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光伏产业巨头败落记

2013-04-29白菊梅

环球人物 2013年9期
关键词:尚德无锡太阳能

白菊梅

有人曾说,一家企业能走多远,不是取决于它的规模有多大或者前景有多好,而是取决于企业家的理想和胸怀。最近,原无锡尚德电力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施正荣与他一手创立的尚德公司成了这句话的最好注脚。

由于巨额债务到期无法偿还,3月20日,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发布公告称,依据《破产法》裁定,对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实施破产重整。此前的3月4日晚,曾经风光无限的施正荣“被辞去”尚德董事长职务。3月5日,他在声明中称:“董事会废除我的职务是错误且非法的。”但无论怎样,这位昔日中国首富、尚德创始人都已经失去了对企业的控制权,而这家曾经全球最大的太阳能电池生产商也迎来了事业的落日。

命中两贵人

施正荣本姓陈。1963年,他一出生便“拯救”了两个家庭——在同一天,江苏省扬中市的一个村庄里,施家新出生的女儿没能存活,已有一儿一女的陈家却生了双胞胎。当时三年自然灾害刚过,许多家庭贫困不堪,多一张嘴都难以养活。由于施陈两家关系不错,施家便将陈家双胞胎中的弟弟抱养过来,他便是施正荣。

施正荣早期的人生轨迹如同他的名字一样,一路顺利而且能够光宗耀祖。自幼聪慧的他于1983年毕业于吉林大学,1986年又从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拿到了硕士学位。此后,他相继遇到了人生中的两位贵人。

第一位是学术导师。1988年,风华正茂的施正荣以公派留学生身份赴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物理系留学,后师从诺贝尔环境奖得主、太阳能之父马丁·格林。留学期间,他刻苦攻读,先后拥有了10多项太阳能发明专利,并在1991年获得博士学位。1993年,他加入澳大利亚国籍,成为了有车、有房、有幸福家庭的“三有”一族。

施正荣显然并不满足于科学家的小康生活,他有更大的野心。2000年,怀揣着40万美元和多项专利技术,施正荣回国发展。他想做中国最大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简称光伏)企业,但需要800万美元的资金支持。为此,他跑了国内七八个二线城市,但都对太阳能产业了解不多,没有一个城市愿意投资。

正当施正荣几近绝望时,第二位贵人出现了——无锡市原经委主任李延人。两人一见如故,决定合作创业。借助李延人在无锡市政府与企业方面的人脉关系,施正荣在2000年创立了无锡尚德电力控股有限公司。

当时,全球光伏产业正处于大发展时期,施正荣把握住了好时机,赶在国内竞争对手之前,以中国制造业的成本优势挤进了已被欧美日企业占领的市场。在非洲、中东、东南亚等新兴市场中,尚德自己设计的系统在价格上比西方企业低了20%—30%。

“我个人认为,施正荣让全球光伏业的发展进程加快了15年。”一位拥有政府背景的光伏行业研究员说,“从尚德2005年上市到2008年金融危机之前,施正荣都是很风光的,处于行业顶尖位置。”

“有谁不要面子?”

2005年12月14日,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施正荣的身家达到了23.13亿美元——超过福布斯2005年中国首富荣智健与胡润百富榜首富黄光裕。

2007年底,尚德产能实现360兆瓦,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人民币,公司市值突破百亿美元,进入世界光伏前三强。

有了钱的施正荣很快做了两件事情:在上海成立“施氏家族慈善基金”,主要关注气候、环境等社会问题,交由太太张唯打理;在无锡新区修建尚德电力总部,请奥地利设计师出马,在总部门口竖起了一面全世界面积最大的太阳能电池幕墙,它甚至成了无锡的标志性建筑。

据《南方周末》报道,当时尚德每年仅花在企业社会责任相关活动上的资金就接近6000万元。倘若有活动要到北京举行,用施正荣的话说,“直接订钓鱼台国宾馆就好了”。

尚德电力上市后,施正荣聘请了一批曾经在英国石油公司、西门子、拜耳等跨国集团工作过的职业经理人,这使得一家中国民营企业颇有跨国企业的特色:内部人士透露说,只要有一名外国人在场,施正荣就要求所有的高管必须讲英文。2012年,尚德又进行了一轮人事调整,目前的高管大多数都是“空降”过来的外国人。

在位于无锡总部的施正荣办公室里,整整一面墙上都摆满了他曾经获得的各项荣誉,就连2008年被《财富》评选为亚洲年度经济人物的杂志封面,也被镶嵌在玻璃镜框中摆放着。有人曾问施正荣,希望自己在公众面前是一个怎样的形象,施正荣的第一反应是“完美”,并解释道:“有人说我要面子,可能潜意识里是这样……可是有谁不要面子?”

爱面子的施正荣要做世界光伏产业的老大,但结果把尚德逼到了墙角。2010年,尚德做出将产能从1800兆瓦提高到2400兆瓦的决策,至此,尚德的产能、出货量成为全球第一。“现在来看,这个决策对尚德的打击是毁灭性的,导致尚德的产能远远大于市场需求。”一名离职的尚德前员工说。

疯狂的产能扩张导致尚德债务剧增。与此同时,国内的竞争对手开始快速成长,而且成本更低。“同样的产能,尚德的运营成本是国内另外一家一线光伏企业的2至3倍。”一位在尚德工作过的人士对记者说。双重夹击下,尚德开始根基不稳。

尚德带来的警示

业内人士认为,产能扩张是个导火索,施正荣败走麦城还有他自身难以克服的弱点。由于尚德的壮大及上市,公司的透明化运作让施正荣没有民营企业家的率性自由,因为所有事都要公告,所有的财务都必须审核,自己似乎没有多少自由支配公司的权力。

根据《环球企业家》杂志等媒体报道:2006年12月30日,一家名为“亚洲硅业(青海)有限公司”(下称“亚洲硅业”)的企业在青海省注册成立,注册资本5000万美元。从2007年至2011年,尚德至少为其提供了15亿美元无条件支付合约、1000万美元的无息贷款、5亿元人民币担保和近亿美元的预付款项,并且在很长时间内是它唯一的客户。

事实上,这家公司的实际控制人正是施正荣本人。2012年底,有尚德电力股东在美国起诉尚德高管,称“公司高管为实现自身利益,挪用公司高达16.8亿美元投资资金,资金使用用途包括给尚德电力CEO个人公司提供无息贷款等”。记者向代理此诉讼的美国罗森律师事务所求证时获知,此诉讼已立案,调查正在展开。

这种利益输送触碰了投资人和董事会的红线,并引发了尚德投资人对施正荣本人的巨大质疑。

2012年初,尚德出现债务危机。国家开发银行决定继续给尚德注资,条件是必须用董事长施正荣的全部个人资产做无限责任担保。这意味着,如果尚德在融资后继续资不抵债,债权方有权获得施正荣的个人资产。施正荣拒绝了这一提议。无锡市政府也曾提出,希望施正荣退出在尚德的个人股份,让无锡国联接盘,这一设想也被施正荣拒绝。

有熟悉施正荣的人告诉记者,对于自己一手创立的尚德,施正荣应该有很深的感情,但尚德沦落到今天的境地他难辞其咎。如果他不把尚德的利益输送给有关公司,资金链就不会那么紧张;如果他在尚德危难之际敢于用自己的个人资产作担保,解救债务危机,尚德也不至于破产。或许施正荣有自己的苦衷,但无论怎样,当初毅然决然回国创业的他,已经从一位雄心勃勃的行业领袖变成一名自保为先的商人。

从昔日标杆到今天的破产重整,尚德的命运给中国的光伏行业敲响了警钟。根据《经济参考报》不完全统计,2012年,全国156家电池组件企业的太阳能电池产能占全球太阳能电池产能的一半以上。然而,2011年以来,外部需求大幅萎缩造成光伏产品价格急速下滑,多晶硅电池企业出现大面积亏损。根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最新统计,国内40多家多晶硅企业除6至7家上市公司外,其余已陷入全面停产状态。从这个层面看,尚德的破产重整也是对整个行业的一个警示:市场供求才是那只看不见的手,任何无视需求的盲目扩张都将受到市场的惩罚。

猜你喜欢

尚德无锡太阳能
无锡一棉
应用广泛的太阳能无人机
无锡一棉
无锡确定11月1日为“无锡企业家日”
尚德学校的德育工作
尚德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
无锡公交
太阳能可以这样玩
尚德机构2018财年Q2净收入4.818亿元,净亏损2.718亿元
画家要做修身尚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