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积极争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 精心描绘“美丽中国”的无锡画卷

2013-04-29黄莉新

群众 2013年9期
关键词:美丽中国无锡文明

黄莉新

党的十八大强调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会提出要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两个率先”的重要标杆,率先建成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无锡作为省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城市,近年来,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实现太湖安全度夏和“两个确保”目标,全市建制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覆盖率、城市(县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镇村生活垃圾集中收运率均保持在100%,完成村庄环境整治超过总数的90%,城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8.49%,全市林木覆盖率达25.3%,先后被评为国家生态市、中国最具国际生态竞争力城市、中国内地宜居城市竞争力第一名等称号。但无锡的生态文明建设还面临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以太湖为重点的水环境治理任务艰巨,生态环境指标与基本现代化要求相比仍是最突出的“短板”。下一阶段,无锡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按照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会的决策部署,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治理太湖水环境为重点,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保障,以“两型社会”建设为抓手,全面加大生态文明建设力度,着力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大力推进生态质量优良、生态风险可控、生态秩序良好、群众满意度高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建设,为加快打造魅力无锡、创新无锡、创业无锡、幸福无锡,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一、着力发展生态经济,加快构建绿色低碳的产业体系

树立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的理念,始终坚守生态底线,加快构建绿色低碳的生态产业体系,打造无锡经济升级版,从源头上缓解生态环境压力、扭转生态恶化趋势。一是大力推进产业转型。继续实施产业升级行动,集中有限的资源要素和环境容量,重点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高技术、高效益、低消耗、低排放产业,加快把无锡建设成为新兴产业发展高地、先进制造业基地、旅游度假胜地和科技创新创业人才集聚中心、文化创意中心、商贸物流中心,通过产业优化升级为环境减负、给生态增值。积极发展清洁生产,全面淘汰落后产能,降低经济增长对资源环境的依赖。严格落实环保准入门槛,对不符合产业导向、排放标准的项目,一律不准立项、小予审批、不安排建设用地、不办理相关工商登记。二是积极发展循环经济。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有序推进循环经济标准化,大力开发和推广资源循环利用技术,促进产业间耦合、上下游配套,加快打造循环经济产业链,促进生产、流通、消费等各环节循环经济发展,构建覆盖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川体系,实现资源循环利用、企业循环生产、产业循环组合和社会循环消费。三是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抓紧编制和实施市级主体功能区实施计划,科学布局生产空间、生活空间和生态空间。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合理确定城镇发展的增长边界,促进城市和城镇协调发展。积极引导产业向重点开发区域集聚,加快形成布局集中、产业集聚、发展集约的现代产业发展格局。

二、着力改善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舒适宜居的美好家园

坚持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并重,伞面实施生态文明建设重点工程,加大生态保护和修复力度,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问题,努力提高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的满意度。一是加大太湖水环境综合治理力度。坚持科学治太、铁腕治污,切实加强控源截污、生态修复、蓝藻打捞、清淤调水等太湖治理重点工作,深化“河长制”管理,全面实施“断面长制”管理,强化入湖河道环境综合整治,协调推进太湖一二级保护区连片整治、生态湿地保护与修复等工程建设,重点推进太湖新城、望虞河西岸、直湖港、宜兴太湖西岸四大片区环境综合整治工程,促进太湖水质持续改善和Ⅲ类以上地表水比例稳步提高,确保供水安全。二是加大大气污染防治力度。积极落实国家大气污染防治10条措施,大力实施“蓝天工程”,加快推进电力、钢铁、水泥行业脱硫脱硝工程建设,严格控制挥发性有机物、有毒及恶臭气体排放,抓好机动车尾气治理,推广使用清洁能源,扎实开展扬尘综合控制、秸秆综合利用、绿色交通发展等专项行动,健全大气污染联防联控体系和大气污染监测体系,率先执行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新标准,不断提高空气质量水平。三是加大城乡环境整治力度。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城镇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全过程,努力探索集约、智能、绿色、低碳发展的新路子。加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植树造林力度,不断提高绿化覆盖率,使无锡真正成为森林城市。大力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扎实开展清洁家园、清洁水源、清洁田园建设,打造具有浓郁江南特色的美丽乡村。

三、着力完善生态制度。加快健全规范严密的监管机制

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等多种手段,积极构建稳定规范、严格严密、监管有力的制度体系,为生态文明建设这项长期的战略性工程提供“硬约束”和“硬保障”。一是进一步健全环保法规体系。加强环境立法工作,根据国家、省相关法律法规,围绕节能减排、节地节水、生态经济、清洁生产、污染防治、生态文明建设信息公开等重点领域,抓紧建立完善符合无锡实际、具有无锡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地方法规、规章体系,以刚性约束促进绿色发展、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把无锡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法治化轨道。二是进一步强化约束激励机制。建立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积极推进节能量、排污权、碳排放权、水权交易试点,重点推进排污权二级市场建立和运行,推行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试点。定期公布鼓励发展的生态产业、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项目目录,完善促进产业绿色低碳发展的政策措施,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实行有利于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使用的优惠政策,用经济手段调动企业和个人参与环境保护的积极性。三是进一步严格环保执法监管。深入开展环保专项行动,加大对重点园区、行业的执法检查力度,对重大违法案件实行挂牌督办,对环境问题突出的地区和企业实施限批,实现环境监督管理全覆盖。探索建立环境执法联动网络,严厉打击环境违法犯罪行为,有效扭转“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局面。切实加强环境风险防控体系与环境应急体系建设,提高环境风险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

四、着力弘扬生态文化,加快形成全民参与的良好格局

充分发挥生态文化的先导作用,引导广大企业和群众了解、接受生态文明理念,在全社会营造共同追求生态文明、自觉践行生态价值观的良好氛围,加快构建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全民参与的环保工作新格局。一是广泛宣传生态文明理念。大力开展生态文明主题宣传教育活动,组织创作一批反映生态内涵的文化精品,充分发挥政府绿色采购的引领作用,积极倡导节约、绿色的消费方式和生活习惯,加快培育生态型政府文化、企业文化和社会文化,不断提高公众的生态道德素质和生态文明素养,使珍惜资源、保护环境成为公众的主流价值取向和自觉自愿行动。二是加快建设生态文化载体。充分挖掘本土文化中的生态文化资源,加强对现有森林公园、湿地公同和植物园的建设管理,深入推进“两型社会”建设示范工程、生态村、绿色企业等创建活动,加快建设一批融合自然、人文和文化要素的生态文化教育实践基地,让社会公众更好了解生态文化内涵、感受生态文明魅力。三是努力形成全民共建共享格局。深入开展“生态文明我行动”等群众性环保活动,定期发布各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情况,及时曝光典型环境违法行为,成立公众参与的第三方咨询调查机构,积极发挥环保志愿者、义务监督员等民间力量的作用,切实保障公众的知情权、表达权、监督权、参与权,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人人可以参与、人人积极参与、人人共建共享,营造全民建设宜居、绿色美好家园的良好氛围。

五、着力强化生态保障,加快凝聚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

生态文明建设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大局,必须进一步落实工作责任、完善推进机制、强化协同配合,为各项工作有力有序开展提供可靠保障。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的领导体制,健全完善部门协调推进机制,加强人大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立法和监督工作,支持政协积极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职能,充分调动社会各方的积极性,共同为生态文明建设献计出力。二是完善投入机制。强化政府主导作用,确保公共财政每年用于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支出的增幅高于经济增长和财政支出增长的幅度。健全完善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多元投入机制,积极支持环保类企业上市融资,加快制定鼓励社会资金参与生态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和经营的办法,引导更多的社会民间资本投向环境治理和生态建设项目。三是健全考评体系。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根据不同区域主体功能定位。实行差别化的评价考核制度,使生态文明建设成为科学发展的硬任务、下部政绩考核的硬指标。进一步完善太湖治理和环境保护“大督查”工作机制,加大问责力度,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生态文明建设是泽被子孙后代的百年大计,是事关再姓福祉的当务之急。我们将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重大战略任务,坚持不懈、协同推进,大胆实践、务求实效,努力探索走出一条具有时代特征、无锡特色的生态文明发展之路,积极争创科技创新创业示范区、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城乡发展一体化示范区、“两型社会”建设示范区,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提供有力保障,为子孙后代留下可持续发展的广阔空间。

猜你喜欢

美丽中国无锡文明
无锡一棉
无锡一棉
请文明演绎
无锡确定11月1日为“无锡企业家日”
漫说文明
无锡公交
对不文明说“不”
文明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