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丹青不渝 风采流芳(上)

2013-04-29李笙清彭建左易正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3年9期
关键词:何香凝钟馗纸本

李笙清 彭建 左易正

近现代书画在中国艺术史占有重要地位,名家辈出,流派纷呈,呈现出新旧交替、继往开来、璀璨夺目的特色。武汉博物馆珍藏有许多近现代书画作品,其中不乏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溥儒、徐悲鸿、张大千、潘天寿、李苦禅、王雪涛、何香凝等著名艺术大师的传世真迹。笔者现撷取其中佳作,内容涵盖人物、山水、花鸟各科,略加赏析,以飨读者。

吴昌硕《寿桃图》轴

纵140厘米,横53厘米,纸本设色。画轴右下方题款为:“灼灼桃之花,赪颜如中酒。一开三千年,结实大于斗。乙卯秋仲安吉吴昌硕”。钤白文“归仁里民”“昌硕”二印。乙卯为1915年,吴昌硕时年71岁。画面上绿叶扶疏,一根桃枝自左上角垂下,硕果累累。该作品采用彩墨写实,绘画技法以悬腕中锋为主,用色鲜活明丽,结构虚实相间,浓淡相宜,构图近书、印的章法布白,使画面生动活泼,别具清新格调。桃叶先用浓墨写意法勾勒,再填颜色,辅以枝叶穿插;桃树枝干的处理横竖交叉,杂而不乱,表现出桃树的道劲;鲜桃以笔蘸浓艳的西洋红着色,有一种破皮即流出甜蜜的果汁的熟透之感,让人观之舌上生津,垂涎欲滴,色泽显得浓烈鲜艳,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效果。整幅画轴在位置、意趣、笔韵的处理上均自然妥帖,融物象自然属性和个人主观感受于一炉,繁而不乱,疏密相生,枝、叶、桃巧心安排得体,结构严谨而主体突出,于平淡、宁静中蕴含着无限生机,外貌粗疏而内蕴浑厚,情趣横生,让人在感受作者精湛画艺的同时,从中管窥到更多的文人画意趣。

齐白石《喜从天降图》轴

纵75厘米,横40厘米,纸本设色。左边行书题识:“钟南进士真忙碌,移家嫁妹事斩新。重叠今朝犹见喜,当空一发系千钧。戊辰孟冬白石山翁制”。钤白文“老白”印。戊辰为1928年,齐白石时年64岁。画面上,在我国传统文化中被赋予驱邪捉鬼之能的钟馗头戴尖顶软翅纱帽,身穿圆领大红袍,白色长裤,黑色的翘头靴履,腰间系带,插一柄宝剑,弓着腰背,缩着脖颈,髯须张扬,眼睛睁得大大的,正全神贯注地注视着眼前的一只从天而降的蜘蛛,脸上流露出开心的神情。一条长长的丝线垂下来,一只硕大的蜘蛛充满动感,钟馗张开五指的手,正试图接住正在下降的蜘蛛,动静张弛有度,一切都是那样的自然、和谐。这幅画轴人物造型简练质朴,色彩对比强烈,一袭大红袍,与黑帽、白裤、黑蜘蛛融合在一起,显得特别鲜明。画上所题诗句中有“钟馗嫁妹”的民间传说。画中缓缓下垂的蜘蛛,在民间又被称为“喜蛛”,与蝙蝠、仙鹿、灵芝组合在一起,被喻为“福、禄、寿、喜”。传说钟馗的将官“福官”喜蛛,赐福降喜,所以民间把喜蛛落下意谓“喜从天降”“喜庆临门”和“抬头见喜”,赋予其美好寓意。这幅画构图简练,人物形神兼备,不同于一些画家笔下威严尽显于外的钟馗,而趋向于内敛的表达,眉宇之间洋溢着一股凛然正气。传说中的钟馗丑陋、粗俗,历代画家多绘其威严、凶悍的一面,但齐白石笔下的这个钟馗却风趣儒雅,那憨态可掬的神态举止,夸张的眼神,展示出了钟馗生活中和蔼可亲的另一面,也很好地突出了画作“喜从天降”的吉祥主题。题识与画意糅合,书、画交相辉映,缘物寄情,使作品更添无限情趣。

黄宾虹《山城青色图》轴

纵66厘米,横32厘米,纸本设色。画面右上方题识“山城青色、宾虹”,钤白文“宾虹年八十五”印,下方钤朱文“黄宾虹印”;画面左下方钤白文“黄宾虹印”。此图绘一处山城小镇之山水民居风光,景物由远及近,上方高处为绵延山峰,峭壁兀立,远方隐隐有群山蜿蜒高耸。中部左右山水相连,群山之间,蹊径依稀,林荫繁茂,层层泛绿,点缀出一片充满生命活力的葱郁青色。几只归来的小舟,在驾舟人的娴熟操控下,正惬意地徜徉在一泓清波之上。峰峦之下,两山之间,民居房舍掩映在苍松翠柏、繁木杂树之下,流水从两山之间穿行而下,埠头台阶,青色草碧,房舍连片,烘托出一片“小桥流水人家”安详静寂的山城风情,让人流连其问,充满向往。这幅画画技纯熟老辣,意境深邃,雄厚苍润。笔墨枯湿并用,层层皴染,在浓淡枯湿的变化中,营造出无限的丹青气韵和空间感,体现了作者“五笔七墨”的晚年风格。在写实取景的表现技法上匠心独运,山石虽不见其骨,但在林木、水和民居的衬托下,显得险峻高耸;山城虽不闻鸡鸣犬吠之声,不见炊烟、行人,但在码头、绿荫和流水的衬托下,洋溢出一股浓郁的生活气息。整幅作品笔墨攒簇,积墨、泼墨、破墨、宿墨互用,黑、密、厚、重兼有,画面浑厚华滋,意境清新雅韵。构图繁缛却不凌乱,虚实结合,疏密有致,挥洒自如。尤其是驾舟人惟妙惟肖的划桨姿势,与青山、民居的静寂形成鲜明的反差,动静交织,为画面增添了无限活力。

何香凝《墨梅图》轴

纵133厘米,横32.5厘米,纸本水墨。画面右上方行书题识“振华先生教正,廿六年夏,双清楼主何香凝写于申江”,钤朱文“何香凝”印。后面有岭南派名家陈树人于民国二十六年所题“冰清玉洁”四字。申江旧指上海,民国二十六年为1937年。何香凝是中国近现代杰出的美术家,早年喜画老虎、狮子,惟妙惟肖;晚年喜画梅花,并形成自己的风格,人称“何氏梅”。此画中有一株老梅苍劲清凛,枝头疏梅点点,枝干以浓墨点染,圈笔成瓣,墨点花芯,飘逸高雅,似有暗香扑鼻之感,衬托出梅的铮铮傲骨。顶端枝条虽弯曲绕下,也有一枝蜿蜒而上,枝头梅花绽放,充满了生命的力量,亦令整幅画面充满了勃勃生机。整幅作品疏朗开阔,注重写生,笔触圆浑细腻,形神兼备;梅树虬枝钢骨,挺拔向上,虽有几处沧桑疮口,更彰显梅之傲霜风姿。1937年日军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在国难当头的特殊背景下,何香凝饱蘸浓墨,奋笔挥毫,创作了这幅《墨梅图》,用不惧风霜雨雪的老梅精神,来象征中华儿女在强寇入侵之时不屈不挠的民族气概,充满了浩然正气。作者用淡墨勾勒出的树身上伸出的枝节如一柄柄长剑,似要刺破苍穹,化为锋利的戈戟。点点梅花看似信手随意而成,却透出一股不畏严寒的凛然正气,让人睹之顿生激情满怀之感。何香凝年近花甲绘出这幅作品,清肌傲骨,用墨浓淡相宜,浑然大气,画风细腻,以画明志,正是一代女中豪杰的内心写照,也显示出了一位革命者德艺双馨的大家风范,从中可探寻到一位革命家铮铮铁骨的独特风采。

徐悲鸿《墨马图》轴

纵75厘米,横40厘米,纸本水墨。画之右上有作者题识“悲鸿写”,钤白文“徐悲鸿”、“东海王孙”二印。画面上,一匹骏马身躯高大健硕,昂首挺胸,头向左扭曲,嘴鼻刻画细致,马鬃在风中散披飞扬,渲染富有质感。四蹄虽瘦骨嶙峋,但更显劲骨精神,只见左前腿弯曲如弓,仿佛在一阵急促的奔驰后,突然听到主人的呼唤而放慢脚步,扭头回望,马腿和马尾上的鬃毛依然在疾风中飘动,显得俊逸潇洒气势沉雄,动感十足。特别是马腿的直线刻画力透纸背,遒劲有力,仿佛要破纸跃出。这幅《墨马图》构图颇具匠心,前大后小结构严谨,既简洁明了而又饱满完整,除了奔驰中缓停脚步的一匹精神抖擞、豪气勃发的骏马,别无他物点缀衬托,大片的空间留白,使主题显得更加突出。画法上,泼墨写意或兼工带写,既有西方绘画中的造型,又有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写意,笔墨酣畅而洒脱高逸,在雄健、泼辣、凝重的笔力描绘下,马的外形体态匀称壮美,颈部、腿部、腹线、尾部均以浓墨挥毫而成,富有弹性;鬃毛以干笔扫出,头上部、胸部、腹部、马蹄施以淡墨,特别是马蹄黑白分明,墨的虚实浓淡干湿变化间,凸显出马的骨骼结构和肌肉的张弛有力,形神俱足,气魄豪放,将马的举止神态、奔放刚劲刻画得惟妙惟肖,神采生动。画中既融进了中国传统画中的线条之美和笔墨意趣,又能观察到物象局部的体面造型和光影明暗,具有强烈的透视感。

(未完待续)

猜你喜欢

何香凝钟馗纸本
纪念何香凝逝世50周年暨何香凝美术馆开馆25周年展
韩景燕作品集
流水高山写新图
——何香凝与新中国时期的北京画坛
王少桓
何香凝
兰华生作品
钟馗嫁妹
铮铮铁骨(纸本水墨)
钟馗降福图
我画何香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