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共同的梦想

2013-04-29刘晶波

幼儿教育·父母孩子版 2013年9期
关键词:瓜瓜男孩子女孩子

刘晶波

“人,可以因为很多不同的标准而分为许多不同的种类。比如,因为地域而分为南方人和北方人,因为民族而分为汉族人和少数民族人,因为国别而分为本国人和外国人,因为宗教信仰而分为教徒和非教徒,等等。对于这些类别的归属,不仅构成了人们各自的社会性特征,也组合成了一个关于人的坐标系。标定下了他/她的基本身份与属性。在种类繁多的身份中,人有两种最为基本的身份,一是因成熟水平而获得的‘成人或‘孩子,二是因性别特征而获得的‘男生或‘女生。无论你是哪里人,隶属于哪一种文化,有怎样的信仰,你都将不可避免地担当着孩子或成人、男生或女生的身份……”

上面这段文字是我在刚刚进入幼儿社会性发展研究领域时写下的,是一种简单而稚嫩的思维辨析,也是我“在成人与幼儿两重世界中反复穿梭的过程中”收获的一份感悟。当初顺手记下后,便尘封于笔记本之中。从不曾想过,二十多年后我会因为对自己孩子的观察、因为自己成为母亲以后的体验。而把这些思考的片段重新拾起,并接续下去;更不曾想到,这份接续的思考让我注意到了一个普遍的现象:无论成人还是孩子,无论男生还是女生,都共同拥有一个梦想:期待自己能成为对方那样的人,

临睡前,核桃条件反射般地又问起了她已经问过好多遍的问题——

“为什么我会是一个女孩儿呢?”

“因为女孩漂亮啊!女孩有好多美丽的衣服、帽子、鞋子呀!”

“那你是怎么把我变成女孩的呢?”

“不是我变的,在我看到你之前你就已经是一个女孩了。”

“那你是什么时候看到我的呢?”

“在医生把你从我的肚子里取出来的时候。”

“医生是在哪里把我从你的肚子里取出来的呢?”

“在医院里。”

核桃沉默了一会儿,挪动一下枕头、侧过身——

“你给医生打个电话吧,告诉她,我们再(一起)去一次医院,让她重新取一次,把我取成一个男孩……”

“你想当个男孩子吗?”

“嗯,非常想当!”核桃轻声而郑重地应道,

“为什么会想当男孩子呢?”

“男孩子比女孩子力气大,男孩子跑得比女孩子快!”

“还有呢?”

“还有,男孩子上厕所也比女孩子快,站着就行了,女孩子每次都得蹲下来,太慢了。”

近三个月的时间里,核桃每天晚上都要和我谈论这件事情:她非常非常想做个男孩子,即便女孩子有再漂亮的裙子。帽子、鞋子、挎包,她也不想再当女孩子了。

有那么一段日子,瓜瓜总是对核桃的物品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有时是把核桃的发卡、辫绳拿在手里绕来绕去,顺势再在自己的头发上比画比画;有时是在出门换鞋子的时候,把脚伸进核桃粉红色的鞋子里转上一转;有时是拿着核桃的小凉帽往自己的头上戴一戴。起初,核桃对这些现象并不在意,但是几次之后她便感到自己受到了瓜瓜的侵犯,于是每次见到瓜瓜拿她的东西她就会快速出击,捍卫自己的所有权,同时还要半是讲道理半是责怪地附上一句:“你是男孩,你不能用(穿)女孩的东西!”瓜瓜虽然很清楚核桃的不满,但是他的兴趣却丝毫没有从核桃的物品上移开。

一天晚上,瓜瓜把自己关进了卫生间。反锁了门不让别人进去。我在门外和他商量了好久、反复承诺不告诉任何人他在干什么之后,他才打开了门。眼前的情景让我有些吃惊:原来瓜瓜把核桃一件漂亮的纱裙拿到了卫生间,正对着镜子努力地往身上穿!

“你想穿姐姐的裙子?”我努力快速地让自己的惊讶归于平静。

瓜瓜看了我一眼,点点头,脸上显出羞涩的神情。

“你想像姐姐一样漂亮吗?”

“嗯。”瓜瓜又点点头,很轻声地应了一下。

“来!妈妈帮你穿!”

我的反应让瓜瓜有些吃惊,但旋即就开心起来,顺从着“伸胳膊”、“抬头”等全部指令。穿好裙子,我把瓜瓜抱到洗面池的台子上。

“来!照镜子看看,多漂亮的小女孩!”我压低了声音说。

兴奋的瓜瓜对着镜子,左照照右照照,很是满足。

“等一下,想不想穿穿姐姐的长丝袜?”

瓜瓜眼睛里的惊喜立刻又提高了两个等级,用力地点了点头。

“你先在这里等妈妈一下——”因为害怕瓜瓜在台子上站不稳,我把他抱下来放到地上。然后快速走进房间,拿来了核桃的连裤袜,顺便带来一副刚刚给核桃买的新辫绳。

重新把瓜瓜抱到台子上,让他坐稳当以后,我开始帮他穿连裤袜。因为是第一次穿这种袜子,瓜瓜不知道该怎样配合,费了好些力气才穿好。之后,我又给瓜瓜梳了一个小小的朝天椒辫子,扎上了新辫绳。瓜瓜开心极了!对着镜子里的自己笑个不停……

上面是两件发生在核桃与瓜瓜3~4岁的事情。我相信这不只是核桃和瓜瓜,而是每一个处在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都会表现出来的典型特征:在他/她刚刚知道了自己的性别归属、意识到了自己的性别和对立性别间的差异、注意到自己因为这个性别所缺失的东西的时候,便忍不住像核桃和瓜瓜那样,热切地盼望并加上各种可以想到、达到的努力,想让自己“变成男孩”或者“当上女孩”。从表面上看,他们意愿所指的方向刚好相反,但本质上都诠释着男生与女生关于性别认同问题上的一个共同的梦想:逃离自己的性别身份、变成和自己相反的性别。究其原因,是对与自己对立性别的好奇、对自己归属性别中所不具备的特征的向往。

是的,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总是不由自主地想去成为自己现在所不是的那个人、那类人。这一点,在成人与孩子这两个群体中表现得更为明显。

19个月的核桃虽然已经比半年前刚刚瞒跚学步的时候长高、长大了许多,可是有一件她想做到却一直没能做到的事情让她很郁闷:每当坐在大人的床边时,自己的双脚可以自然地垂落到地面上。尽管大床的高度比小床矮很多,可是因为腿太短,核桃坐在大床边的时候双脚总是悬在那里,怎么也够不到地面。核桃很着急。为了能够把脚搭到地面,每次坐在大床边的时候她都要尽力往下滑,有两次甚至从床边完全滑落,跌坐在了地板上。问及为什么一定要把脚搭到地面上,核桃说——

“大人的脚是这样(搭在地上)的,像大人那样!”

21个月的瓜瓜自理能力不错,可以自己独立吃饭、独立穿脱衣服和鞋子。可是这几天在穿衣服的时候,他总是不那么顺利,双手撑着衣服,半天也穿不上去。这让我觉得很奇怪:本来他衣服已经穿得很熟练了,怎么会退步到比以前穿得还慢呢?停下手中的事情,仔细观察瓜瓜穿衣服的过程才发现,他正在努力挑战之前他已经完全掌握的穿衣服的步骤——先分清楚衣服的前后一把头套进去一再用手找到离那只手最近的袖子一把手伸进去一拉平衣服。他在分清楚衣服前后以后,先用手找袖子,等到两只手都伸进袖子里了,再去套头,可是因为两只胳膊在拉衣服的时候用力过大,衣服紧绷着,头就很不容易套进去!

“妈妈告诉过你要先把头套进去,这样来——”我刚想去纠正他,瓜瓜顺势一躲。执拗地撑着两只袖子——

“大人是这样(穿的),像大人那样!”

尽管我的本子中没有关于其他孩子的类似记录,但是我相信,“像大人那样”,这句核桃和瓜瓜差不多在相近的月龄里发出的“声明”,传递出来的是孩子所共有的期待。在真切地知道自己是孩子而不是大人时,孩子们总是会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去寻找自己与大人的不同,而后努力把大人的某种行为收入自己的世界,从中获取新奇与成就感的体验。很多心理学家倾向于把这种现象解释为人们对他人行为的模仿与观察学习,但这只是形式上的表现,就深层的动机来说,人类总是本能地想要拥有他现在的身份所不匹配的东西。

这一点在成人的梦想中或许可以看得更为真切——

终于撑着沉重的眼皮讲完了睡前故事。看着核桃和瓜瓜安稳地睡着,以当时的身体所能发出的最快速度把自己扔到床上。迷迷糊糊中,脑子里忽然跳出了一个无比清楚、无比强烈的念头。于是强按住睡意,对先生说——

“我真的好想当回核桃和瓜瓜那样的人,有人陪我玩、给我讲故事、给我做好吃的、哄我睡觉,那该多美多舒服啊!”

先生沉吟了片刻,轻声回答:

“我也好想,真的。”

猜你喜欢

瓜瓜男孩子女孩子
男孩子的快乐
瓜瓜和娃娃
学舞蹈的男孩子
女孩子的钱都是怎么花光的
那个文科班的女孩子
你好,男孩子
调皮的瓜瓜
瓜瓜交朋友
一个女孩子为什么要努力?
请珍爱我们的男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