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茶碱针与二羟丙茶碱针治疗支气管哮喘46例疗效比较分析
2013-04-29徐翀
徐翀
【摘要】目的:探讨氨茶碱针与二羟丙茶碱针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4月~2012年4月在我院治疗的支气管哮喘患者46例,根据所使用的治疗方法将其分为氨茶碱针组与二羟丙茶碱针组。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1d、3d后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结果:氨茶碱针组治疗1d、3d后的疗效均明显优于二羟丙茶碱针组,相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羟丙茶碱针组的不良反应少于氨茶碱针组,相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氨茶碱针与二羟丙茶碱针治疗支气管哮喘,各有利弊,应用时应谨慎。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氨茶碱;二羟丙茶碱;疗效
【中图分类号】R256.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9-273-02
引言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临床中的一种慢性气道炎症,多发于夜间、凌晨,其发病机制为多种细胞(如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共同参与导致呼吸管道狭窄,使患者出现反复喘息、胸闷、气促等症状[1]。氨茶碱针与二羟丙茶碱针是临床中应用较广泛的两组种平喘药物。我院采用了氨茶碱针与二羟丙茶碱针分别治疗了46例支气管哮喘患者,现将结果作如下报告。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随机抽取我院2010年4月~2012年4月共收治的46例支气管哮喘患者,根据所使用的治疗方法将其分为氨茶碱针组与二羟丙茶碱针组。氨茶碱针组中,13例男,10例女;年龄范围35~68岁,平均年龄48.6±6.4岁;病程9个月~30年;二羟丙茶碱针组中,14例男,9例女;年龄范围33~67岁,平均年龄48.3±6.6岁;病程10个月~30年。46例患者在用药前的2个星期内均无系统使用、1个星期内无常规使用松弛呼吸道平滑肌药物或其他改善呼吸功能的药物,对本次所用药物无过敏史。
1.2方法:氨茶碱针组:0.25g/次,用0.9%的20mlNacl稀释,2次/d,静注时间≥15分钟。二羟丙茶碱针组:0.25g/次,用0.9%的20mlNacl稀释,2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3d。治疗期间,患者停止使用其他直接松弛呼吸道平滑肌的药物,并于每天清晨对其呼气流速峰值进行测量,认真记录好患者的日夜症状变化、哮喘程度等情况。观察两组患者在用药1d、3d后的疗效、耐受性与不良反应。
1.3疗效评定:显效:哮喘发作比之前有了明显改善,PEF增加量在25%以上,PEF昼夜波动率在20%以下;有效:哮喘症状比之前减轻,PEF增加量在15%~24%间;无效:临床症状及PEF测定值无任何改善或加重[2]。其中,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0.0软件包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1d后的疗效对比:治疗1d后,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氨茶碱针组的总有效率为78.3%,二羟丙茶碱针组的总有效率为52.2%,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2.3不良反应对比:在治疗过程中,氨茶碱针组有5例发生了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1.7%,其中3例出现心律失常、心悸,停药后症状消失;2例出现胃肠道反应,对其行对症处理后自动消失。二羟丙茶碱针组中仅有1例出现轻微肠道反应,未停药处理自动消失,总发生率为4.3%。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氨茶碱的明显高于二羟丙茶碱,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氨茶碱针与二羟丙茶碱针均是临床中应用较广泛的茶碱类药物,它们均能通过抑制磷酸二酯酶来减少cAMP的破坏,使细胞内的cAMP含量升高,从而能够松弛支气管平滑肌,最终减轻支气管粘膜的充血与水肿。临床试验表明,氨茶碱针治疗支气管哮喘1d、3d后的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二羟丙茶碱针,故氨茶碱针的起效时间及效力要强于二羟丙茶碱针。
尽管氨茶碱针治疗的总有效率较高,但其发生不良反应的可能性也较大。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有心律失常、胃肠道反应、神经兴奋性增高,严重时会发生抽搐、昏迷,故使用该方法治疗时应对血药浓度进行实时监测,一般6~15mg·L-1w为安全浓度。二羟丙茶碱的作用相对弱于氨茶碱,但其不良反应较少。本次研究中,二羟丙茶碱针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3%,氨茶碱针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7%,氨茶碱针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二羟丙茶碱针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因此,氨茶碱针治疗起效时间快,疗效强,可应用于急性哮喘或哮喘持续状态的患者。然而,由于该方法治疗极易发生不良反应,故必须谨慎使用。对于首次推注氨茶碱或有过敏体质的患者,必须对其临床体征进行密切观察,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采取措施处理,并替换平喘药物。二羟丙茶碱针对心脏的兴奋性作用较弱,故安全性较高,故适用于伴有心动过速的哮喘病人。
参考文献
[1] 程新军,邢晓龙.氨茶碱与多索茶碱治疗轻中度支气管哮喘疗效比较[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1(16):2589-2590.
[2] 董哲,邵丽华.多索茶碱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观察[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3):3081-3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