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斑点落叶病的综合防治技术
2013-04-29何晓燕
何晓燕
苹果斑点落叶病在我国各苹果产区均有发生,是一种流行历史较短、危害严重的早期落叶病。主要危害苹果叶片,是主栽品种新红星等元帅系的重要病害。该病造成苹果早期落叶,导致树势衰弱,果品产量和质量降低。斑点落叶病菌容易侵染富士、元帅系苹果的果实,在果面形成斑点和疮痂状小病斑,特别是套袋果 发生较多,明显影响果实外观,贮藏期还容易感染其他病菌,造成腐烂。针对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我们进行了防治研究,现提出苹果斑点落叶病综合防控技术,为苹果生产者提供参考。
1 发病症状
1.1 叶片
春天,苹果落花后不久,在新梢的嫩叶上产生褐色至深褐色圆形斑,直径约2~3毫米。病斑周围常有紫色晕圈,边缘清晰。随着气温的上升,病斑可扩大到5~6毫米,呈深褐色,有时数个病斑融合,成为不规则形状。空气潮湿时,病斑背面产生黑绿色至暗黑色霉状物,为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中后期病斑常被叶点霉真菌等腐生,变为灰白色,中间长出小黑点,为腐生菌的分生孢子器。有些病斑脱落,穿孔。夏秋季高温高湿,病菌繁殖量大,发病周期缩短,秋梢部位叶片病斑迅速增多,一片病叶上常有一二十个,影响叶片正常生长,常造成叶片扭曲和皱缩,病部焦枯,易被风吹断,残缺不全。叶柄受害后,产生圆形至椭圆形病斑,直径为3~5毫米,褐色至红褐色,稍凹陷,叶柄易从病斑处折断,造成叶片脱落。
苹果斑点落叶病严重时,7月中旬即出现落叶,8月中下旬至9月上旬进入落叶盛期,落叶率50%以上。
1.2 枝条
苹果斑点落叶病危害苹果枝条,多在内膛徒长枝上,以皮孔为中心,产生直径2~3毫米的病斑,呈褐色至灰褐色,稍凹陷,边缘有裂缝。发病轻时,仅皮孔稍隆起,显得粗糙。
1.3 果实
苹果斑点落叶病危害果实,在果面上常出现黑点锈斑型、疮痂型、斑点型和黑点型4种斑点。其中黑点锈斑型,在果面产生黑褐色小斑点,略具光泽,直径0.5~1毫米,微隆起,小点周围及黑点脱落处呈锈斑状。疮痂型,病果数量最多,病部呈灰褐色疮痂斑块,直径为2~3毫米,有时在5毫米以上,病健交界处有龟裂,病斑不剥离,仅限于病果表皮,但有时皮下浅层果肉可成为干腐状木栓化。斑点型病斑也较多,症状是以果点为中心,形成褐色至黑褐色圆形或不规则形小斑点,套袋果摘袋后病斑周围有花青素沉积,呈红晕状。斑点落叶病菌所致的果实病害,在树上5℃以下环境中贮藏时不腐烂,但在贮藏后期易受其他杂菌腐生,引起烂果。
2 发病原因
2.1 病原菌的侵入
斑点落叶病菌以菌丝体潜伏在地下落叶越冬。一般在苹果树花后,病原菌对新梢进行初次侵染,受害部位形成不规则的褐色小斑点,产生墨绿色或黑色霉状物,雨后菌丝体扩散,造成再次侵染。
2.2 气候条件
在温度、湿度适宜的条件下,病菌孢子粘着在嫩叶上,形成病斑后产生大量菌丝体。降雨多的年份,可造成多次侵染,危害范围大。
2.3 品种间的感病差异
元帅系品种病叶率89.16%;富士系病叶率30.14%。
2.4 管理粗放
土壤有机质含量低和大量使用化肥;盲目追求产量,树势弱;果园地势洼、地下水位高;农药选用不当,农药杀菌有效成分含量低,防治不及时,也是发病较重的主要原因。
2.5 果袋质量差
部分果农选择低档果袋,果实套袋后透气性差,袋内高温高湿,降雨后纸袋破损严重,病菌易侵入。
3 防治方法
3.1 铲除越冬病菌
苹果落叶后和发芽前彻底清除地面落叶、剪除病枝集中烧毁或深埋。果树休眠期可选用40%福星乳油等铲除剂喷树体杀菌。发病以前喷70%丙森锌(安泰生)可湿性粉剂600倍液,80%代森锰锌(大生M-45)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68.75%代森锰锌(易保)1200倍液等。
3.2 套袋后防治
针对苹果斑点落叶病适宜高温多湿的环境条件,苹果套袋后,在病菌孢子侵入前发病初期改用43%戊唑醇(好力克)悬浮剂3000倍液,也可使用苯醚甲环唑(世高)10%水分散颗粒剂1500~2000倍液或腈菌唑(信生)可湿性粉剂8000倍液。
3.3 选择抗病品种
选择抗苹果斑点落叶病的优良品种,据多年观察,早熟品种可选择藤牧一号、嘎富等,中熟品种选红将军、金帅等,晚熟品种选烟富1~6号等。
3.4 增强树势
加大有机肥料投入,培肥地力,基肥在秋季果实采收后施入;果树行间可覆黑色地膜、覆砂、种植绿肥作物或树盘覆草15~20厘米;山地果园进行穴贮肥水等措施,以增强树势,提高抗病性。
3.5 选择优质纸袋,喷好杀菌(虫)剂
套袋前喷1次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杀虫剂、杀菌剂和杀螨剂,多雨季节喷2~3次1∶2∶200倍波尔多液,与10%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交替使用。
(作者联系电话:139933707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