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廉洁教育的必要性与实效性研究
2013-04-29张玉华邬炼
张玉华 邬炼
摘 要 大学生廉洁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和国家反腐倡廉中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它的成功与否关系到国家的兴衰、民族的未来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等,其重要程度不容忽视。但现阶段大学生廉洁教育存在制度不健全、执行不到位等诸多发展瓶颈,本文从制度建设、执行保障、社会化支持等方面进行探索,提出了增强大学生廉洁教育实效性的相关举措。
关键词 大学生 廉洁教育 必要性 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古人云:“吏不廉平,则治道衰”( 《资治通鉴》)。廉洁事关国家的兴衰,民族的未来。一个有远见的民族, 总是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青年; 一个有远见的政党, 总是把青年看作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大学生是国家和社会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也是社会结构中的关键一环,加强大学生反腐倡廉教育至关重要。党和国家对于加强大学生廉洁教育工作高度重视,中共中央和教育部先后颁布了《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制实施纲要》和《关于在大中小学全面开展廉洁教育的意见》,将大学生廉洁教育的重要性提高到了事关国家民族兴衰未来的高度,廉洁教育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对开展大学生廉洁教育的必要性以及提高实效性等问题进行分析研究, 希望对大学生廉洁教育工作有所裨益。
一、加強大学生廉洁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一)加强廉洁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然要求,是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客观需要。
大学生廉洁教育, 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廉洁教育的有效开展,能进一步丰富并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也需要从廉洁教育中得以传承和创新。开展大学生廉洁教育, 将廉洁教育渗透于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形成廉洁教育与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纪律教育等各类思想政治教育相辅相成的效果, 把廉洁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为一体,在廉洁教育中不断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阶段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而当今社会正处于转型期,社会环境纷繁复杂,一些社会上的不良现象和不正之风对校园环境和大学生思想产生了负面影响,“考试作弊”“作业抄袭”、学生干部贿选等不公行为屡见不鲜,长此以往,容易导致大学生的思想扭曲,因此,只有加强廉洁教育,才能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中洁身自律,自觉抵制腐败行为。
(二)加强大学生廉洁教育,是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重要任务,是扭转社会不良风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效举措。
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是党中央在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当今形势基础上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而教育是从根本上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扭转腐败灵魂的重要举措,对大学生的廉洁教育是一项基础性工程。加强大学生廉洁教育,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对待公共利益、公共资源、公共关系,有利于将大学生培养成为反腐倡廉工作的建设性力量,打牢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社会基础。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政治民主、公平正义、诚实守信、充满活力、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它是党和人民共同的社会理想和价值追求。和谐社会的实现有赖于社会成员道德自律意识的普遍提高和社会风尚的良好导向。大学生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最具影响力的社会群体之一,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作为大学生步入社会的最后一道门,高等院校要抓好大学生的廉洁教育, 使学生掌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廉洁思想文化的关系,理解和谐源于廉洁自律、公平正义。在实践中积极启发大学生树立为民为公的理想信念及廉政和谐的公民意识,培养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使之为促进和谐社会的形成发挥应有的贡献。
(三)加强大学生廉洁教育,是弘扬民族精神,培养民族品格,传承民族美德的有效途径。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崇尚廉洁的优良传统,宋代包拯、明朝海瑞等一大批两袖清风、廉洁公正的典范至今仍被人们称颂。加强大学生廉洁教育,增强廉洁意识,培养廉洁操守,对于当代大学生认识和领悟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中的瑰宝,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培养民族自尊品格、民族自强信念和民族奉献精神,代代传承民族美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多措共举,增强大学生廉洁教育的实效性
大学生廉洁教育关乎国家民族的未来和命运,关乎和谐社会的形成,其重要性不容忽视,但我们也看到当前大学生廉洁教育还存在诸多问题和发展瓶颈,因此,我们应当在长期的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大学生廉洁教育的先进理念和有效方法,将廉洁教育真正做到实处,做到广大青年学生的心坎里,增强廉洁教育的实效性。站在弥补不足、力争突破的角度,我们提出如下举措:
(一)完善大学生廉洁教育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将大学生廉洁教育纳入学校统一工作规划。
深入开展大学生廉洁教育,基础是完善制度。一是要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团齐抓共管,纪检监察部门、思想政治教育部门及相关职能部门各负其责,广大师生共同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把大学生廉洁教育纳入到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中,明确一把手是教育的第一责任人。在此基础上,明确分工,将责任层层分解到各单位,落实到具体人员;二是要建立大学生廉洁教育的长效机制,将廉洁教育作为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来抓,要主动占领校园网络、报刊、广播、宣传橱窗等舆论阵地,加大(下转第226页)(上接第148页)对廉洁教育的宣传力度,使每一位师生员工都意识到廉洁教育的重要性,并定期总结廉洁教育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和相关经验,并提出进一步的目标要求,使大学生廉洁教育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二)加大大学生廉洁教育的执行力度,增强大学生廉洁教育的可操作性。
在完善机制、制度的同时,要保证廉洁教育落实,一要加强物质保障,为学校各部门、学院开展廉洁教育提供必要的资金、人员支持,树立师生清正廉洁楷模,给予必要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二要丰富廉洁教育的内容,将主题教育、社团活动、校园文化建设、课堂教学、社会实践等多种教育形式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廉洁教育的吸引力和参与度,提高廉洁教育的层次和深度; 三要依托纪检、宣传、学工、团委各相关部门,建立廉洁建设督导考评小组,与各二级单位签订“廉洁建设责任书”,对廉洁教育的开展进行有效的约束管理和强化监督。
(三)推进高校政务公开建设,畅通言路,吸引师生参与到反腐倡廉的行列中。
一方面要全面公开高校各项政务,让广大师生员工了解实际情况,要畅通言路,设立必要的信访部门、信箱、窗口、网络阵地等,并在行政监督的基础上,注重舆论监督,实时关注师生口耳相传的腐败传闻,并及时调查;另一方面,对于已经查实的腐败行为处理要公平公正、公开透明,及时让师生了解处理的过程和措施,坚定师生反腐的信念和决心,鼓舞师生反腐的士气,杜绝校园腐败现象的滋生。
(四)促进大学生廉洁教育社会化,充分发挥高校、家庭、社会三方在大学生廉洁教育中的作用。
一是要将廉洁教育渗透融合到学生日常教育管理中去,在整个大学生涯过程中坚持廉洁教育的理念,特别是要抓住大学生人生教育的几个关键期, 适时进行有效教育。如入学第一课教育、入党培养期教育、专业实习期教育、毕业生离校期教育等,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二是要充分重视、挖掘家庭在大学生廉洁教育方面的巨大潜力,使家长认识到廉洁教育的重要性,探索建立有效的家、校沟通机制、快捷的信息通报与反馈机制以及共同教育与管理协商机制等,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实现和谐统一;三是注重社会育人的作用,建立社会育人网络,引导学生在认识社会、参与社会实践的过程中接受廉洁教育。社会各界应弘扬主旋律,净化社会大环境,为大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廉政文化产品,发挥社会舆论的正面导向作用,培养大学生的廉洁品质。
(作者:张玉华,燕山大学电气工程学院;邬炼,长沙市岳麓区人民检察院办公室副主任科员)
参考文献:
[1]杭 炜.对大学生进行廉洁教育[J].河北理工大學学报, 2008(1): 118-120.
[2]高建林,何玉叶.从廉洁文化的功能特性看高校廉洁教育的架构及应把握的环节[J].思想教育研究,2009(8)
[3]陈勇.反腐倡廉宣传教育科学化的制度路径[J].廉政文化研究,2012 (1):68- 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