丢了点“情”
2013-04-29谭慧
谭慧
靠工资搞收藏确实不易,要搞出一番成就就更难了,尤其是当下受市场经济的影响,什么都商品化了。
过去老一辈艺术家们讲情义、给情面,对自己创作的艺术作品守得不是那么紧,更不好意思启齿讲费用,或你想给多少就多少,人情味很浓;现在讲实际、看实惠,铜臭味较重。过去关系好的、走访紧密的,写幅字、画幅画、题个斋名或题个签之类的叫娱乐娱乐、大家玩玩,带些茶叶、水果、点心之类的物品相互走往,纯属君子之交;现在大家手头都很紧,动辄就是多少润笔费,有的名气大的还须找经纪人。一夜之间好像世界变得陌生了许多。
以前我认识一位书法界人士,书法水平很高。十多年前,他来我生活的城市出差,我曾热情地接待过他。我们非常投缘,有一种相见如故的感觉,共同的爱好和志趣使我们成为挚友。每逢过年过节,我们都会互发短信问候,偶尔还会互寄明信片,平日里也常电话联系。
这几年,这位朋友经过努力,在艺术上取得了很不错的成就,事业蒸蒸日上。前段时间,我的一位好友以文言文的形式,为我撰写了一篇500余字的《斋名记》。我便想到了这位书画家。我以为,以我俩这么好的关系和这么多年的交情,请其帮忙书写《斋名记》应该不会有很大问题,何况自己的《斋名记》只是挂在家里,不会对其作品的市场有任何影响。思考再三,我拨通了朋友的电话,把我的想法告诉了他。他当时虽然有些支支吾吾,但还是要我把《斋名记》发到其邮箱。然而,文稿发过去后他便“失踪”了,打其电话不接,逢年过节发信息问候也不回了。这事还真的让我有些郁闷,不曾想市场经济的浪潮,一下把我与挚友之间10多年的交情给冲跑了。
从前,评选“大师”是对艺术家艺术成就的认可,无关其他。而现在,只要谁有评上大师的预兆,或有业内人士分析谁可能有希望评上大师,马上就有经销商或收藏爱好者围着其转,仿佛一下变成了众人捧月的“明星”。当然,如果真的评上了大师,那一夜之间地位、待遇、名气以及追捧者纷至沓来,作品价格也将狂涨。
2011年11月上旬,中国陶瓷艺术大师评选在湖南醴陵进行,所有的经销商和现代名瓷收藏爱好者都把目光聚集在那里。在初评入围候选人名单时,我看中了一件某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的古彩人物花瓶,当时的价格是2万元。而我一下却拿不出那么多钱,本想过几个月把钱揍足了再买。没想到半个月后,这位省大师评上了国大师,同样的花瓶竟从2万元上涨到5万元,而且出这个价还不一定马上拿得到货。
市场经济发展,有利于刺激艺术家创作。可两厢交易,却总感觉丢了点儿什么,仔细一想,正是那份久违的古朴之情、那份人与人交往的简单与纯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