交巡警支队警体馆内,一群身着制服、英姿飒爽的女特勤正在排练“交警style”,她们时而围成一圈,时而纵向列队,将交警的交通手势融汇到劲爆流行的韩国电子舞曲中,整齐划一,干脆利索。这是扬州市交巡警支队四大队女子特勤队的80后“警花”在进行紧张的排练。她们不仅精通交通指挥、一般交通违法行为劝阻、队列训练、擒敌拳、骑行摩托车等基本技能,更接受了礼仪、旅游外语、现场救护知识、群众工作等一系列课程培训。在紧张的训练工作之余,还在文娱活动方面大展身手。她们正在排练的舞蹈“交警style”深受好评。

公安文化建设既要常态,也要深入;既要主导,也要引导,使公安工作深入社会、深入市民、深入社会综合治理的方方面面。近年来,扬州市公安局成立了市县两级公安文联和警察学会,根据不同警种和单位的实际,分别组建了“警官艺术团”和摄影、书法、集邮兴趣小组,使公安文化活跃在基层、活力在警队、建设在警营。扬州市公安局与报纸、电视等媒体联办《扬州日报·警方周刊》、警方故事栏目,开辟网上“平安文化”,形成了“机关与基层、网上与网下、平面与立体”相结合的公安文化大平台,建立公安微博110个、社区民警微博226个,发布博文7000余篇,全面构建扬州公安文化的立体综合模式。

作为公安机关最独特的精神标识、公安工作最根本的精神基因和广大民警最深层的精神追求,扬州公安文化不仅已经获得了民警的广泛认同,而且已经成为他们自律、自强和自我提升的动力之源。不仅存在大量民警立足本职工作发展自身兴趣、提升自身品位的现象,较好地解决了业余爱好影响乃至阻碍本职工作的问题,为公安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积极动力,而且还在个体向群体发展、松散型向组织化转变的过程中产生许多自发的研究团队,及时总结日常工作中的经验教训,进而在兴利除弊中创新性地开展工作,精神生活也因此变得更加丰富。扬州公安文化建设走的是一条内涵式发展的道路。它以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为统领,平安、法治为两翼,队伍建设为主体,在全省乃至全国较早地提出“平安文化”概念并加以实践,体现出“忠诚、奉献、求真、务实”的江苏公安精神,是一种文化建设大背景下的健康发展。它思路清晰,目的明确,很好地发挥了公安文化的凝聚、激励、教育、调节等功能,同时避开浅层次、表层化建设的误区,将文化凝聚力与民警战斗力相结合,用“巧实力”铸就“新警魂”。

扬州公安文化建设,从一开始就不满足于简单的吹拉弹唱,不止于一台文艺节目、一次画展和一场比赛。文化育警,拒绝平庸,表达精彩,沟通心灵,享受美感;文化律警,强调内省,提倡和谐,安守寂寞,坚忍不拔;文化强警,提升境界,塑造气质,磨砺斗志,铸就警魂。不必惊天动地的伟业,无需惊涛骇浪的洗礼。无数公安干警在平凡的工作岗位默默无闻、忘我工作,奏响了一曲曲忠诚写春秋、热血铸警魂的壮丽凯歌。

猜你喜欢

扬州市扬州公安
扬州市出台《扬州市氢能产业安全管理暂行规定》
扬州市查处一起非法经营汽油案
我那水蛇腰的扬州
扬州的夏日
“老公安”的敛财“利器”
扬州的秋日
“10岁当公安”为何能畅通无阻
下扬州
公安报道要有度
扬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