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疗法治疗面肌痉挛27例
2013-04-29李兰琼
李兰琼
【摘要】目前来说,面肌痉挛没有很好的治疗方法,运用肉毒毒素注射治疗,虽然效果较好,但是往往容易复发,而且治疗费用较高,效果也不能够持久。近年来,笔者运用针刺、理疗和中药内服等综合疗法在治疗面肌痉挛上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关键词】面肌痉挛; 综合疗法
【中图分类号】R2-0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9-265-02
面肌痉挛为局限于一侧面部的不自主阵挛性抽搐(个别人出现双侧痉挛),精神越紧张、激动,痉挛越严重。由于面肌痉挛的初期症状为眼睑跳动,民间又有"左眼跳财,右眼跳灾"之称,所以一般不会引起人们的重视,经过一段时间病灶形成,发展成为面肌痉挛,连动到嘴角,严重的连带颈部。面肌痉挛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原发型面肌痉挛,一种是面瘫后遗症产生的面肌痉挛。两种类型可以从症状表现上区分出来。原发型的面肌痉挛,在静止状态下也可发生,痉挛数分钟后缓解,不受控制;面瘫后遗症产生的面肌痉挛,只在做眨眼、抬眉等动作产生。笔者采用中药配合针灸、理疗治疗该病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1一般资料
27例患者均为我科室2011年5月-2012年6月门诊患者,按《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确诊,无面瘫后遗症产生的面肌痉挛。27例中,男11例,女16例;年龄最小23岁,最大67岁;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5年多。全部病例均以一侧面肌痉挛为主症,排除面瘫后所引起的面肌痉挛。诊断标准均参照史玉泉主编的《实用神经病学》中所订,临床表现为阵发性,一侧性面肌抽搐而无其它神经系统阳性体征。肌电图上显示肌纤维震颤和肌束震颤。脑电图检查显示正常
2治疗方法
针刺治疗。面部取穴:百会、人中、印堂、承浆、双侧合谷、双侧太冲、双侧风池和太阳为必选穴,以眼周肌肉痉挛为主者选取患侧瞳子髎、承泣、丝竹空、迎香;以口周部肌肉痉挛为主者选取患侧地仓、迎香、下关、颊车、口禾髎、大迎。针刺方法:常规消毒后,用0.3mm×30mm毫针避开血管快速无痛浅刺入皮下,得气即止,行针40分钟,每10分钟轻轻的提插一次,以便面部穴位气血畅通而不伤血脉肌肉。
2.1在留针的同时,用TDP灯照射肌肉痉挛处40分钟,照射高度25cm-35cm。
2.2再用电脑中频治疗仪,用1号处方,两个电极板放置在痉挛的部位,强度以患者能忍受为度。
2.3中药自拟处方:磁石25g、生牡蛎25g、钩藤20g、鸡血藤20g、当归10g、红花8g、川芎10g、羌活10g、熟地15g、珍珠母15g、夏枯草10g、延胡索15g、白芍10g等。每日一剂,水煎取汁300ml,早中晚各服100ml。.
3疗效观察
治愈:面部肌肉不自主抽搐症状完全消失,无沉紧感,一年内无复发;显效:面部肌肉不自主抽搐及牵拉沉紧感基本消失,仅在精神紧张和疲劳时偶而发作,经过休息后可缓解;有效:面部肌肉抽搐持续时间、次数和范围明显减少,抽搐发作间隔时间延长;无效:治疗前后症状无变化。经过45天治疗,1年后统计结果:治愈7例,显效9例,有效10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3%。
4典型病例
叶某 ,女,38岁,美容师,以左眼角和左口角肌肉抽搐12年,加重1月为主诉就诊。患者自述12年前,因天气热在地上睡觉(左侧卧位)后觉左侧脸麻木不适。后来出现左眼角和口角肌肉不自主的抽搐,经吃药(药名记不清楚了)后缓解。1月前因劳累后左眼角和口角的抽搐加重,服药后(卡马西平)没有缓解,遂就诊于我科室。诊断:面肌痉挛。运用上述治疗方法,一周后觉症状好转,30次后诸症消失,随访至今未复发。
5体会
面肌痉挛症状多为面部阳明,少阳经所行的目外眦、目眶下、上唇等处。百会位于人体最高处,为诸阳之会,针刺可以疏散头面部风邪,又可宣通诸阳经络,升阳益气,宣导气血,使六阳脉络充实,人中(水沟)在《千金翼方》称为鬼宫,为鬼邪病第一针,针感异常灵敏,针刺可以直通脑府,复神导气,达通督调经,开窍醒神之功。远端四关穴合谷、太冲,左右同时选用,一阳一阴,一腑一脏,一上一下,主气主血,相得益障。采用人中、承浆和印堂为主穴和病侧面部少阳、阳明经的穴位微刺针法以及双侧头、体部少阳、阳明、督脉、任脉、脾经、肝经穴位的针刺治疗方法可以调节全身经脉气血上下左右平衡,使面部肌肉血脉免于针刺的强烈刺激及损伤,从而达到卫气平复,血脉通畅,面部肌肉运动恢复正常的功效。病久入络,病久生寒,所以用TDP照射和电脑中频治疗仪治疗可以使入络的寒邪祛除。自拟中药处方主要由磁石、生牡蛎、钩藤、鸡血藤、当归、红花、川芎、羌活、熟地、珍珠母、夏枯草、延胡索、白芍等药物组成,全方有重镇安神、养血活血、平肝潜阳的功用。配合面部微刺和调整经脉气血针刺法,TDP和电脑中频治疗仪的治疗,共奏活血通络、养血安神、柔筋熄风止痉功效,符合中医"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治则,用于治疗面肌痉挛,可取得较好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