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延长油田油层化学解堵工艺技术应用现状

2013-04-29李晓红雷炜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3年9期
关键词:工艺技术

李晓红 雷炜

【摘要】为了探析延长油田油层化学解堵工艺技术应用状况,笔者将结合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西区采油厂的长6油层实际情况,研究分析油层地层流体、储层岩石物性及射孔、固井、压裂等施工措施,基于分析的基础上,探析长6油层损害机理及损害因素,并最终确定了长6油层化学解堵地层处理剂。在本案,笔者将详细阐释延长油田油层化学解堵工艺技术应用状况。

【关键词】延长油田 化学解堵 工艺技术 导流能力

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西区采油厂的长6油层特点为渗油层极低。油层开发中,油层因完井、压裂、钻井、射孔、修井作用、试油等实施而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并最终导致该油井产量下降。在本案,笔者以延长油矿管理局西区西区采油厂的长6油井堵塞伤害为线索,探析化学解堵工艺在延长油田油层中的应用状况。

1 长6油层简介

1.1 地质概况

长6目的层是上三迭系延长组长6油层组,自下而上可简单划分为长64-长61等4个砂层组。四个砂层组中,当属长61砂层组发育效果最完美,即砂体较厚、砂层分布面积集中。储层砂岩类型主要是细粒长石砂岩。砂岩等级分为中、好;砂岩粒径处于0.1mm-0.3mm范围内;砂岩磨圆度分为次棱、次圆。胶结物包括绿泥石、碎屑岩矿物再生、黄铁矿、浊沸石;胶结类型包括接触-孔隙式胶结(薄膜-孔隙式)、缝合线式胶结、孔隙式胶结。喉道半径处于0.15μm-1.875μm范围内;孔隙度处于8%-11%范围内;渗透率处于0.1*10-3μm2-1*10-3μm2范围内。总言之,长6油层为小空隙微喉道特低渗岩性油藏。

地面原油粘度处于3mPa?s-7.9mPa?s范围内,凝固点处于2℃-18℃范围内;密度为0.817s/cm3。地层水酸碱值pH为5.2;相对密度是1.056(D420);矿化度是721983mg/L;水型是CaCl2型。

1.2 空隙特征

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西区采油厂的长6油层空隙类型以长石溶蚀孔为主。该区15.2%总孔隙内,2%为长石溶蚀孔,占19.14总孔隙。该区内石英溶蚀孔、岩屑溶蚀孔也占据了一定比例。正是得益于区内的溶蚀孔,储层空间性能因此得到了极大地改善。2 粘土矿物物性对油层的伤害

长6油层内粘土矿物物性对油层的伤害是极大的,现对其伤害机理做相应的阐释:2.1 绿泥石

长6油层内绿泥石为富铁矿物,富氧流体及酸对其的影响较大。富铁矿物与富氧流体及酸反应生成铁离子、微胶状沉淀物,其将堵塞喉道,从而造成喉道渗透率大幅度下降。因芯片细小,绿泥石颗粒表面附着有一种绿石薄膜,其具备吸附沥青质及胶质等重油成分,并对油层润湿性造成影响,从而导致亲水砂具备亲油性。

2.2 高岭石

长6油层胶结物以高岭石为主,该胶结物为含水铝硅酸盐类矿物。因高岭石空管结构细小及离子交换能力强,若高岭石受到外界流体侵入,其将发挥阳离子交换作用,并最终缩减孔喉。

2.3 伊利石

长6油层内伊利石矿物平均含量处于2.2%-4.0%范围内。伊利石呈现正杂基状及原杂基状,并鳞片状分布于空隙内。EDS分科可知,伊利石内K2O含量处于4.16%-5.61%范围内。伊利石应该被划分在水云母范畴。2.4 伊/蒙混层

长6油层伊/蒙混层含量不超过0.5%,但晶层间膨胀危害性相当大。晶体呈现鳞片状(0.5*2μm),空隙内的晶体呈搭桥状、网格状、集合体状等,饱和纯水后的伊/蒙混层晶格将膨胀至12.63*10-1nm;体积膨胀至110.78%。通过室内流动试验可知,伊/蒙混层淡水渗透率为3/8地层污水渗透率。

在长6油层组2口井中,粘土矿物内绿泥石含量较高,且也或多或少地含有一些敏感性矿物,即高岭石、硅质、方解石、伊利石。若受到不配伍地层流体入侵,其势必会伤害到油层。

3.1 酸敏

3.1.1 盐酸酸敏

针对长6油层组岩心的酸敏评价试验结果显示,长6油层2口井属于强、极强酸敏。2口井酸敏指数为43.2%、55.9%,且酸化前后标准盐水渗透率变化幅度较大,由此可得,2口井间均有大量不容物质生成,并成为了堵塞地层的主要物质之一。

3.1.2 土酸酸敏

相对于盐酸酸敏,土酸酸敏对油层的危害程度更加明显。针对长6油层组岩心的室内土酸酸敏实验,完成该实验的难度系数相当大,问题主要集中于注酸压力太高,且酸蚀段短,由此可得,长6油层2口井酸敏强烈。

3.2 水敏

长6油层内水敏矿物以伊蒙混层及伊利石为主。岩心水敏试验结果显示,长6油

层属中等水敏地层,水敏指数处于48.2%-

66.4%范围内。

3.3 碱敏

长6油层组储层岩心属于弱碱敏地层,碱敏对底层渗透率伤害率处于16.1%-17.8%范围内;临界酸碱值pH是8.24,由此可得,长6油层存在碱敏伤害。

3.4 速敏

长6油层速敏伤害以高岭石为主,因高岭石含量不高,则其对地层渗透率伤害率均未超过20%;临界流量是1Ml/min,由此可得,长6油层存在弱速敏伤害。

4 现场应用

参考文献

[1] 任永宏.陇东油田增产增注工艺技术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07

猜你喜欢

工艺技术
浅谈以煤为原料的氨合成工艺技术及发展趋势
HL-2M真空室试验段制造工艺技术
催陈食醋工艺技术研究前沿
薄煤层综掘工艺技术研究与应用
烧结烟气脱硫工艺技术分析
制氢工艺技术比较
梳齿工艺技术的比较优势
废钢破碎设备工艺技术的论述
G0-7“工厂化”井组钻井工艺技术
煤层气降滤失工艺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