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枣树栽培技术的革新

2013-04-29王田利

果农之友 2013年9期
关键词:建园枣树红枣

王田利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枣树生产在不断的进行着技术革新,其中对生产影响较大的革新主要有:

1 育苗由播种种核变播种种仁

我国枣树播种育苗时,长期以来传统的方法是播种酸枣核繁殖,由于酸枣核坚硬,育苗前种子要进行沙藏处理,沙藏前要用清水将种子泡软,沙藏时间较长,种子质量,特别是种仁饱满程度难以判定,直接影响出苗率。近年来种仁播种育苗技术的应用,大大简化了种子处理工序,一般用种仁育苗时,在播种前2~3天,用“二开一凉”温水进行烫种,搅拌水温下降至常温,浸种2~4小时,捞出后用细沙拌匀,在背风向阳的地方,用湿麻袋盖上进行催芽,当有50%芽露白时,筛沙播种。这种方法具有省工、出苗快、出苗整齐的特点。

2 建园方式由栽植苗木变直播就地嫁接建园

我国传统的枣树建园方法以栽植苗木建园为主,建园投资较大,枣树根系受伤后,愈合较慢,栽植后成活较差,园貌不整齐,一直是枣树发展中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近年来采用直播砧木种子,实行就地嫁接建园的方法开始在生产中应用,很好的解决了这一生产难题,特别是在新疆等红枣生产新区广泛应用,具有投资省,建园成本低,园貌整齐,进入结果期早而受到广大果农的认同,成为建园的主要方式在当地加以推广,加速了红枣种植面积的快速扩张。这种方法的核心是按照规定的株行距确定定植穴,每穴播种2~3粒枣仁,出苗后枣苗有2~4片真叶时,择优留1株苗子,进行定苗,苗高40~50厘米时摘心,促进加粗生长,第2年在地上剪留20厘米,清除砧木上的2次枝及小枝,随剪砧随嫁接,嫁接苗成活后及时抹芽,除萌,根据栽植密度,确定树形,进行整形。

3 栽植模式由间套种植向纯枣园转变

枣树具有发芽迟,落叶早,枝叶稀疏的特点,很适合间套种植,在我国传统枣区,枣粮间作,特别是枣树和小麦间作种植是较常见的方式之一,枣棉间作应用范围也广泛,枣树瓜类的间作在不少地方有所应用,由于间套种植时,枣树与间作物重叠生长时间较短,大量需肥需水期相互错开,危害枣树和间作物的共同病虫害轻,利用空间上相互错开,有利提高土地利用率。但对果树而言土地利用率较低,特别是前期枣树较稀,产量上升缓慢,因而在新发展枣区,大多以发展纯枣园为主,通过密植栽培,强化管理走群体增产的道路,提高前期产量的效益,到树体间相互影响时,通过移植、间伐等措施,逐步减少栽植株数,采用这种模式一般4~5年,亩产就可在1500千克左右,有利提前收回成本,调动种植者的积极性,促进红枣产业快速扩张。

4 栽植密度由稀到密转变

由于种植观念的转变,种植模式的革新,直接决定了枣树栽植密度的变化,传统的种植模式从有利间作的角度出发,常采用大株行距栽植法,亩栽植株数少,有的亩栽植仅11~17株。而现代红枣生产中,多突出经济效益,从有利于提高单位面积的产出出发,种植密度大幅提高,像新疆直播就地嫁接建园的,有的地方将亩株数提高到了666株,由于枣树成花容易,进入结果期早,密植提高产量和效益的方法是完全可行的。

5 建园方式由一次成园到分步改造成园

传统的建园方式是按照计划的栽植密度,一次性标定栽植穴,一次性栽植不再改变,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栽植株数的增加,导致前期产量和生产效益的提升缓慢,而现代枣树生产中栽植密度走的是动态化管理模式,先栽密,后挖稀,逐渐分步改造,有利产量和生产效益的提升,这种模式是先栽密,通过群体增产增收,到植株间相互影响,园内光照条件恶化时,再移栽或间伐改造,创造新的田间群体结构,促进生产效益最大化,使枣园始终维持高效生产。

6 树形由高大向低矮转变

稀植靠个体形成产量,因而通常采用的是大冠形树形,通过增加单株枝量的措施,提高产量,而密植产量的形成主要依靠群体,对个体主要采用控制的方法,以防止光照恶化,因而稀植和密植管理上完全不同,前者树冠较高大,后者通常采用低干矮冠型树形。

7 修剪方式由重冬剪到重夏剪转变

传统的枣树由于树体高大,田间操作不便,管理较粗放,修剪上主要通过冬剪改善光照条件,更新骨干枝和枣股,夏剪相对较简单,而现代红枣生产中更侧重于夏剪控制,由于红枣开花结果的特殊性,决定了花期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矛盾突出,缓和这种矛盾成为管理的重中之重,由于现代枣树生产中树冠低矮,操作方便,夏剪措施便于落实,生产中常通过疏枝、摘心、开甲、抹芽和调整枝位等措施,加强对枝的生长及树势进行控制,促使树体养分朝着有利开花结果的方向转变,以提高坐果率,促进产量的提高。

8 坐果方式由自然到人工干预转变

枣树花量大,落花落果现象严重,传统生产中,由于树形高大,管理不便,常以自然坐果为主,人为干预作用微弱,随着机动喷雾器在生产中的推广应用,低矮树形的实施,枣树坐果机理的摸清,枣树坐果的人工干预加强。通过辅助授粉措施的强化;田间喷水,增大空气湿度;加强摘心、开甲等措施减缓光合产物下运的速度,增加地上部光合产物积累;喷用化学激素,改变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节奏;喷施营养液补充树体营养等措施,使枣树的坐果情况大为改善,产量得以大幅度提高。

9 病虫害防治由化学为主变为综合防治

危害红枣的病虫害较多,常给生长造成极大的损失,特别是危害果实的虫害种类多,危害重,控制不当,导致虫果率数量比例大,降低果实的商品性,因而生产中喷药具有次数多,用药浓度高的特点,像山东、河北等湿润地区,年喷药次数二十多次,对枣树安全生产及消费者的身心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近年来在枣树生产中大力推行综合防治措施,通过地下覆膜,树干缠膜,绑药膜,挂性诱剂、粘虫板、黑光灯、糖醋液等物理措施,果园生草,招引天敌,增加天敌对害虫的控制效果,加强田间耕作,晒冻杀灭虫卵、幼体等生物、农业工人措施,提高对病虫害的控制能力,尽可能的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次数和使用浓度,提高枣果实的食用安全性。

10 施肥由随机施肥到配方施肥转变

红枣生产中,在肥料管理上,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基本是以施用有机肥为主,20世纪50年代我国化肥工业体系开始快速发展,碳铵、硫铵、硝铵、尿素等氮素肥料逐渐在枣树生产中应用,使长期以来氮素相对缺乏的土壤得到补充,树势复壮,产量提高,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多年大量施用氮素,导致土壤营养失调,在20世纪70年代磷钾肥产量增加生产中应用范围扩大的情况下,这一状况有所改善,但施肥存在很大的盲目性,有什么施什么,有多少施多少,随机施肥是我国枣树生产中长期以来的施肥现状,直到20世纪末21世纪初,配方施肥概念提出后,枣树生产中施肥科学化水平逐步提高,特别是果树专用肥的研制成功,使施肥的盲目性得到很大改善,测土配方施肥措施的应用,使施肥管理更趋合理,达到了土壤缺什么,补什么,缺多少,补多少的效果,初步解决了土壤养分平衡问题;依据叶分析施肥措施的应用,使施肥的科技含量进一步提高,做到了按果树所需施肥,依据叶分析进行配方施肥是目前红枣生产中合理的管理措施之一,虽然由于设备、技术等原因的限制,在生产中应用范围不是很大,但却代表了红枣生产中肥料管理的方向,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一措施将成为主流。

11 水分管理由分段浇水转为均衡供水

枣树虽然抗旱耐瘠,但由于天然降水季节性明显,枣树生长时期不同,需水量是不一样的,降水的不均衡性与枣树阶段性需水高峰的不合拍成为水分管理的突出矛盾,为了解决这一矛盾,人们逐渐摸索出了在需水高峰期的萌芽前后、花期、7—8月进行浇水补水的管理经验,对于加速枝叶、根系生长和花芽分化,提高开花质量和坐果率,促进细胞分裂和增长,枣果体积膨大都是十分有益的,随着科技的发展,特别是滴灌、微喷灌技术在枣树生产中的应用,使得水分的供给状况得到明显的改善,均衡供水成为可能,通过滴灌、微喷灌等措施的应用,创造有利枣树生长结果的环境条件。促使枣树产量和质量、效益的提高已是现代枣树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

12 由依赖赤霉素提高坐果到促进授粉措施转变

在以往生产中,主要通过喷用赤霉素改善外源激素含量的方法,大幅度提高红枣的坐果率,但长期施用含有赤霉素的“九二0”导致红枣果实品质下降,成为生产中的突出问题,近年来,人们开始注重通过辅助授粉的方式提高坐果率,减少赤霉素的应用以提高果实品质,栽植配置授粉树,花期园内放蜂,树体喷糖,喷蜜等措施,受到果农关注。

(作者联系电话:13993348628)

猜你喜欢

建园枣树红枣
大枣树
蓝莓建园技术
苹果建园技术
一颗大红枣
桑树快速丰产建园技术
枣树绿盲蝽象的发生与防治
我爱家乡的红枣
红枣期货价格大涨之后怎么走
山地柑桔建园初探
分红枣